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第二次东亚出版人会议的主题之所以定为"出版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与发展策略",是因为韩国出版业已出现危机.出版业在韩国和日本的地位虽然已经确立,但我们的危机感在于,我们和其他文化行业相比较,这一行业还相当薄弱.尤其是在韩国,除了电影,电玩和动画片之外,新的媒体如网络和手机都威胁着传统的阅读市场.更让人不安的是学校和社会的激烈竞争,对于出版的内容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情况更加剧了我们的危机感.更严重的是出版物的"文化"特性也受到了威胁.  相似文献   

2.
甄西 《出版参考》2006,(6):32-33
低迷的日本杂志市场 2004年,日本出版业在连续7年下滑之后,第一次出现了增长.但是,持续了二十几年的"杂志高图书低"--杂志销售额大于图书销售额的状况也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2004年1.3%的增长,全是图书的功劳,而没有杂志的贡献.如何使杂志摆脱低迷状态,如何重振杂志昔日的辉煌,成为日本出版业当前和今后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赵勋 《编辑之友》2007,(4):26-27
随着我国出版业产业化的发展,出版企业与其员工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过去的"无限责任"转变为"有限责任",从业人员不再"从一而终",而更加关注个人的职业发展,对组织的归属感有所下降.出版行业是一个人才荟萃的地方,出版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日本学者清水英夫认为:"对于出版社来说,人是至关重要的,是命脉."因此,在出版业产业化背景下,开发和运用编辑出版人才的"职业锚",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是实现个人职业发展与组织事业发展"双赢"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我不欣赏对日本出版业用"大崩溃"这种夸张的语言来描述.但中国有句古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所谓"大崩溃"的说法,对我们不无警示作用. 日本人为什么会发出如此惊世骇俗的哀叹?这种"大崩溃"的基础,中国出版界是否亦已显现,两国不同质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中国出版界有哪些自身独有的潜在危机?我认为思考这些问题比简单地跟在日本人后面变本加厉地惊呼"大崩溃"即将来临,要理性得多,有益得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图书出版业被大量的滞销图书和退货所困扰.由于库存积压图书看得见、摸得着,而且给出版者带来了直接经济损失,所以受到了业内的重点关注.事实上,图书库存积压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近年来图书出版业走入困境,出现"滞胀"的一种表现形式.解决库存问题重在治本,而捐赠、化浆、特价销售、严格库存指标考核,以及自我控制出书品种等对书业滞胀而言都是治标的办法.强调选题质量也很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我以为,中国特色的出版业改革就是四个字:"管住"与"搞活".管住不等于管死,搞活不等于搞乱.但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国家的企业曾陷入"一管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就管"的怪圈.文化出版业也徘徊在管住与管死、搞活与搞乱之间.  相似文献   

7.
中国出版业改革已进入制度攻坚的新阶段,产权改革是必须通过的关口,出版业进行产权改革具有三大功能.出版业的产权改革,可以借鉴国内外成功采用过的"黄金股"制度.出版业制度创新及资本运作可从产权多元化、产权流动化等方面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加入WTO前的一段时间直至目前,有关中国出版业"走出去"、如何"走出去",一直是业内议论、关注的话题.有关领导在讲话中希望出版业"走出去";业者也在探讨如何"走出去";有的在收集情况作"走出去"的筹划;个别更进一步者已进行了准备性投资,形象的说法就是拿部分资金去试探,业者站在国门边观望、等待,一挨合适机会出现,即可迈步跨出国门--走出去.大家所期望的、所关心的,是希望我国出版业能够充分利用WTO的规则到大海中游泳、锻炼,是希望我国出版业能够在新世纪进一步向世界弘杨中华文化,是希望我国的出版业更加强盛,立足于世界出版强手之巅.  相似文献   

9.
刘永坚  吴婷  白立华  施其明 《传媒》2021,(9):78-80,82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变革,加强新型互联网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出版业数据化、智能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立足"新基建"的时代背景,分别从政治、经济、技术和服务导向探讨了出版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以"出版新基建"为契机,构建符合出版业未来发展的新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制订新准则,以期为推动我国出版业转型升级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现实情况却是"人才建社"的瓶颈越来越严峻,出版业要想取得更高质量的发展,人才是发展第一要务,而这需要出版业的主管主办单位、出版社自身包括出版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出版业.本文以大学出版社为例,剖析出版社招聘难、人才队伍建设难的原因,并就"十四五"期间出版业"人才建社"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十三五"以来,我国出版业"走出去"成绩斐然.从整体上看,主要呈现出版结构不断完善、数字产品成效显著、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以及合作形式日趋多元等特点;从细分领域看,大众出版、专业出版和教育出版的质量和效益均有明显提高.然而,在协作机制、出版种类以及综合实力方面也存在不足,仍需优化完善.未来,我国出版业应加强统筹规划,深挖文化内核,构建综合体系,多元化提升自身实力,多维度打造中国文化品牌,真正实现以出版业"走出去"推动文化"走进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实施的重要五年,也是我国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的关键五年.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总结"十二五"时期出版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十三五"时期如何实现出版业融合发展、向更深层次迈进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1993年以前,与书籍相比,日本杂志销售额的增长率一直高于前一年.因此,在日本出版业中有"杂高书低"之说.在战后日本的新闻出版业中,杂志是一种独特的媒体,因为杂志大都由出版社编辑发行,而且其流通渠道也和图书相同.  相似文献   

14.
"双碳"(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驱动下出版业该如何发展,是出版工作者必须直面的问题.文章阐述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意义,总结出版业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学术困惑、实践困惑和产业困境,探索绿色造纸、绿色印刷和出版业转型升级方向,并从国家战略、出版产业、出版企业三个层面提出出版业绿色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日本出版业在规制方式上的变化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为分界点的.在二战前的日本,出版业和新闻、广播业同样,受到了来自政府的直接管制.在管制方式上,不仅有<出版法>等专门的法律,警察机关还可以根据<治安维持法>等法律对出版社做出禁止销售和没收出版物的处罚.  相似文献   

16.
陈丽  潘文年 《出版广角》2021,(21):52-55
美、英、日、法、德等出版业发达国家凭借政府政策、财政支持和行业协会等诸多优势,实现了出版业的快速国际化,通过税收政策支持对外出口、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不同部门共担职能、发挥协会作用等措施鼓励本国出版业积极"走出去",对我国出版业"走出去"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7.
崔斌箴 《出版参考》2011,(10):38+29
近年来,代表韩国大众流行文化的"韩流"自东亚向世界迅速扩散。作为"韩流"重要组成元素的韩国出版物出口量也日益扩大,引起出版界的极大关注。国际出版业协会会长赫尔曼·施珀路易就曾说过,中国图书在如何走出去等问题上,最应该向韩国学习。韩国只有5000多万人口,除韩半岛外再也没有以韩国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图书出口似乎没有天然的优势。其实,韩国是出版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韩国出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中国出版业不断探索"走出去"的机制、方法,对"走出去"的产品、形式进行创新,已经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主体和支柱行业.2017年,恰逢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出版业又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相似文献   

19.
孟睿  丛磊 《出版广角》2021,(14):34-37
互联网时代,数据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数据交换、共享已经成为各个出版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出版业诸多信息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共享的现状,出版产业通用数据交换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的"耦合数据交换技术"架构提出了"端交换方案"通用构想.这一设计革新了系统数据接口的开发方式,弥补了出版业信息化人才匮乏、技术开发能力薄弱的不足,对出版业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年底我国《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正式出台.《规划》将"积极推动现代内容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作为我国新闻出版八大发展战略重点之一.传统出版业亟待进行产业升级,以便在跨媒体出版的时代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