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以“高分子与阻燃材料成型加工”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为例,开展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将线上实践教学平台训练、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线下实践基地实验、行业工程专家实际案例讲授以及沉浸式研究型教学等环节融入教学过程,形成了工程实践能力导向的材料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而且促进工程化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养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现代工程训练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实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建设具有现代教育技术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为目标,通过分析工程训练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创新模式、学生考核模式等教学要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结合目前工程训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各教学要素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变,传统金工实习与现代工程训练的融合,科研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企业、周边院校与中心合作机制的建立,搭建了多层面、多渠道、多学科的工程训练平台,使中心基地的辐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化工专业课程教学中基础理论不扎实、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提出了师生共建型教学模式的概念,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践,利用教学网站、在线互动平台、专题讨论、翻转课堂、拓展训练等多种手段强化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结果显示:师生共建型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教与学的融合,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促使学生的角色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变,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显著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
工程训练课程是在一个高水平的工程训练综合平台上实施的"理论教学、理论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践教学"三段式教学模式,由教师、工程师和技师组成的工程训练课程团队承担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手段,以工程基础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组织实施教学。  相似文献   

5.
多层次开放式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阐述了工程实践教学模式设置的指导思想,构建了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使工程训练体系具有多层次性、开放性,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同时,提出了在探索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前,"非机械工科类"专业工程训练存在实践学时少,教学设计困难;训练内容及过程缺乏自主创新;缺少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学生缺乏对工程训练课程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等方面的问题。对此,笔者所在课题组经过广泛调研,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并实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了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以实际产品为载体,辅助教学;使工程训练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活动联合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非机械工科类"专业工程训练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解题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和思考方法都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要方向。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本文针对教学模式提出了解题策略个案分析法,在日常的解题训练中,提出了从学生到老师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使得学生更容易提高数学能力和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8.
工程训练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大作用,已逐渐得到各大高校重视,但传统的工程训练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代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为了充分挖掘学生在创新创造能力方面的潜力,探索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新模式,通过分析现有工程训练的局限性和不足,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今网络科技手段建立新型师生交流模式,提出了全开放实践教学模式;并深入分析和讨论了其内容与意义,得出了以教学理念、过程、内容、空间、手段、评价开放性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全开放实践教学模式在"机械手工作品设计与制造"课程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对大学生工程素养的培养和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南阳师范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为例,针对工程结构课程教学中教材内容体系、学生接受知识能力、教学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等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在工程结构教学改革中,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课程体系、改善教学模式和加强实践训练等教改措施,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阐述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在机械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实践经验,通过对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促进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工程训练中心作为高校的工程实践训练基地,一直在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传统工程训练教学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的教学和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平台为基础,借鉴其他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理念及建设成果,构建了地方理工科高校工程训练开放教学及管理模式,从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开放制度、教学资源、教学团队及开放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实践证明,该机制运行良好,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教育改革热点。其目标是将项目工程实例同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创新性,训练工程思维。介绍了CDIO国内外应用现状,分析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融合项目、教师、学生、考核,提出了“四位一体”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将CDIO工程模式理念运用到课程实验环节中,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创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北京理工大学在创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过程中,坚持教育观念、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拓展工程训练内涵,构建现代工程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搭建多学科工程训练实训平台,开展创新活动,规范中心管理,实现了传统金工实习向全面工程训练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实践教学基地示范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机器人创新工程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本文阐述了机器人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探索机器人创新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为机器人实践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卓越计划"的教育改革背景,对具有农业工程特色的农业类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讨,阐述了工程训练中心多层次、模块化的新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先进的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高水平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思路,旨在能更好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在实训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为农业类高校如何结合农业工程特色开展现代化工程训练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依据教学规律,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设计教学结构框架、组合程序及相应策略。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医护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设置医院的临床情景,组织学生参与其中并进行相应语言功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是提升工程类人才教育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工程类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工程院校学生加强实践锻炼能力的重要环节.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对于工程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个.所以,工程院校必须加强工程训练实践教学的重视力度,强化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努力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对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论述,从而具体分析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所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以完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实施"本科质量教学工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社会提供最佳教育,是现代大学追求的目标。本文以贵州理工学院工程实训中心建设为例,围绕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就如何建设现代大学教育理念的工程训练中心,从教学体系建设、教学改革与实践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工程训练教学的特点,提出了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工程训练教学模式等改革思路和相应措施,对加强学生自主训练能力,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促进实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工程伦理教育在高校工科工程素质培养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高校工科现行工程伦理教育开展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工程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程训练中心实践教学优势,提出在工程训练实训中融入工程伦理教育的教学模式,从教育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搭建了工程伦理教育教学框架。该项教学改革旨在加强对学生伦理意识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工程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分析传统工程训练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大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角度出发,阐述了项目驱动式训练模式在现代工程训练中应用的必要性,重点就工程项目的设计、项目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实践表明,通过采用项目驱动式训练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推进了工程训练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为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