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开放存取的机构库版权协议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决好版权问题是机构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版权法和合同法是机构库制订有效的版权政策的法律依据。文章通过对机构库相关利益方版权关系的分析,认为版权协议可以成为调整作者、作者所在单位、机构库、出版商、社会公众之间版权权利和版权义务的法律规范,它们相互之间法律关系可以通过存储许可协议、版权转让协议和知识共享协议来调整。强制开放存取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机构库版权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薛梅  刘粤湘 《编辑学报》2020,32(4):427-430
数字时代,学术期刊遇到了更复杂的版权问题,版权转让协议出现了新形式和新变化。版权转让协议只有形式合法有效、内容规范具体,才能维护学术期刊的合法权益。本文从版权转让协议的纸质版、电子版、网络版及声明版4种常见形式入手,分析了其法律效力及存在的问题。同时,以建议条款的形式,梳理了前人探讨较多的转让权利的内容、方式、地域、二次授权、争议解决方式等内容,同时又对新型出版模式、署名者责任、著作权使用费的处理方式、协议的生效时间等新问题做了强调和分析,旨在进一步规范版权转让协议的条款内容。  相似文献   

3.
以CC协议(知识共享协议)为视角,探讨网络环境下科技报告知识产权授权许可。首先介绍CC协议,分析科 技报告知识产权问题。然后对CC协议在科技报告知识产权的适用性进行分析,认为CC协议对科技报告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于:为非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科技报告的提交提供了重要动力,为承担财政支持科研项目的科研人员提供了一种知识产 权授权选择,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报告的开放共享。最后进行案例分析,提出适用于科技报告的知识产权的授权许可。  相似文献   

4.
版权协议是当前科技期刊运营与管理的研究热点之一。为此,通过网络调查法和文献研究,结合我国《著作权法》新修订部分和《民法典》中合同篇部分梳理我国国内版权协议现状,分析当前版权协议在版权主体、转让权利、转让价金、违约责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法律意识、科研伦理、体制机制、技术发展、市场利用5个方面分析其问题出现的内在原因,并从法、德、技、联、用5个方面提出版权协议改进的对策与建议,力争为国内科技期刊版权协议的改进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学位论文版权许可协议是解决学位论文版权侵权纠纷的重要依据。通过调查可知,目前我国高校学位论文版权许可协议中的版权归属存在争议,缴送规则不清晰,许可内容不明确,转授权过于简化,重要条款缺失。为此,我国应借鉴国外相关成功经验,确定版权归属,细化缴送规则,明确许可内容,完善版权机制,补充重要条款,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内制定合法、合理的学位论文版权许可协议。  相似文献   

6.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及其司法判例介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是国际知识共享组织为适应网络环境下版权作品的传播利用而推出的一个灵活的版权协议文本。本文对该协议规定的授权模式和条款、协议简体中文版的内容及国外有关该协议的司法判例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版权国际保护的重心,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逐渐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向国际贸易组织转移。其原因就在于世界知识产权对版权的国际保护标准不统一、执行力差以及没有强制约束力。国际贸易组织项下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以贸易权利为突破口,在兼容国际知识产权公约的基础上,在版权的权利内容、外国版权在本国的国民待遇与最惠国待遇等问题上作出了有益尝试,辅之以在争端解决机制中的司法化,极大地推动了版权的国际保护。  相似文献   

8.
张晓丽 《出版广角》2016,(24):44-46
在博客领域,与合理使用、法定许可、授权许可等版权制度相比,知识共享协议更具有利益平衡价值,以及解决版权问题的功能独特.博客适用知识共享协议授权的特征体现为侧重于对版权人精神权利的保护、对版权的许可与利用、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许可协议的标准化与灵活性等.推动知识共享协议在博客传播中的运用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为知识共享协议立法、对适用效果动态评价、打击网络侵权行为及开展引导与推介活动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公共图书馆提供资源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版权许可协议。以拆封许可协议和点击许可协议为代表的版权许可协议存在规避著作权限制制度的趋势。版权限制制度失衡,有碍基本人权、公平正义、民主的实现,不利于后续创新。英国于2014年10月1日生效的《版权、设计、专利法案》修改议案中,涉及合同与著作权限制制度的平衡问题,其制度合理性值得我国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激励科技创新、保持竞争优势至关重要。版权登记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形式。科技报 告是科研项目投入的成果形式,实行科技报告版权登记有助于认定和公示版权权利状态,激发创作热情,促进科技成 果转化和应用,保障交易安全,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和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对科技报告登记制度的内涵、现 状、登记原则等问题进行研究,并为科技报告版权登记制度的建立提出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国内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协议制定尚未完善的现状,探究授权协议的规范与实施,促进国内更好地进行学位论文资源的传播和利用。文章采用网络调查法对中美各20所高校的学位论文版权政策及授权协议进行比较分析,调查发现:相较于美国高校,中国高校授权协议在规范性、友好度等方面的表现存在欠缺。基于此,中国高校可借鉴美国高校的管理经验,从明确学位论文版权归属、规范授权流程、加强版权管理、建立分级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CC协议,分析CC协议在数字图书馆中应用的可能性并提出数字图书馆采用CC协议的模型,利用CC协议的部分让渡版权特性,帮助数字图书馆平衡版权保护和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期5天的第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9月4日圆满闭幕。经初步统计,本届图博会共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2953项,比去年2379项增加574项。其中,达成各类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协议1652项,比去年同期增长17%,达成引进协议1301项,引进与输出之比为1:1.3,实现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版权输出的开门红。中国图书、中国文化正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中国出版业的亮丽表现,成为国际出版行业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4.
抽样调查我国部分核心期刊的版权协议,通过分析协议中的条款,了解期刊出版商对于版权、自存档等问题的态度及其对我国机构知识库发展的影响,认为我国期刊出版商的版权政策普遍较为严格,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建议,以促进机构知识库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首先从技术协议构建层面,对当下热门的数字版权许可协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CL)进行简要介绍;其次,在对原有CCL改进和增强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协议范式--知识共享文件扩展名协议(CCFE),旨在修正现有CCL存在的缺陷并进一步优化其框架结构;最后,阐释如何借助这一新的协议范式构建数字图书馆数字化资源以及使用搜索引擎在版权规范指导下收集和获取网上数字化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人民网总裁何加正先生是2008年中国版权协会主办评选的"首届中国版权产业十大风云人物"之一.他在接受<中国版权>杂志记者采访时讲:"我们与350多家平面媒体(主要是报纸--作者注)和网络媒体签订了专门的(转载--作者注)授权协议.我们尊重著作权人权利,同时也维护自身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7.
CC许可协议下的机构知识库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CC(Creative Commons)协议及协议的版权授权方式,探讨了CC协议对机构知识库存储方式和授权模式的影响,定义了机构知识库模式的分类,并分析我国机构知识库存在的问题、进展缓慢的原因,CC协议对提高用户参与知识库模式的认可度的提升,提出了基于CC zero协议的自愿式自存储和强制性自存储共建的实施方式及开源协作模式,希望建立强制性存储协议许可政策及相关制度,并研究一套富有实效的方法使存储模式更有利于知识共享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2007年8月15日,加拿大研究图书馆协会(The Canadian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CARL)和学术出版与学术资源联盟(the 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ources Coalition,SPARC)联合宣布发布“SPARC加拿大作者版权协议补遗”(SPARC Canadian Author Addendum),这一新工具能帮助加拿大的作者们保留其出版期刊文章的关键版权。  相似文献   

19.
知识共享协议是一种基于著作权法的版权许可授权机制,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既能保护授权者利益又能让使用者合法分享、使用、传播作品的法律机制。以个案研究为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知识共享协议在图书出版行业中的应用案例,探讨知识共享协议给图书出版行业可能带来的机遇及变化。  相似文献   

20.
创作共用协议在机构知识库建设中的应用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创作共用协议的起源、包含的基本权利及可以保留的权利,分析当前IR建设中存在的版权问题,列举创作共用协议在开放存取资源中的应用,并阐述创作共用协议在IR建设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