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阶段变化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对休闲体育行为发展阶段的动机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是一个动态的阶段变化过程,其发展变化可划分为5个阶段: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处于不同的阶段,其动机因素也各不相同:个体没有达到动机阈限,处于无动机状态,主要表现在休闲体育行为前意向阶段;个体达到动机阈限,外部调节和内摄调节发生作用,主要表现在休闲体育行为意向阶段;个体达到自主阈限,进入认同调节和整合调节,成为休闲体育行为准备和行动阶段的主要驱力;个体达到内部回报阈限,就会激发内部动机,主要作用于休闲体育行为保持阶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广州城市男性农民工不同体育行为阶段的身体机能状况的分析,试图发现体育行为与身体机能状况存在的潜在关系,以期为农民工的健身指导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四个行业的338名20~40岁健康男性农民工,并于2011年3-7月间完成对调查对象的所有测试。结果:体育锻炼行为阶段的总体率存在显著差异(准备阶段>前意向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意向阶段,χ2=106.290,P<0.05),准备阶段和前意向阶段总体率显著高于其他行为阶段(P<0.05)。体育锻炼行为阶段的各机能指标(除绝对背力为准备阶段<意向阶段<前意向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P<0.05)均值间无显著差异(P>0.05)。体育锻炼行为阶段的各机能指标等级分布为闭眼单足站立的不及格率依次为意向阶段>行动阶段>准备阶段>保持阶段>前意向阶段(χ2=3.600,P>0.05);左手后勾优秀率依次为意向阶段>保持阶段>行动阶段>准备阶段>前意向阶段(χ2=1.798,P>0.05),较差率为前意向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χ2=1.877,P>0.05);高血压率为意向阶段>准备阶段>前意向阶段>保持阶段>行动阶段(χ2=8.930,P>0.05);心功指数优秀率为保持阶段>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行动阶段>准备阶段,不及格率为前意向阶段>准备阶段>意向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其等级分布无显著差异(χ2=18.560,P>0.05)。结论:广州城市男性农民工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行为欠缺;体育锻炼行为阶段对身体机能无显著影响;自身身体机能状况的体验有助于体育行为的改变;体育锻炼行为对身体机能带来的良性效果需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3.
邱亚君 《体育科学》2008,28(1):71-75,81
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是一个动态的阶段变化过程,处于不同的阶段,个体所遇到的限制因素是不同的.在对体闲限制理论的回顾和思考的基础上,结合休闲体育行为的特性,探讨休闲体育行为发展阶段的限制因素,从而提出休闲体育行为五个发展阶段、四类限制因素的假设性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4.
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跨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跨理论模型,采用对587名知识分子问卷调查数据,对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人群的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处于坚持阶段的锻炼者每次锻炼时间最长、每周锻炼次数最多,行动阶段的锻炼者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数量最多;②随着锻炼行为阶段向前发展(前意向→意向→行动→坚持),锻炼频率呈现持续递增的趋势;③处于行动阶段的锻炼者锻炼动机最强;④在前意向→意向→行动的变化阶段,锻炼动机都呈现出增强的趋势,但在行动→坚持的变化阶段变化非常小,且有减弱的趋势,锻炼动机对锻炼行为阶段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前3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采用量表对242名女性初中生进行测试,考察体育课上学生自主支持感、行为调节与课外锻炼意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设自主支持的体育课堂气氛具有重要意义,自主支持感可以促进自主性动机(内在动机和认同调节)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意向.  相似文献   

6.
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体育消费心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跨理论模型和体育消费认知决策模型,采用对587名知识分子问卷调查数据,对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体育消费心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在前意向→意向→行动阶段,体育消费需要呈现上升趋势;在坚持阶段,体育消费需要少量下降;2)随着锻炼行为阶段向前发展,体育消费满意度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提高满意度有利于锻炼者向高一级行为阶段转变;3)随着锻炼行为阶段向前发展,体育消费意愿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处于高锻炼行为阶段的个体更愿意在体育锻炼上花钱。建议:体育营销把前三个锻炼行为阶段作为体育消费者培育阶段,通过薄利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促进更多的体育消费者更快地发展到锻炼行为坚持阶段,培养忠诚的体育消费者,追求在锻炼坚持阶段产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收益。  相似文献   

7.
极限运动休闲行为发展阶段限制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的极限运动休闲行为是一个动态的阶段变化过程,处于不同的阶段,个体所遇到的限制因素是不同的。在对跨理论模型理论及休闲限制理论的回顾和思考的基础上,结合极限运动休闲的特性,探讨极限运动休闲行为发展阶段和限制因素,从而提出极限运动休闲行为五个阶段层次、四类限制因素的假设性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8.
对大学生体育失范行为的心理进行考察,旨在使学生养成良好体育行为习惯。对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和体育教师开放性问卷调查资料进行质性分析,在体育行为认知决策理论基础上,构建了体育失范行为的心理对抗与行为选择机制模型。主要结论:(1)体育行为动机、体育规范行为态度和遵守规范自我效能决定个体的体育失范行为意向,体育失范行为意向产生体育失范行为;(2)在决定体育失范行为意向的心理过程存在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对抗,内部动机有利于产生遵守规范意向,外部动机容易引发违反规范意向;(3)在决定体育失范行为意向的心理过程中,存在认为遵守体育规范有利和不利、违反体育规范有利和不利2种体育规范行为态度的对抗,遵守不利和失范有利的态度容易产生违反规范意向,遵守有利和失范不利的态度有利于产生遵守规范意向。  相似文献   

9.
社会链接具有将宏观的社会目标转化为个体的驱动力和行动力的功能。基于网球项目的数据,从社会链接视角出发,以社会资本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探讨社会链接和体育参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发现:社会链接视角下的集体社会资本对体育参与动机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即积累集体社会资本有助于提高体育参与动机;体育参与动机是社会链接影响体育参与行为意向的重要中介变量;运动能力感知在社会链接对体育参与行为意向的影响中起正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体育锻炼行为理论为依据,以陕西省高校参加体育休闲锻炼的女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建立了陕西省女大学生参加体育休闲锻炼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研究发现,女大学生个体特征会影响女大学生的体育休闲锻炼动机、导致较高的自我效能,证明了体育休闲锻炼动机与自我效能性对女大学生个体特征有明显的传导作用。女大学生体育休闲锻炼动机的提升、女大学生对自我效能性的认识的增强有利于女大学生体育休闲锻炼承诺(锻炼坚持)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