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诗歌艺术表现论在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诗艺表现论亦为王夫之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夫之诗学表现论的要义乃是追求艺术的有机与浑成 ,包括艺术意象的浑成、艺术结构的完整和艺术章法的完好等。王夫之的这种艺术浑成论的诗学观念虽然不以独创性取胜 ,但深刻地体现了对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创作经验的全面反思 ,又是对中国古代诗学艺术表现论的系统总结 ,达到了中国传统诗学对诗艺表现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认识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诗歌艺术表现论在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诗艺表现论亦为王夫之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夫之诗学表现论的要义乃是追求艺术的有机与浑成 ,包括艺术意象的浑成、艺术结构的完整和艺术章法的完好等。王夫之的这种艺术浑成论的诗学观念虽然不以独创性取胜 ,但深刻地体现了对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创作经验的全面反思 ,又是对中国古代诗学艺术表现论的系统总结 ,达到了中国传统诗学对诗艺表现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认识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张文潜的生平经历,对其籍贯、生年等问题作了可信的解说。文章评析了张氏诗歌的思想特色:同情、关怀人民,真实地反映社会基本矛盾的现实主义精神;深沉的爱国情绪和壮志未酬的惆怅情绪;独特的“山水精神”,诗人特有的情怀。针对人们对张氏诗歌艺术性的评价的偏颇,文章探讨了张氏对诗歌创作的独特的艺术追求及其艺术特色:自然天成;刚劲浑早;趣浓语秀。  相似文献   

4.
穆旦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努力与获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他诗歌的艺术内涵与艺术技巧两个方面。其作品中历史意识的呈现、对现代心灵的求索、丰富与丰富的痛苦等艺术内涵,展现的是穆旦诗歌突破传统的精神世界走入现代性的视野的探索过程;其作品戏剧张力的构造、感性与知性的融合、对传统诗意的背弃等创作艺术的追求。则不仅表现了穆旦现代主义诗歌的自觉性与探索精神。而且强化了穆旦诗歌创作的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大诗人艾青的诗歌创作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追求,主要通过绘画艺术在诗歌中的运用,使诗歌呈现出色彩、造型与构图等“绘画美”,以及艾青所提倡的“诗的散美”理论所带来的创作发展上多向创造的辩析,表现出其在诗歌创作上的艺术审美直觉与理论思考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四溟诗话》是谢榛的诗论专著,该书著录了他的诗学思想。在诗论中,谢榛继承前七子诗学传统,主张以声律为核心,彪炳“盛唐声韵”,重声韵的和谐,抑扬中度,推盛唐诗歌虚实字之妙;在诗歌创作和品评标准上则讲求妙在“含糊”,追求“镜花水月”的含蓄蕴藉之境,实开启了神韵的审美旨趣;以前七子格调为准绳,创作上提倡“妙悟”,谢榛继承严羽诗学而创新。他的“妙悟”是一种“渐悟”,并注重体悟盛唐诗作的“神气”和“精华”,以“妙悟”人“格调”,形成一种“活法”,对前七子的格调有所修正。  相似文献   

7.
王亚平《说剑楼诗词》的诗意追求首先表现在积极主动的追求态度,他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去找寻诗歌,对诗歌新现象的出现总是欣喜若狂,对自己的诗歌创作充满了自信,重视和强调诗歌的巨大社会作用。其次呈现在创造实践方面,他用传统的诗笔蘸着现代生活的墨汁写作,具有高超的诗歌意象选择和组合技巧和娴熟的驾驭艺术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朦胧诗对传统诗歌艺术规范的反叛和变革,追求思想与艺术上的审美自由,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鲜的审美经验。朦胧诗由传统诗歌对客观世界的模仿走向了对人的内心世界的表现,讲求陌生化,延长知觉的过程,突出审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谢榛诗法论     
谢榛的《四溟诗话》在诗歌创作的命意、篇法、字法等诸多方面有着卓尔不群的见解,为中国古代诗歌诗法论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浅论谢榛《四溟诗话》"诗的含糊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诗歌中,大量的千古名句具有一种朦胧的意境,诗歌理论中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谢榛论诗,以含糊为美。以“妙在含糊”理论为基点,围绕这一理论,分析诗歌鉴赏如何“以含糊为美”,以及达到这一标准的具体的诗歌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史上,诗论家们对诗歌艺术的内在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逐步建立起富于民族美学特色的诗歌理论;特别是在艺术表现方面,倡导自然清新的格调,强调情与景的交融,重视虚实、言意、形神之间的辩证关系,追求具有言外之意和象外之象的意境,更有其独创之处。 中国古代的诗歌理论,是直接从诗歌创作实践的沃土中萌生发展起来的。然而,道家思  相似文献   

12.
北朝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庾信在后期的诗歌创作中能够自觉运用前期的创作技巧表现其复杂的生命体验,并以融合南北文风的创作实践完成了诗歌思想感情和艺术追求的完美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岑参自诩"相门子",对功名富贵的执著追求与生俱来,君主至上思想是这种追求的精神实质。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之下,岑参诗歌中常常表现出某种积极的进取心态或者悲观的怨望情绪,凸显岑参人生理想与定位的鲜明特点。这样的特点制约和左右了岑参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相似文献   

14.
性灵派诗歌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实践了“性灵”说的主张,使清代诗歌获得了彻底的解放,主要表现在:思想内容方面皆抒写真性情,从这种真性情中体现反对封建、追求民主的进步精神;在艺术形式方面努力摆脱前人束缚,绝去依傍,随意而为,大抵则趋向于通俗自然、活泼风趣。  相似文献   

15.
诺贝尔奖女诗人的诗歌创作,是诺贝尔奖诗歌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从获诺贝尔奖女诗人的诗歌创作中,可以看到诗歌创作的价值与理想追求。从诗歌的主题、意象、语言、手法的角度,梳理并分析了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奈莉.萨克斯、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女诗人的诗歌创作,发现女诗人诗歌创作表现出一种诗歌文本智性化、意象抽象化、善用隐喻、讽喻的技巧倾向,这种创作倾向可为当下诗歌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赵湘是宋初晚唐体重要诗人之一。就诗歌艺术风格而言,赵湘一方面受姚贾诗风的影响,虽未明确表示诗学晚唐,但其诗歌创作实践却使其成为了宋初"晚唐体"的实际先行者,工于五律而幽峭清丽,体物入微且淡雅蠲洁。另一方面,赵湘创作注重谋篇大局、思力清整,其诗浑融一体且隽永精美。赵湘在诗歌艺术上的发展与开拓,不仅丰富了晚唐体的诗歌内涵,也为宋诗谋求新的发展道路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当代诗歌创作越来越关注个人意识,关注形而上的追求,但相对于中国当下复杂多元的现实,在个人的主观世界遨游显然还很不够。把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纳入诗歌表现的范围,用诗歌来展示当代生活的种种方面,尤其是底层人们的生活状态,是一个入世的诗人的使命。当知识分子诗人在书斋中与当代生活愈行愈远之时,工人出身的诗人王学忠却拿起了他的诗笔。尽管其创作在艺术上还显得直白、粗粝,但其诗歌创作与当代生活的血脉联系却使其诗具有一种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当代诗歌的希望和火种。文章从"诗史"传统和历史意识两方面探讨诗歌创作的出发点,借此探讨王学忠诗歌创作对当代诗歌创作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诗歌作为中国古典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在高中语文的教育教学中占据中极为重要的作用,鉴赏诗歌不仅能读出诗歌的韵律之美,读懂诗歌的思想情感,更要学会鉴赏诗歌中那些常用的艺术技巧。文章列选了诗歌中常见的几个艺术技巧,将诗歌创作的理论与古典诗词中的名句相对照,以期能够让读者更直观和艺术的理解诗歌创作中常用到的那些技。  相似文献   

19.
论徐志摩对新诗形式美建构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摩对中国新诗艺术形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其他中国诗人所不能代替的。他对诗歌艺术形式美的追求是在当时历史场景中做出的自我选择。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使五四新诗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水平,对此后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晚唐各派都致力于艺术形式的精工雕琢,把追求形式美作为诗歌创作之能事。温庭筠对于诗歌的形式美,确实有一种执著的追求。他的诗歌不仅对事物的描写非常细腻,使用铺叙委婉透彻,而且对诗歌中的典故进行了精心雕琢。文章通过对温庭筠诗歌的分析得出其诗歌艺术手法的三个方面,采用这样的艺术手法的目的在于使诗歌给人一种清新流丽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