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市场的经济发展,逐步成熟的消费者开始"认牌消费","品牌"越来越被经营者所重视。品牌代表的是商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在消费大众心目中的美誉度和可信度,是商品品质的保证,是一种时尚和品位的具体表现。品牌设计已经成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2.
大众艺术是应运时代而生的,在人们的生活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大众艺术、精英艺术和主导艺术都有愉悦性,可是,眼下人们对大众艺术提供的娱乐却情有独钟。本文旨在分析大众艺术的愉悦性的特点及其负面影响,全文共分两部分:(一)、大众艺术愉悦性的特点;(二)、愉悦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大众消费文化视野下的休闲体育消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社会学视角出发,以大众消费文化为契点,对当前大众休闲体育消费的新热点及其文化和社会的符号性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在大众消费社会里,休闲体育活动已经成为文化记号和被消费的对象,是大众文化之符号消费的一种,人们关注的是符号的所指。旨在为审视大众消费的新时尚及文化和社会的符号性意义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在大众消费社会中获得一种对休闲体育消费文化的新诠释。  相似文献   

4.
媒介变革的时代,各种艺术样式层出不穷,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日益模糊,甚至艺术与生活合而为一。艺术观念、艺术功能同传统发生了意义扭转,艺术的一般性规定丧失,在对其不断的解构过程中,艺术从整体上发生着流变,企图以新的体系建构起另一座艺术殿堂,使艺术终结的梦魇在大众的头脑中消逝掉。  相似文献   

5.
这是个商品广告无处不在的时代。商品广告的情节和语言越来越具创意,画面色彩越来越丰富,这已不仅是商品信息的简单传递,它对大众的消费理念乃至整个文化价值的追求起着越来越强的诱导和影响作用,而且更多的是在为大众设定"时尚"和"趣味"的范畴,激发观众许多虚妄和偏执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是一种都市工业社会或大众消费社会的特殊产物,是大众消费社会中通过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等大众传媒所承载、传递的文化产品,这是一种合成的、加工的文化产品,其明显特征是主要为大众消费而制造出来的,有标准化和模拟个性的特色。网络传播只是一个由硬件和运行软件构成的基础设施系统,而不是一个传播主体,真正的传播主体是那些使用这个设施系统进行着信息的生产、处理和传播的社会组织或个人。  相似文献   

7.
浅谈商标、标志之艺术语言与形式李艳丽商标、标志是企事业、商品的象征,具有企事业、商品名称的含义,又有企事业的文化理念精神;既有企事业领域特色,又有某种传统总的表达;既能体现企事业、商品的“理想涵义”,又有与企事业、商品相对应的视觉形象。随着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是英国文化研究学者费瑟斯通的消费文化理论的核心内容,这一理论揭示出现代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商品日渐丰富而出现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现象,揭示出日常生活的审美泛化和大众消费商品的符号化特征。新时代我国农村地区群众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由于发展的不平衡而出现了审美泛化和商品符号化倾向,这对新时代农村美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应紧密依靠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农村社区审美风貌,合理布局人文环境空间,要加强公共文化氛围营造,提升农村整体审美能力,着力解决好农村地区经济水平与审美水平发展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台湾社会进入富有后现代文明特征的阶段:资讯和电子事业高度发达。这种经济文化背景带来了消费文化的兴盛,复制成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一切都成为媒介化的商品,文艺作品也在所难免。文字的复制带来对文字可信度的质疑,文字革命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之一。身在消费文化中,文字的消费成为文字的价值所在,将精英文化通过文字消费深入生活大众,是此思潮的第二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商品世界中存在一类特殊的商品,当它的价格上涨时人们对它的需求量没有下降反而增加,人们称这类商品为Giffen商品。对于到底是否存在Giffen商品目前还存在争论,但是Giffen这个概念的出现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专家和学者对于这样一种商品存在性的争论已经持续了150年之久,因为Giffen商品存在的条件非常苛刻导致Giffen案例也极为罕见,它是一种低劣的日常必需品,但消费支出占消费者收入的很大比重,所以Giffen商品是对收入仅能维持生存或者稍微有点宽裕的消费群体而言的。本文主要基于假设当商品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对于商品在效用不变的情况下,找出了Giffen商品判断的临界点来判断Giffen商品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学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类型,其题材来源于历史,此类作品通常涉及许多大众所熟悉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真实是历史文学审美的重要向度,不同视阈下的两种真实,以及历史文学创作中两种真实间的平衡把握,分析了历史文学中的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12.
王洪博 《职大学报》2010,(3):147-148
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人类社会呈现多元化的变化之时,人们的审美意识普遍提高。社会的发展使的追求自然环境美、人工创造美、社会和谐美、心灵美、成为大众的共识。艺术教育应立足于国情、深入宣传大众普遍认可的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表现形式、教育功  相似文献   

13.
谈包装设计     
商品的包装给消费者以美好印象,使之产生“占有欲”起着“无声推销员”的作用。故包装设计者在包装设计中要根据商品特征、本质、内容、风格、艺术表现手法、创作等方面进行巧妙构思,方可达到服务于商品销售的最终目的。好的包装可以成为一件艺术品,设计者应为艺术家。  相似文献   

14.
艺术教育至少有艺术学科教育、艺术教师教育、公共艺术教育三个层面,和综合式艺术教育和分科式艺术教育两种方式;长期以来,艺术学科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替代艺术教师教育和公共艺术教育,分科式艺术教育替代综合式艺术教育的做法,滞后了我国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部重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将艺术教育专业划归教育学学科门类,有望结束艺术教育的混乱状态,使艺术教师教育和公共艺术教育走上"为教育而艺术"的正确道路;理顺了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和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关系,中小学分科式和综合式两种课程体制并行的课程改革倒逼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改革,必须从两种课程体制中做出选择,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必须首先确定各项艺术技能的最低标准,而中小学艺术教育也同样需要这个最低标准。  相似文献   

15.
在消费社会中,知识分子群体进一步分化,面对汹涌而来的大众消费文化热,知识分子在自身的文化实践中,面临着采取何样的方式、姿态和立场来适应消费社会的文化特征。贾平凹的《废都》在90年代初出现,表明了知识分子开始逐渐放弃了精英意识立场,率先适应消费文化社会的一种投机和主观努力。  相似文献   

16.
经历从群众到剧场这一艺术转变的过程之后,剧场舞蹈不仅要表达大众基调,而且还要升华激发每个人心中的人类体验。只有这样,舞蹈才能被称之为一门艺术,而不仅仅只是一种技术。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基于我国传统文化精神,阐述我国大众体育的五个"自然"特征:自然养生、自然环境、自然消费、自然组织、自然承传。自然养生所依赖的是一种积极健康的体育保健养生观念,自然环境所强化的"天人合一"环境意识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消费所表现的黜奢崇检消费理念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自然组织搭建了人与人和谐沟通的社会平台,自然承传方式则以成本低廉、贴近生活而且便捷成为大众体育的传播和普及的重要通道。以期从民族传统文化特征的视角为我国大众体育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艺术人类学视野界定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现实和未知的本质意义,同时指出藏族在特定的语境中其社会转型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其文化变迁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保持艺术生产环境、艺术生产者以及艺术的消费和流通等的整体性视野,将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置于艺术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来进行有效的人类学资源整合,使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人类学的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以艺术人类学视野研究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刘静 《池州学院学报》2012,26(5):122-123
文章从绘画艺术审美性的归纳、审美问题复杂性和哲学、心理学、美学、社会观念的积淀等多方面深层次剖析了大众审美与个体审美的矛盾根源,相互转换的原因,从而进一步阐明了大众审美与个体审美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相对体,而是可以相互转化融合的关于审美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健美操作为体育与艺术合二为一的运动项目,起源于生活,是人类对于人体健与美的追求,是体操、舞蹈、音乐逐步发展和结合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对健美操作为一种艺术体育的项目,对其艺术价值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