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数字素养正逐渐成为公民顺应数字时代要求、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重要能力。欧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发布了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数字素养框架《发展和理解数字能力的欧洲框架(DigComp2.2)》和《全球数字素养框架》。首先,文章讨论了两个框架的研制背景与形成过程。然后,从数字素养内涵、构成要素、框架结构、评估方法和研制特点5个方面对DigComp2.2和《全球数字素养框架》的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我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路径:完善政策支持,加快构建本土化数字素养框架;丰富数字资源供给,营造最大数字包容环境;重视数字素养教育,构建终身数字学习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基于农民数字需求,明晰农民数字素养框架的构成及其内涵,对提升我国农民数字素养、开展农民数字素养培训、提高农民在数字生产生活中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设计/方法]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分析国外主要数字素养框架,选取全球数字素养框架为母版,结合数字乡村和农民数字素养相关政策、报告及数字农民需求与特征,提出农民数字素养框架,并诠释其构成与内涵。[结论/发现]农民数字素养框架包含农民数字通用素养、农民数字安全伦理素养、农民数字交流素养、农民数字创作素养、农民数字问题解决素养5个维度,26个二级指标。[创新/价值]在数字乡村背景下,提出的农民数字素养框架以及对其内涵的阐释可为农民数字素养提升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3.
数字素养是数字化时代用户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整理、归纳与总结,深入剖析用户数字素养内涵,在对国外高校图书馆用户数字素养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开展用户数字素养研究框架模型,包括明确用户数字素养需求、界定数字素养概念范畴、量化数字素养能力评价体系、构建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模式,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具体的用户数字素养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用户个性化数字素养需求,全面提升用户数字素养能力,创新数字素养教育模式,论文基于国内外数字素养相关标准及框架提出高校用户数字素养核心能力框架,构建了实时、长时、缺失需求为一体的全面数字素养动态养成用户画像构建模型,完善了过去单纯依赖用户本身兴趣、喜好的用户画像建构模型,为基于用户画像的实时精准、长时养成数字素养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借鉴。  相似文献   

5.
作为数字素养教育的先行者,欧盟数字素养框架经过10余年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权威和有影响力的框架,它的2.2版本于2022年3月发布,对数字素养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了全面更新。本文在系统梳理欧盟数字素养框架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欧盟数字素养框架2.2版本“信息与数据素养”“交流与合作”“数字内容创造”“安全”“问题解决”5个素养领域的21个素养的更新内容进行总结与分析,提出亟需研制全民数字素养框架、关注特殊群体的数字素养提升、加强数字生活中的环保教育、强调数字伦理以防止数字伤害、培育具备数字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数字素养鸿沟问题日益突显,从认知层面、能力层面和读者成长背景层面对我国高校读者数字素养鸿沟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阐述其在虚假信息识别、学术生存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带来的危害,并从四个层面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充分认识数字素养的重要性、明晰数字素养框架内涵与能力、完善读者数字素养教育体系、科学评价数字素养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7.
论文在分析中小学数字素养概念与内涵基础上,从欧盟数字素养框架和行动计划、《数字素养的学习框架》《人工智能战略行动计划》等层面探寻荷兰中小学数字素养教育主要做法。调查发现,荷兰中小学数字素养教育呈现出合理分布不同年级、教师专业化支持、个性化课程定制等特色。对我国开展中小学数字素养教育的启示包括:政府层面加强数字素养研究,制定本土化中小学数字素养的学习框架;构建全面的数字素养课程体系,突出课程育人、个性化课程;重视师资队伍培养,强化专业教师的职前、职后培训;加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小学数字素养培育提供支持等细节。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数字环境中,数字素养逐渐成为人类生存的核心技能.文章在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数字素养的概念内涵与能力要求的基础上,以数字素养培训为视角,从教学环境、教学对象、课程内容、教学信息四个方面构建了多维化的信息检索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的复杂挑战使得构建国家层面数字保存的框架体系成为必须。本文论述了框架体系构建的法定基础和现实基础,构建了我国完整的数字保存框架体系,描述了保存原则、管理机构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内容,为我国数字保存行动的全面进行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理解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简称《框架》)中阈概念之间蕴含的逻辑关系以及教育层次,是构建大学信息素养教育生态系统的前提与基础。[方法/过程]将《框架》中信息素养的逻辑架构做立体层次性分析,以此为基础对信息素养的教育架构进行说明,并结合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开展的"灯塔历史文化研究"项目案例,阐释大学信息素养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方法与过程。[结果/结论]信息素养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是以培养学生判断力、分析力、研究力为核心,包含通识教育、技能教育、拓展教育,以及多方人员和组织共同参与合作的完整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可靠稳定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批判性信息素养是21世纪信息素养教育新理念。本文剖析了批判性信息素养概念的内涵,对国内外批判性信息素养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进行了概述,提出了当前基于学术话语体系开展批判性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框架,以期对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提供借鉴。框架内容以学术话语体系为语境,设计为认知、反思、参与三个模块,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三部分内容,旨在引导高校学生深入认识现代科研环境和学术话语体系,培养学生批判性信息素养、创新思维与科学精神,并合理参与学术研究过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构建新时代编辑核心素养框架,作为出版单位编辑人才培养的共同规范和行业标准,既是时代之需,也是理论深化与实践发展之需。借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体系和构建方法,新时代编辑核心素养的框架可设计为一个中心、三个方面、若干素养、若干基本要点及主要表现描述五层结构。构建新时代编辑核心素养框架,应发挥研究者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相关机构、学会协会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做到过程与结果并重、共性与个性兼顾、定性与定量结合,使之成为一个权威、科学、系统的编辑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的必备技能。为帮助世界各国加强数字素养教育质量监测,有效利用研究成果改进学习并缩减数字鸿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制了数字素养全球框架。系统分析数字素养全球框架的研制动因、研制过程、内容及特点并总结相关启示,可以为我国数字素养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面对数字化的持续影响,我国的数字素养研究应因地制宜,开发本土化数字素养框架,采用理论与实证并重的研究范式,推动企业深度参与数字素养研究,采取面向未来能力需求的数字素养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网络调研法梳理美国图书馆员数字素养教育内容概况,重点分析其教育内容特点,包括强调数字技术应用与开发技能、聚焦图书馆用户服务场景、注重培养职业道德与素养、倡导职业提升与自我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图书馆员数字素养教育现状,提出应当从充实图书馆智慧服务相关教育内容、针对职业特点提供专业化教育内容、培养图书馆员数字道德伦理规范、重视图书馆员终身学习发展四个方面构建图书馆员数字素养教育内容体系,提升图书馆员数字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5.
龚芙蓉 《图书情报知识》2023,(5):97-106+156
[目的/意义]探讨ChatGPT类生成式AI对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影响因素和引导策略,为国内高校数字素养教育工作者提供可参考的模式与案例,促进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本土化高校数字素养框架。[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实证研究法,根据已有的数字素养五维度设计试卷,并基于知识内容、能力素养、情感价值三个维度对测试答案进行内容分析。[结论/发现]析出了人工智能视域下数字素养教育知识内容的四大特点,总结了人工智能工具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情感价值的影响。[创新/价值]聚焦于人工智能工具对数字素养教育影响的细粒度分析,实现对多人同时利用ChatGPT类生成式AI工具进行数字素养学习的效果测试及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丁文姚 《图书馆》2023,(3):33-40
以虚拟知识贡献的知识社区为媒介,知识贡献者对于推动知识创造与传播不可或缺,提高知识贡献群体的数字素养能力对促进知识交流生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四全媒体视域分析主体全员化、技术全息化、过程全程化、内容全效化特征,并结合数字智能联盟发布的《2019年DQ全球标准报告——数字素养、技能和准备的通用框架》,综合横向领域和纵向层次探讨虚拟知识社区知识贡献者数字素养能力的概念,构建数字素养能力理论框架。研究旨在丰富知识贡献主体数字素养能力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全民数字素养教育是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职责担当。文章引入变异理论对公共图书馆全民数字素养教育课程进行分析,构建由学习主体、实践情景、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4个维度组成的课程内容体系,以及由教学分析与设计、资源开发与支持、教学服务与管理、评估反馈与优化4个环节组成的课程教学模型,借此探讨数字素养教育课程的内容要素与实施策略,以期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视角为公共图书馆全民数字素养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行动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于2022年11月发布了我国首个《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这不仅是建设数字中国和推进教育数字化等重大国策的具体贯彻落实,而且是教育学、图书馆学等相关学界和业界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全民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普及教育的重要成果。文章从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和专业发展5个维度,对中外6个教师数字素养标准(框架)展开横向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修订我国《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的思考与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教师数字素养乃至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国外高校数字素养教育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通过对国外高校数字素养教育实践的分析梳理,总结其对我国高校数字素养教育的启示和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高校数字素养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络调查的方法,对国外高校数字素养教育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结论]国外高校数字素养教育受到各国政府和行业组织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已形成体系并获得一定的成果。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政府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并支持数字素养教育的开展;我国高校在数字素养教育中应当构建数字素养标准框架以指导数字素养教育的开展;以高校图书馆为主要教育阵地,形成多部门协作的教育模式;丰富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数字素养。  相似文献   

20.
数字素养教育是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教育服务的新使命。文章运用文献研究、网络调查和个案访谈等方法,调查分析49家具有代表性的“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根据元宇宙数字教育的趋势与要求,提出“A-B-C-D-E”教育模型和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策略:构建本土化的教育框架和合作机制以及层次化的数字素养教育供给,建设便捷化的数字素养教育平台,打造多元化的数字素养教育形式和专业化的数字馆员团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