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华峰 《新闻窗》2008,(1):86-87
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着力开发地市级报业市场,实施地市级报业市场振兴计划。笔者以为,振兴地市级报业市场首先要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重视报业后备人才培养,促进地市党报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如果将报业比作一棵大树,人才就是大树的根基,根深才能枝繁叶茂。报业竞争越激烈,人才的重要性就越突出,得人才者得天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内新一轮报业大战如火如荼,国际“传媒大鳄”全方位渗透初见端倪,如果没有人才的支撑,振兴我国新闻事业、壮大民族报业的目标根本难以实现;在国际传媒  相似文献   

3.
当今已进入‘营销时代”的中国报业,面临着一个新的突出矛盾:报业经营管理人才奇缺。这已成为制约21世纪中国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近10年间,以宣传改革开放为己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鼓与呼的中国报业,已发展成为有一定实力的产业群体,其产业化速度、资本积累速度是惊人的。与中国报业经济发展不相称的是报业经营管理人才的严重医乏。因此有学者呼吁:新世纪呼唤报业企业家,需要懂新闻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报业自身的迅速发展,政府在经济上的“断奶”,以及报业竞争的加剧,为中国报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历史性机…  相似文献   

4.
高校档案“五化”建设,就是指高校档案“资源信息化、管理理现代化、服务社会化、人才专业化、工作法制化”。“十一五”期间,是高校档案建设的黄金发展期,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笔者以为,从长远的战略高度考虑,应该把高校档案“五化”建设作为“十一五”高校档案建设的重点,积极推进,抓紧实施。  相似文献   

5.
突如其来的非典,使记者不得不取消北京采访之旅。记者只能凭互联网和电脑,同《北京青年报》副总编郭坦就“当今报业最需什么样的人才?报业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有何高招?”进行交谈。  相似文献   

6.
陈社 《传媒观察》2006,(5):51-52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可以说,谁拥有了人才,谁就赢得了优势,就能在竞争中赢得胜利。当前,国内新一轮报业大战如火如荼,随着报业竞争的逐步深化,人才的流动也日趋常规化、国际化,如何更好地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已成为报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国的报业竞争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愈演愈烈。报业市场已成为国内传媒业竞争最激烈的一个市场。所谓“新闻大战”、“扩版大战”、“周末版大战”、“发行大战”、“报价大战”、“广告大战”等竞争,早已司空见惯。而所有这些大战背后最核心的较量乃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报业的第一资源,也是报业的竞争之本。  相似文献   

8.
楚 汉之争时期的张良可谓一代谋略奇才 ,他“鸿门侍宴”、“明修栈道”、“运筹帷幄”、“借箸代筹”———为汉王朝的建立创下不朽的功勋。刘邦曾夸赞他“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像张良这样的谋士 ,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策划型人才 ,正是当前我国地市县报所紧缺的。近年来 ,我国报业均进行了一些改革 ,对推动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这些改革远远未能适应现代报业的需要 ,仍解决不了制约报业发展的人才“瓶颈”难题。目前 ,地市县报的人才难题尤为突出 ,高素质的新闻策划人才和经营策划型人才极度缺乏。新闻策划靠的是新闻策划人才 …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业竞争日趋激烈之时,一个话题进入人们的视野;“构筑新闻人才高地”,尽快吸纳和培养“高地人才”。请莫小视这一话题,因为它已成为制约报业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那么,“人才高地”与“高地效应”两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求人才:如饥似渴你看,某家报社若有些领域领先于众报,报业有长足的发展,那它必定有领先于众报的高手,有领先于众报的各路精英(尤其是策划人才),有屯得住精兵强将的机制。一干人马在此“歇脚”,这个地方立马振兴起来,他们  相似文献   

10.
薛辉 《新闻前哨》2004,(8):43-43
报业发展到今天,正面临着一个大转折。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党报,不仅是信息时代必然的发展趋势,更是一代报人的责任和使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党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党报的品牌、资源和队伍优势。虽然这几方面密不可分、统为一体,但实质或根本的竞争,依然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党报如何用好采编业务人才,不仅是“三贴近”原则赋予党报的时代要求,而且已成为提升党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11.
报业人才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质量越来越主宰着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由于人才相对的供小于求,媒体吸引和保留高素质人才更显困难。西部媒体受地域、经济发展、人才观念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人才供需矛盾尤其突出。本从报业发展与新闻人才的关系入手,对西部报业的人才策略进行研究,提出报业在人才管理、使用、培养、开发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报业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技术发展后,在“十一五”期间,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期。我们必须看到,报业技术发展是紧紧依赖报社自身发展需求的,而报社的发展又取决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十一五”规划为报业的发展提供了这个大环境,报业技术发展将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正>“十一五”报业信息化的走向如何,为报业许多技术人员所关注。我是赶着鸭子上架,就《“十一五”报业信息化的展望》谈点个人的看法,与同志们一起探讨,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邓晓艳  刘爱萍 《今传媒》2006,(11):14-16
中国报业改革“必须先开渠后放水,如果先放水就会泛滥了。”创新激情在燃烧,报业改革正当时。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首次公布的《全国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要围绕“科学发展”和“全面创新”深化我国报业改革,要求用创新的思路,切实推动报业在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
观察报业人才竞争新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报社人才主要来自高等院校新闻专业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经几年较系统的新闻业务学习,掌握了基本的新闻报道理论,报社对他们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新闻报道技巧方面,即如何就一新闻事件报道得更好、切入角度更新、文字写得更优美流畅等等。但随着报业竞争的日趋激烈,特别是报业的集团化经营、企业化运作,报业集团仅仅有新闻学人才已越来越难以满足报业市场化的需要,报业对人才需求出现复合多元新态势,既招收新闻学人才,也延揽有其它学科背景包括会经营管理的人才,以满足报业集团做大做强的需  相似文献   

16.
视窗     
声音●“十五”期间报业的突出问题公益性出版事业和经营性出版产业发展不协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薄弱,报业发展不平衡加剧,城乡居民报纸消费差距日益扩大;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报业市场恶性竞争;中心城市报业市场趋于饱和,新的增长空间尚未全面开拓;信息技术革命导致多元化传播格局加快形成,报纸出版业在思想观念、内容形式、经营模式、技术手段、人才储备等方面明显准备不足;国际传媒资本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国内市场,与我国报业在思想文化领域和传媒市场领域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十一五”期间综合性传媒集团发展计划在现有39家试点报业集…  相似文献   

17.
由于传媒业的快速发展,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国内众多传媒改革发展的“瓶颈”。解决传媒人才的途径有多种,但主要应立足内部挖潜,激活内部人力资源。一、激活内部人力资源,在于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个好的人才机制胜过无数个伯乐。传媒业内部本身就有丰厚的人力资源,有较大的人才开发空间。如为了解决在报业快速发展中的人才缺乏问题,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在全国报业中比较早的一举开发了三个人才渠道:高校、市场招聘、内部开  相似文献   

18.
邓妍 《新闻前哨》2024,(5):67-68
新闻人才是报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南通报业传媒集团项目化推进“青蓝工程”,取得较好成效。本文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城市党报实施“青蓝工程”提出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报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同时,在报业繁荣发展的背后,也发生了不少新情况。“网络”和信息革命浪潮迅猛到来,给报业带来严重的冲击和挑战,报业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各家报纸纷纷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办报手段的竞争,更关键的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关键,就是建立一个人才发展的好机制。  相似文献   

20.
左国辉 《新闻窗》2006,(1):66-67
在“十五”“收官”之年,报业经营遭遇“寒潮”,特别是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西部的一些报业集团,经济效益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有的报业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在“十一五”规划实施的首个年头,报业经营筹划在“收官”与“开局”之间,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笔者从财务角度对目前报业经营状况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