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对比实验方法,对随机抽取的2009级新生进行为期一年的"阳光体育运动"效果干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对照班整体有显著提高,证明阳光体育运动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是高校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基础.体育运动具有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功效.基于此,本文对体育运动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效应进行论述与分析,目的在于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成效,促进学生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综述法介绍了国内外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脉络,指出体育运动对于改善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在智能发展、情绪控制、提高自我知觉、消除疲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交互作用,并探讨了体育运动改善心理健康的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机制.  相似文献   

4.
曹荣武 《考试周刊》2008,(3):125-126
本文从分析大学生心理的现状出发,对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体育运动是发展学生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和动力,体育运动能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培养意志品质.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5.
原龙虎 《文教资料》2006,(25):163-164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本文从心理健康标准出发,论述了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对学生的培养,并不局限于对学生技能培养与知识培养,更注重的是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通过提高学校教育对于学生心理教育的关注来重视高职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确保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学为高职教育的心理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对于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作出及时干预解决,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研究当前高职生心理健康中所存在的问题,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开展新时代高校心理教学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敏感时期,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升学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困境,心理健康状况堪忧。近年来,初中生抑郁检出率呈不断增长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体育运动与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初中生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体育对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作用,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机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思路,文章采用"大学生自我概念问卷"及"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 L-90)",对1263名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统计与分析;结果: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自我概念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高自我概念水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体育对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有积极影响;个体自我概念水平能较好预测其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加强体育运动能促进自我概念发展,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加强体育运动改善自我概念是大学生心理干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通过"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调节作用"的思路与方法的研究,采用SCL-90调查法,抽取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不同项目的体育锻炼,探索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探索出相对科学完善、确实可行的技术路线与实施方案,为顺利开展和完成课题提供正确的指导性建议,为促进和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青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显突出这一现状,文章从体育运动的功能出发,论述了体育运动对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同时提出了体育教学要努力从以注重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生物体育,转向注重学生身心全面均衡发展的体育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高校不可不重视的课题,从多种渠道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并给予积极干预和指导是大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旨在从体育运动心理角度阐释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调试及人格健全的积极作用,以引导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合适的体育运动维护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对体育运动队女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进行研究,为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和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体育运动队队员与普通学生一样有发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作用;体育运动队学生较之非体育运动队学生在应对方式更多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校学生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已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本文通过对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指出了体育运动对学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锻炼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体育运动有助于情感与情绪的调节;体育运动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改善;体育运动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改善;体育运动有助于削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体育运动有助于削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通过学校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以促进在校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对健康观念的全面理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也从单纯促进学生的体质、技能的提高向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水平转变。因此正确了解学生不同的心理健康需求,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增强心理耐受能力、纠正异常心理状态的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出发,探讨了体育运动时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把中职卫校的发展放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个重要背景之下,以培养健康、合格的卫生系统基层人才为目标,从卫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国家对大中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干预的普遍性、紧迫性以及心理健康干预本身的专业性、科学性等特征入手,探讨了针对于中职卫校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进行心理健康干预的必要及可行性,希望对于当前的中职卫校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和进行全面素质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拓展训练的特性,以体育教学为载体设计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拓展训练教学干预方案,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拓展训练体验式教学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具有积极的健康促进效益;实验组学生拓展训练教学后SCL-90各因子均比教学干预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6个维度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P0.01);学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可以弥补传统体育教育中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应注意教师观念与时俱进、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为主、体育运动适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景德镇陶瓷学院3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运动干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这360名学生当中有14.44%的学生存在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39%N学存在中度及以上不良心理反应,通过体育运动干预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的组间差异;结论认为,体育运动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小京  杨惠琴  时波 《文教资料》2008,6(4):211-212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性环节,也是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而正在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阐释了心理危机干预的含义和理论,并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民办院校大学生与公办院校的大学生一样,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更加突出.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构建心理问题干预机制已成为学生管理部门和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民办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成因,并从民办院校实际出发,提出了构建干预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