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甘琛  张亚利 《新闻前哨》2011,(11):19-20
"周末义工队"是在《楚天金报》的全程参与和推动下,由各个爱心单位及个人组建而成的。它是以为社区居民送去免费的、贴心的服务为目的的队伍。"周末义工队"这一品牌的创办,是《楚天金报》作为主流媒体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引导社会良好风尚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住宅商品化及城市化的进程也在加快,大量的农业人口、外地人口涌入社区,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将逐渐变“单位人”为“社区”人,依赖社区服务的人口不断增多,因而社区的作用日显突出。作为社区文化建设核心的社区图书馆,日益受到图书馆界和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3.
汤亚凡 《新闻爱好者》2010,(10):180-180
在"还经济于市场,还社会于社区"的今天,社区的发展虽然已开始从传统的民政服务向居民服务,从一般性的生活服务向就业、娱乐和医疗服务,由便民利民式的福利性服务向商业和志愿服务的转变,但由于对社区这种新的社会运行方式还在进一步探索之中,其功能、职责、作用缺乏准确定位,再加上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相似文献   

4.
马晶晶 《新闻世界》2010,(11):147-148
本文针对2009年10月以后媒体有关"艾滋女事件"的报道,反思了网络和传统新闻媒体是如何将一则"传闻"变成"新闻"。在这一事件中,新闻真实性遭到践踏,把关人作用发挥不到位,媒体社会责任感缺失,公众的媒介素养和公共意识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在当下多种媒体交互传播的时代,各类媒体都应从这次事件的报道中吸取教训,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共同为营造健康、和谐、理性的社会环境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金妍 《新闻实践》2012,(5):64-65
金华晚报自2011年12月开设"追寻文化精神的力量"专栏以来,要求记者深入新闻现场,转变采访角度,挖掘新闻背后的细节,从社会新闻入手,改变其色调,改变其情绪,变冷为暖,变负为正,从而更好地尽到媒体的正面引导功能,让良好的道德风尚深入人心,使冰冷的事实渗透出丝丝暖意,让读者在阅读后感到内心一暖,精神一振,提升幸福感。一、媒体责任需要"暖"新闻社会新闻多以大量揭露性、调查性的报道为主,这样的报道题材未免有些单一,色调也不够多元。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区"作为管理单位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社区的独特地位、价值和功能日渐凸显,社区发展的重要性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社区档案作为一项新领域内的档案工作,是社区工作的基础,成为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目标的重要保证,它最生动、最真实地体现了社会与百姓的生活变迁过程。因此,做好社区档案工作是社区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张刚 《青年记者》2002,(3):18-19
有人说,跑社区就是成天和老妈妈打交道,是写不出什么好新闻的,长期在社区跑,眼光就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很难成才。但我的个人成长经历证明,社区不但有大量的新闻资源,而且给年轻记者提供了一个尽快了解社会、了解群众,完成从大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的机会,提供了施展个人才能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8.
进入网络时代,由于受受众的心理喜好及生活节奏的影响,传统先进人物报道逐渐从"高大全"向"小人物"转变。本文从新闻事件打头、做强深度报道、创新报道方式和报网联动等四个方面来谈报纸媒体如何在网络时代做好"小人物"报道,枯木逢春重放光彩。  相似文献   

9.
李宏锦 《兰台世界》2005,(9):102-102
社区这个城市管理体制中最基本的细胞,随着城市的发展,日益发挥出它重要的作用,居民原来以工作单位为主体的社会基本结构逐渐转向社区。原工作单位所承担的社会管理和社会职能也相应地向社区转移,居民对所居住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等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社区功能的提升也赢得更多人的信赖。  相似文献   

10.
社区是近年来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由于城市基础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原来的居委会向社区居委会转变,大量的"单位人"、"企业人"转为"社会人"。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加,使得需要社区管理的事情越来越多,反映到社区档案中的社会信息也急剧增加。因此,建好社区档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在传媒"走出去"和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征途中,"品牌"建设受到中国传媒人的关注和追求。 传媒品牌个性:从"产品烙印"到"文化名片"。进入信息化社会之后,品牌价值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对市场的占领,更意味着对消费者思想心理和精神文化的掌控。  相似文献   

12.
陈辉 《新上海档案》2005,(10):17-18
社区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和谐社会的缩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承担的很多社会职能逐步转由街道承担,居民的社会关系由主要依附于单位转向主要依附于社区。社区建设作为城市工作的重点,科学合理的社区组织体系、社区工作关系和社区服务机构等已逐步建立和完善,以群众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空间。  相似文献   

13.
"媒体干预",其实质为主观驱动式媒体监督。美国两次社会转型期中的"揭丑运动"是媒体干预的典范:19世纪末20世纪初报纸的揭丑性报道和杂志掀起的"黑幕揭发运动",护佑美国完成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水门事件"为代表的调查性新闻事业,为内外交困的美国社会注入一股强劲的力量。处于转型期中的美国媒体干预历史启示我们:我国媒体监督模式亟待转型,即由客观培育式向主观驱动式———"媒体干预"转型,以更主动的姿态捍卫媒体监督权,特别是对行政权力和垄断化的商业权力滥用的监督,这将关系到公众的长远利益和整个社会转型期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4.
传媒从业生态的变化与体制改革和传媒业人事制度变革密切相关。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传媒单位由机关事业向企业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传媒从业者逐渐从行政依附向单位依附和职业依附转变。从业者的身份也开始由国家人到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从业者的主体性和独立性逐渐加强。从业自由度呈上升趋势。但在转型过程中,由于市场的不规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媒从业生态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荆门市新闻战线以"媒体转文风、记者转作风"为主旨的"记者五走进"活动,从2009年3月启动以来,已历时整整两年。所谓"记者五走进",即记者走进企业、走进开发区、走进新农村和城市社区、走进革命老区以及走进创业人群。这项活动两年来,荆门市直各新闻单位1000余名新闻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16.
林凯 《东南传播》2011,(7):13-15
随着互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各种高新技术在社区生活中的广泛运用,现代数字社区快速涌现。高度智能化和信息化给社区居民提供了方便,但在数字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交相对缺少。而"社交图谱"作为人的社交传播系统,可以弥补数字社区中居民社交关系的缺失与不足,是现代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领域。因此有必要在其中构建"社交图谱",这对社区的各领域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的两大核心可以定位为"人"与"物"。博物馆应该从传统的重"物"向"人""物"并重转变,这一努力方向预示着博物馆工作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博物馆需要调整与完善社会职能,在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制度、服务载体和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探究、创新和实践,积极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责。  相似文献   

18.
尤瑞在讲述"游客凝视"如何被种种社会条件所塑造的过程中,无意中遗忘了一个极其值得关注的问题:对于"游客凝视"目光的塑造,不仅仅只是"寻求个性"这样简单,它还牵连到社会如何控制其成员的意识形态行为。  相似文献   

19.
张晓燕 《新闻前哨》2011,(12):25-26,28
架构桥梁和谐社会才从北京采访两会归来,又匆匆深入社区嘘寒问暖。社会部主要负责时政新闻、社会新闻、法治新闻、社区新闻的报道。省市大政方针,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向读者传递,以最通俗的语言向读者解读;读者的呼声,经过我们的整理递送,成为政府工作目标中的"十件实事"……"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政府和百姓之间,我们就是一座桥。  相似文献   

20.
去年8月9日,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单位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湖北日报编辑部闻风而动,第二天就在一版开辟"走转改"专栏,刊登记者从基层采写的鲜活报道。半年多来,广大编辑记者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用真情倾听百姓心声,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