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全面恢复阶段(1978-1991年)、探索发展阶段(1992-2002年)、调整发展阶段(2003-2011年)和创新发展阶段(2012-至今),涌现了农科教结合模式、县级职教中心模式、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等一系列创新探索,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以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推动农村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办学模式,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结构;扩展办学功能与培养能力,促进农村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并以城乡职业教育共享发展探索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城乡统筹发展是当今我国社会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农村职业教育实现转型.然而,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经费投入不足、培养目标定位不清、体系结构不完善、办学模式不适宜等突出问题,严重迟滞了农村职业教育的转型进程.为此,应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指导,重点采取如下应对措施:以政府作为第一投资主体,增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公共性;重新厘定培养目标,提升农村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加强区域职业教育统筹,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办学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农村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相似文献   

3.
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职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还存在着总体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滑坡现象严重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对农村职业教育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办学模式单一等方面。为了抓住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需要转变观念,增加投入,灵活办学,整合教育资源,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回顾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历程,比较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较为成功的德国"双元制"模式、美国"合作职业教育"模式、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等,在深刻剖析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发展环境及发展现实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基本模式应该是政府搭台、院校主导,企业参与、服务行业,多元投入的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并认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六大功能也是政、院、企、行四大主体的责任共同点和利益共同点。  相似文献   

5.
影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观念落后,办学定位不明确,专业设置不合理,办学条件简陋,师资缺乏,教育费用较高等是制约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要努力寻求在观念、管理体制、办学模式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秦虹 《职教论坛》2007,(6S):53-56
论文采用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银行公布的研究资料,分析了劳务市场、人才市场和移民的国际化趋势.揭示了我国职业教育立足国内、走向世界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我国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主要策略.即把职业教育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以提升国际竞争力,转变认识,树立职业教育国际化新观念,创新办学体制,形成多元办学格局,以及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在国内外职业市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等。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的乡村实业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农民职业教育走出瓶颈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如:"生利为主义"的教育目的,"模块化"课程设置思想,"经验,学术,教法合一"的师资素质,"最适之生利才能兴味"的生本理念,以及"开放型"的学校办学体制等。反观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实际,无疑为农民职业教育的改革指明了出路:为农民"生利"服务,构建新型农村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优化"三农"教师结构,树立现代农民观,以及走农村职业教育办学体制长远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其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制度障碍.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和农村职业教育体制等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严重限制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传统思想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更是制约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迫切需要制度创新,即废除户籍制度,实行市场化办学,完善职业教育立法,改革农村职业教育投资体制与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从建立之初即注重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在改革与发展中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地位,明确培训方向与目标,持续探索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通过确立教师入职资格与职业能力国家标准、建立师资培训质量评估与监督体系、建立在职教师培训激励机制以及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培训合作等举措,建立起了政府、行业企业与学校等多元主体协同推进、依托国家标准且服务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0.
建党百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实现了自身建构,主要历经探索、建设、确立、深化四个阶段,呈现出从单一需求走向双重需求、由一元主体跨界多元主体、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的变迁特征.面向未来,还需加快提质培优,实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高质量发展;瞄准产业需求,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适应性;健全办学体制,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建立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供给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职业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保障。公共产品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以及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为实现职业教育多元化供给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坚持利益获得原则、能力支付原则以及效率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以政府、行业、企业、民间教育集团以及个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供给机制,是我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进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可以办学的新阶段。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探索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混合所有制"集团化办学新模式,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新要求。建议从完善优化集团架构设计、科学制定集团发展规划、全面服务区域转型发展、优化设计合作发展平台四个方面推进职教集团可持续发展,破解区域性职教集团运行机制不够清晰、改革目标不够明确、发展任务不够具体和政策保障仍需加强的问题。关健词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农村职业教育是中部崛起的瓶颈。其农村城镇化的建设、农村新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都要求农村职业教育进行相应的调整:突出主动服务“三农”的办学思想;坚持为高等职业院校输送合格新生、为大中城市和本地农村培养人才的办学方向;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与统筹力度,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合理更新专业与教学内容,切实加强师资建设;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现代学徒制是新形势下校企双主体联合育人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以成为职业教育发展新的突破点。在实施中要建立机制保障、身份保障、教学保障、师资保障等机制。  相似文献   

15.
秦虹 《职教论坛》2007,(11):53-56
论文采用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银行公布的研究资料,分析了劳务市场、人才市场和移民的国际化趋势,揭示了我国职业教育立足国内、走向世界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我国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主要策略,即把职业教育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以提升国际竞争力,转变认识,树立职业教育国际化新观念,创新办学体制,形成多元办学格局,以及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在国内外职业市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等。  相似文献   

16.
在明确了"工匠精神"和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基础上,分析了在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视角下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可行性,最后从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以及学生个人等多元主体互动参与的角度,分析了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为我国制造业和教育界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这场运动的意义及其地位 民国初期职业教育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发展。通过办学实践,在职业教育宗旨、教育形式、教育实验、农村职教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所有这些对我国以后职业教育发展和走向都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一) 确立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模式——即以党校内实施职业教育为主体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李阳 《职教通讯》2024,(1):31-4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逐步构建起中高职贯通、职普融通、职继协同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上获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职业教育改革的诸多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理职业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等方面。同时,人工智能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人口结构变动、推进乡村振兴等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国家发展战略也给职业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展望未来,职业教育改革需要直面挑战,通过完善管理体制、调整专业设置、改进办学模式等手段,主动对接人工智能、赋能助力产业升级、积极应对人口变动、全面服务乡村振兴,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分析了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互动共生的关系以及与乡村振兴现实需求存在的矛盾,结合职业教育的学科特点,从办学体系、专业建设、课程模式、师资保障四个层面进行探索,为对接乡村振兴需求的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副教授刘晓撰文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稳步推进,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作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协同多方利益的一种办学行为,也面临着增速换挡、动力更替、质效改善、体制创新等方面的转型,走向一种更为紧密型的集团化办学组织状态。所谓“紧密型”表现如下:一是从成员构成来看,从“校-企”“校-校”双元走向“政-校-行-企-研”多元主体参与;二是从组建动力来看,从“抱团取暖”及“牵头单位引导”逐步转向一种办学模式改革的“自觉行为”;三是从成员行动内容来看,已经从岗位实习、人才培养拓展到资源整合、体制改革、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四是从组建形式来看,已经逐步从单一走向多样,触及到了当前教育治理的“深水区”,如法人治理模式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问题。因此,紧密型职教集团的提出,可以有效解决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诸多体制机制问题,是经济新常态和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进程中一次重要的实践探索。在如何有效推进紧密型职教集团建设问题上,他认为应当从基于各方“利益链”为纽带的治理模式入手,兼顾多方面利益,在理论主体、行政主体、实践主体和社会不同群体之间建立一个良性互动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