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令明 《科技风》2012,(15):191
很多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选择日语作为第二外语,然而教学效果不佳是二外日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教学对象、教学模式、常见问题等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影响二外日语教学效果的原因,并对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期找到更适合二外日语的教学模式,提高二外日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
社会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升产生了深远影响。现阶段,为合理构建智慧教学模式、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和作用,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日语教学模式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二者的深度融合,为学生营造智慧学习环境,培养学生针对日语学习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学习效果。而且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传统日语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也符合高校培养国际化日语人才的目标,有利于推动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任务型教学方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为主,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高级日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深化他们对日语语言特点的分析能力,提高他们语言实践运用能力,培养学生文学文化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评性思维能力。本文以任务型教学理论为依据,以较好完成《高级日语》教学目标为目的,以实际教学为基础,重点探析任务型教学法在《高级日语》课程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南通职业大学应用日语专业通过分析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特点,在充分试行成功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2007年以"日语精听精解"替代了"日语精读"课程,把教学重心由传统的理论教学转向了实践教学。创新性地发展自身特色,完全确立了以实践教学为基础的理实一体化"日语精听精解"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日语泛读是日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肩负着培养日语专业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艰巨任务。目前,高校日语泛读教学中尚存在很多弊病,如教材缺乏即时性和趣味性、教学模式陈腐等。本文主要从教学模式问题着手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日语泛读教学模式的具体改革方案,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培养更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日语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6.
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手段方法多样化,重视线上线下交流互动,并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培养日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本文论述了高校日语听力课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同时结合教学实践,详细分析了以跨文化思辨培养为导向的日语听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日两国活动的日益紧密,中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对日语旅游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尤其是高素质日语旅游人才的需求,给高职旅游日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旅游日语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旅游日语课程教学现状的考察、围绕"如何开展旅游日语课程项目化课堂教学"、培养适应市场岗位需求的高职旅游日语人才,与地区产业规划及现状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目标,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改革做一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0,(10)
应用型本科院校日语专业最重要教学目标是向社会输送兼具扎实日语基础知识及综合日语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专业日语人才,为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推动日语专业实现教学质量改善及水平提高并促进日语专业学生更好地实现个人就业价值,必须采取针对性有效策略对基础日语教学阶段进行改革,以此解决当前存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日语专业教学中的课程设置不完善、教材选用不合理以及教学模式机械固化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日语专业基础教学阶段开展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力求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日语专业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社会需求和培养应用型商务日语人才的视点出发,结合当前国内商务日语教学的现状,对商务日语泛读教学模式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在泛读课的教学中采用灵活的、互动式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一目标。希望通过这些探讨,充分发挥泛读课的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日语水平,同时以期对商务日语专业建设起到一些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期,外语教学具有价值引领及知识传授的作用,高校日语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也要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融合课程思政,提升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加快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互联网+时代的日语教学模式探究》一书由郭晓雪编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坚持"互联网+"的观念来充分地把握日语教学模式.该书包含6章,主要探讨了日语课程及日语教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教学的目标体系.同时,作者也探讨了如何提升日语课堂教学质量,分析了日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并探究了如何创新日语教学模式.最后,作者紧扣"互联网+"的主题,分析日语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作者提出了翻转课堂模式与慕课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在听力方面,作者提出混合教学模式,并指出可以利用协同教学方式加强基础内容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中职外语教育迎来了发展和创新的最佳时机,传统单一、刻板的日语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因此,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创独特而富有生趣的新型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今后日语教学过程的重点。本文简要分析中职日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宋杰 《科教文汇》2009,(23):97-97,109
日语(二外)是大部分高校都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选修的学生也很多。如何做好日语(二外)教学,是日语(二外)教学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是日语(二外)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单丽华 《知识窗》2023,(1):54-56
经济全球化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小语种教学变得至关重要。在日语教学中,受到语言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口语能力不能得到充分挖掘,导致学生的日语学习效果不佳。基于此,文章分析日语教学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发展,并提出改革日语教学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日语课堂教学之中,是时代的产物。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手段的多样化,生源的个性化,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合理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高职日语教学有着的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和学生都改变思想观念,要求教师和学生课前都进行大量准备;要求师生充分利用教师空间、QQ等平台进行交流。如此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外语人才,尽量避免所谓的"中式日语"、"哑巴日语",使学生能够在日语语言环境中进行学习训练和应用,有必要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本文将从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中国教师与日本外教的优势特点出发,从教师配备的角度,浅谈教学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6.
郑艳敏 《科教文汇》2013,(13):143-144
本文从社会需求和培养应用型商务曰语人才的视点出发。结合当前国内商务日语教学的现状,对商务日语泛读教学模式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在泛读课的教学中采用灵活的、互动式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一目标。希望通过这些探讨,充分发挥泛读课的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日语水平,同时以期对商务日语专业建设起到一些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内江科技》2015,(10):43-44
TARGET模式是能够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且能促进学习动机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从六个维度分析了课堂结构对学生目标定向的作用,提出了有利于掌握目标定向的课堂结构及教学策略。将TARGET教学模式应用到二外日语教学中,构建促进课堂学习动机的新型二外日语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达到提升课堂学习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沈华 《今日科苑》2009,(24):244-244
日语写作是衡量学生外语能力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写作能力与其它能力密不可分,阅读、语法、词汇、口语教学都会促进日语写作教学。日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赖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日语作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要注意语法、格式、标点等的使用,还要注意表达方式是否符合日语的语言习惯等问题。此文从常见错误来分析教学对策,探讨日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期望建立日语教学者与日语学习者共同参与和完成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沈华 《金秋科苑》2009,(24):244-244
日语写作是衡量学生外语能力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写作能力与其它能力密不可分,阅读、语法、词汇、口语教学都会促进日语写作教学。日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赖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日语作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要注意语法、格式、标点等的使用,还要注意表达方式是否符合日语的语言习惯等问题。此文从常见错误来分析教学对策,探讨日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期望建立日语教学者与日语学习者共同参与和完成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基础日语教学如何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日语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日语交际能力?结合低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笔者认为,让学生排演课本剧是进行基础日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推广应用型教学模式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