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休闲体育行为发展阶段动机和限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考察休闲体育行为发展阶段动机和限制因素.休闲体育行为各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动机:前意向阶段以无动机为主,意向阶段以外在调节和内摄调节为主,准备阶段以内撮调节和认同调节为主,行动阶段和保持阶段以认同调节、整合调节、内部动机为主.个体在休闲体育行为各发展阶段会遭遇不同的限制:前意向阶段主要感知自身限制,意向阶段主要感知人际限制,准备阶段主要感知人际限制和结构限制,行动阶段主要感知体验限制,影响个体进一步向保持阶段发展.在休闲体育行为各发展阶段,动机和限制之间的关系也各不相同,个体会使用不同的变通策略,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跨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跨理论模型,采用对587名知识分子问卷调查数据,对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人群的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处于坚持阶段的锻炼者每次锻炼时间最长、每周锻炼次数最多,行动阶段的锻炼者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数量最多;②随着锻炼行为阶段向前发展(前意向→意向→行动→坚持),锻炼频率呈现持续递增的趋势;③处于行动阶段的锻炼者锻炼动机最强;④在前意向→意向→行动的变化阶段,锻炼动机都呈现出增强的趋势,但在行动→坚持的变化阶段变化非常小,且有减弱的趋势,锻炼动机对锻炼行为阶段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前3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广州城市男性农民工不同体育行为阶段的身体机能状况的分析,试图发现体育行为与身体机能状况存在的潜在关系,以期为农民工的健身指导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四个行业的338名20~40岁健康男性农民工,并于2011年3-7月间完成对调查对象的所有测试。结果:体育锻炼行为阶段的总体率存在显著差异(准备阶段>前意向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意向阶段,χ2=106.290,P<0.05),准备阶段和前意向阶段总体率显著高于其他行为阶段(P<0.05)。体育锻炼行为阶段的各机能指标(除绝对背力为准备阶段<意向阶段<前意向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P<0.05)均值间无显著差异(P>0.05)。体育锻炼行为阶段的各机能指标等级分布为闭眼单足站立的不及格率依次为意向阶段>行动阶段>准备阶段>保持阶段>前意向阶段(χ2=3.600,P>0.05);左手后勾优秀率依次为意向阶段>保持阶段>行动阶段>准备阶段>前意向阶段(χ2=1.798,P>0.05),较差率为前意向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χ2=1.877,P>0.05);高血压率为意向阶段>准备阶段>前意向阶段>保持阶段>行动阶段(χ2=8.930,P>0.05);心功指数优秀率为保持阶段>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行动阶段>准备阶段,不及格率为前意向阶段>准备阶段>意向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其等级分布无显著差异(χ2=18.560,P>0.05)。结论:广州城市男性农民工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行为欠缺;体育锻炼行为阶段对身体机能无显著影响;自身身体机能状况的体验有助于体育行为的改变;体育锻炼行为对身体机能带来的良性效果需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4.
邱亚君 《体育科学》2008,28(1):71-75,81
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是一个动态的阶段变化过程,处于不同的阶段,个体所遇到的限制因素是不同的.在对体闲限制理论的回顾和思考的基础上,结合休闲体育行为的特性,探讨休闲体育行为发展阶段的限制因素,从而提出休闲体育行为五个发展阶段、四类限制因素的假设性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
对大学生体育失范行为的心理进行考察,旨在使学生养成良好体育行为习惯。对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和体育教师开放性问卷调查资料进行质性分析,在体育行为认知决策理论基础上,构建了体育失范行为的心理对抗与行为选择机制模型。主要结论:(1)体育行为动机、体育规范行为态度和遵守规范自我效能决定个体的体育失范行为意向,体育失范行为意向产生体育失范行为;(2)在决定体育失范行为意向的心理过程存在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对抗,内部动机有利于产生遵守规范意向,外部动机容易引发违反规范意向;(3)在决定体育失范行为意向的心理过程中,存在认为遵守体育规范有利和不利、违反体育规范有利和不利2种体育规范行为态度的对抗,遵守不利和失范有利的态度容易产生违反规范意向,遵守有利和失范不利的态度有利于产生遵守规范意向。  相似文献   

6.
极限运动休闲行为发展阶段限制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的极限运动休闲行为是一个动态的阶段变化过程,处于不同的阶段,个体所遇到的限制因素是不同的。在对跨理论模型理论及休闲限制理论的回顾和思考的基础上,结合极限运动休闲的特性,探讨极限运动休闲行为发展阶段和限制因素,从而提出极限运动休闲行为五个阶段层次、四类限制因素的假设性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7.
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体育消费心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跨理论模型和体育消费认知决策模型,采用对587名知识分子问卷调查数据,对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体育消费心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在前意向→意向→行动阶段,体育消费需要呈现上升趋势;在坚持阶段,体育消费需要少量下降;2)随着锻炼行为阶段向前发展,体育消费满意度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提高满意度有利于锻炼者向高一级行为阶段转变;3)随着锻炼行为阶段向前发展,体育消费意愿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处于高锻炼行为阶段的个体更愿意在体育锻炼上花钱。建议:体育营销把前三个锻炼行为阶段作为体育消费者培育阶段,通过薄利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促进更多的体育消费者更快地发展到锻炼行为坚持阶段,培养忠诚的体育消费者,追求在锻炼坚持阶段产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收益。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研究不同阶段运动休闲生活方式形成的动机与限制因素。研究认为运动休闲生活方式的形成过程是价值观的动态变化过程,并运用阶段变化理论、休闲限制理论、休闲动机理论构建了研究的假设理论框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处于不同阶段的个体所受到的动机与限制因素存在显著差异,进而提出了促进运动休闲生活方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魏烨 《体育科技》2014,(1):102-104
探讨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的因素,采用问卷调研法对354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将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因素,运用计划行为理论与线性结构方程式统计分析,找出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构面的影响力度。实证结果: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有直接的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的0.37;情感性信念和工具性信念对态度有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态度的0.22;主体群和次体群对主观规范有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主观规范的0.35;便利条件和自我能力对知觉行为控制有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知觉行为控制的0.68。研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行为意向策略。  相似文献   

10.
德国学者SCHWAZER于1992年提出了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HAPA),该理论同时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并将锻炼行为分为无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和行动阶段。在无意向阶段,个体并没有要决定参加体育锻炼;在意向阶段,个体形成了参与身体锻炼的意向,但仍旧处于无运动或运动不足的状态;在行动阶段,个体进行充分的身体锻炼。前人研究已经证实,该模型可以对成年人锻炼行为进行有效预测和干预,但前人研究使用的阶段量表大多直接取材于TTM的5阶段测量方法,并不适合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的3阶段模型。为了准确地测量个体所在的阶段,更好地检验HAPA模型的结构,进一步提高模型的解释力和预测力,促进青少年锻炼行为的提高,以辽宁和湖南部分中学生为被试,编制了青少年锻炼阶段量表。结果表明:(1)青少年锻炼行为可以分为无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和行动阶段;(2)使用锻炼阶段量表可以进行3个阶段的划分;(3)青少年锻炼阶段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是测量青少年锻炼阶段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休闲体育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改编的《休闲动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进行休闲体育动机和行为的测量,并建立休闲体育动机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和休闲体育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模型。结论:投入规范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投入规范与休闲体育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无动机和外在规范则与休闲体育行为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锻炼行为与决策平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中学生锻炼行为,了解锻炼阶段变化特点及其与决策平衡的关系,采用锻炼阶段变化量表、决策平衡量表对767名中学生进行测查。调查发现:被试锻炼行为阶段分布为:47.72%的中学生不锻炼(前意识和意识阶段),32.86%的中学生参与锻炼,但没有规律(准备期),19.43%的中学生参加规律性锻炼;男女生锻炼阶段变化没有显著性差异;高中生较初中生锻炼参与更少。从前意识期到准备期到维持期,利益感逐渐增加,障碍感渐小,知觉到的利益和障碍对锻炼参与有预测作用。研究提示应依据青少年锻炼阶段进行针对性认知干预。  相似文献   

13.
论运动休闲在高校中的意义及其拓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当今社会,体闲已经成为人们享受生活的一种行为方式,它渗透到文化、教育、生活、运动等各个领域,而运动体闲更加受到高校大学生的重视。本文就运动体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影响大学生参与运动体闲的主要因素,运动体闲与大学生生活行为方式的关系,以及如何更好的在高校中推广运动体闲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太原市中学教师双休日体育活动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多层次的;活动内容以健行或慢跑、羽毛球等休闲项目为首要的选择;活动的时段多选择在双休日的早晨和下午;活动的组织形式大部分为家庭、朋友;工作负担重,生活压力大,运动场地不足,组织形式单一是影响教师参加双休日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调查分析,对影响体育休闲消费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为我国的体育休闲经济提供一些有用的、可行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休闲体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必然出现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寻求自我生存的一种主动、自发的身体活动方式,更是一个不断文化创造的应然过程;同时,它又是一种使人休而不闲,闲而不惰,消遣而不消极,在休闲中养精蓄锐,生活品味不断提高的生存态度.  相似文献   

17.
休闲体育的伦理定位、失位与复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休闲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文明标志.以休闲伦理为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休闲体育的伦理价值进行定位,指出"休闲体育作为肉体与灵魂和谐统一的桥梁,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休闲体育作为人的一种自主行为,是'人之为人'的规定"."休闲体育作为一种领悟生命意义的情感体验,是人感性生命的直接需求".并针对休闲体育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失位现象进行阐述,指出当前休闲体育存在奢侈化、风险化、象征化的伦理失位现象,最后提出了复位策略.旨在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休闲体育生活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内休闲学研究现状及西方休闲学研究进行分析,梳理西方学界对休闲学研究的主线,分析西方社会学视角下的休闲限制及协商、性别与休闲、残疾人与休闲,即西方休闲学研究的三个主要理论假设,提出了体育休闲参与的促进因素、体育休闲限制研究、不同社会群体的体育休闲、性别与体育休闲等中国体育休闲学研究的主体领域'以促进中国体育休闲学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