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错出,建议在教“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并从直观入手,加强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一、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含义在师生准备好教具、学具的前提下,课本第74页的准备题可以分两步来指导学生进行操作:1.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摆的与第一行同样多,第二行摆几根?2.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3根,怎样摆?第二行摆几根?通过实践,明确第二行的根数是由与第一行同样多的5根和比第一行多的3根组成,初步建立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在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 应用题时,教材先安排了"准备题"的教学。 有两位老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采用了不 同的教学方法,效果明显不一样。 片断一:(每个学生先准备15根小棒) 师:(挂上卡片)按要求摆小棒,然后填空。 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3个2根。 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 )倍。 学生纷纷动手摆小棒,一会儿就摆好了。 师:谁来说一说,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 行的几倍?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本在一些例题之前安排了准备题,为新知识的学习、逻辑思维的培养作好准备,并为例题的教学发挥铺路搭桥的作用。放弃或忽视准备题的教学,将会影响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数学第四册课本有四道准备题,现试说每道准备题的准备及教学对策。1.准备题:第一行摆4根小棒,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2根。自己摆一摆。准备:它是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准备题,目的是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初步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含义。这里要用到“同样多”的概念,明确第二行比第一行多2根,就是第一行同样多的4根再加上2根。对策:只有向学生揭示两行木棒的联系与区别,才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含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之有方,动之有序。在引导中要  相似文献   

4.
四册教材第三单元“万以内的减法”中安排了“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这类应用题。怎样帮助学生掌握其数量关系呢?有两种思考方法。第一种,假设法“第一行摆10根小棒,第二行比第一行少摆3根。第二行摆了几根?”  相似文献   

5.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是一步计算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要教好这部分内容,要通过直观,在学生理解“同样多”的基础上,搞清数量关系。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三册第75页,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摆小棒,并回答有关问题。如:1.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的与第一行同样多,第二行摆了几根?2.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先摆的与第一行同样多,再摆2根,第二行共摆了几根?  相似文献   

6.
六年制小学课本第四册在"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例4)之前,安排了摆小棒的准备题,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摆小棒的操作训练当中,建立起鲜明的"比谁多"的表象,把思维训练贯穿在操作过程之中,为例4的教学架起一座思维的桥.根据"循序渐近"的教学原则和学生思维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在准备题教学之前,可安排两道口算题:(1)有黄花5朵,红花与黄花同样多,红花有几朵?(2)蓝子里的苹果有4个,梨有5个,梨比苹果多几个?这样从复习"同样多"以及"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概念入手,可以为学生建立"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表象扫清障碍.然后,请学生拿出小棒,通过亲手操作,清楚地认识在摆的第二行里哪是与第一行  相似文献   

7.
一、目的要求: 通过学具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二、学具及教具准备: 计算器,3尺长和2尺长的绳子各一根,绒板、白菜、青菜、梨子等画片,每个学生准备10个○,9个△,10个☆。三、操作过程及教学建议: (一)准备题: 通过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长短、轻重,引入新课。  相似文献   

8.
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抽象思维发达,因此,相当一部分低年级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我在教学中注意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其学习兴趣,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根据小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我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多动手操作,学生很感兴趣。如我在教一年级“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时,我把预先写在小黑板上的题挂出来:小红家养了8只鸡,5只鹅,鸡比鹅多几只?鹅比鸡少几只?学生弄不清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我让学生拿出学具进行操作,第一行摆8只鸡,第H行摆5只鹅,我要求学生把摆的鸡与鹅—一对应。通过操作学生就很容易地看出鸡比…  相似文献   

9.
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是万以内加法应用题的另一种形式。教材在讲授这种应用题之前,安排了一道准备题,让学生自己亲手摆小棒,从中体验出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求这个数的知识形成结构,进一步领会和掌握解题思路、方法和步骤,为正式学习解答这种应用题打好基础。 教好这道准备题,可设计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指导学生第一行摆3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操作学具既可以开发脑,促进脑的协调发展,又能让学生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的内化,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习技能的提高,从而达到智慧的生长和创造力的凸现。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问题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作法。1、在认知的生长处,实施动手操作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是开放性的,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既是10以内加法的延伸,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学具(小棒),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动手操作。就以9 3=12为例:(1)①9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②另一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⑧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2)①3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②另7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③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3)如果教师要你摆出15根小棒,要求一眼就看出多少根,你认为应怎样摆?有多少种摆法?(4)以上这些摆法中,相同的一步是什么?(凑十)通过以...  相似文献   

11.
教学片断:师:请同学们数出10根小棒,摆成一排。摆好之后,再添上1根,数一数,你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师:同学们真棒!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摆小棒,就可以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你究竟摆了多少根小棒?(生自主摆小棒,摆后交流摆法)生:老师,我是1根1根摆的,我一共摆了11个1,合起来就是11根小棒。生:我是5根5根摆的。我摆了2个5,2个5根就是10根,加上多的一根,就是11根小棒。生:老师,我觉得我的摆法最简单了。我一边摆了10根小棒,另一边摆了1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1根小棒。师:为什么觉得你的摆法最简单呢?生:(答非所问)老师,您买过铅笔没有?师:(故作惊讶)老师…  相似文献   

12.
一、目的要求: 通过学具操作,使学生在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二、学具准备: 三角形、圆各15个,小棒20根。三、操作过程及教学建议: 1、准备题: ①请同学们在准备好的小棒里每次拿2根小棒放成一堆。照这样连续拿了3次分别放成3堆。一  相似文献   

13.
开始,教师可指导学生玩摆学具:①从学具袋里先拿出4个△,在课桌面上摆成第一排,再拿出3个□,放在桌面上,从左往右一个个对齐第一排的△,摆成第二排.问:第一排摆了几个△?第二排摆了几个□?从第一排对着第二排一个个地数,第一排的△比第二排的□是多还是少?第一排的△比第二排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三册P.89例5的教学,可通过摆、比、读、讲、议、练等手段,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少(多)几的应用题的解法。一、摆一摆,比一比,增强感性认识。 1.相等数量对应摆。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小棒,先10根摆一横行,又拿10根与上行对应再摆一行。问:“哪行小棒多?”(生:同样多。)以增强“同样多”的概念。 2.不等数量相应摆。要学生在第二行再摆3根小  相似文献   

15.
一、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求平均数应用题的特点,并能正确地列式解答。二.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复习用的幻灯片,小结用的幻灯片。三个杯子,12根小棒。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小棒12根。测量高的测量角具(分小组准备,4人一个小组) 三、学具操作及教学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所以,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应该多让学生做学具。通过学具的制作,使学生对几体形体的形状、大小、特征有深刻的了解,逐步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指导学生做三角形学具。让学生准备三根小棒、三只小钉子以及小锤子。问:怎样用你手中的三根小棒组成一个三角形?学生都动脑筋、想办法用自己的三根小棒围成三角形,从而学生对“围成”二字理解得较深刻。但有的同学手中的三根小棒怎么也不能围  相似文献   

17.
一、操作引人师:前面我们初步学习了除法,今天继续学习有关除法的知识,请小朋友拿出10根小棒,按要求分小棒。准备题:10根小棒,①平均分成2堆,每堆( )根;②每3根摆一个“△”,可以摆( )个△,剩( )根,③每4根摆一个“(?)”,可以摆( )个(?),剩( )根。 (抽一名学生在幻灯机上摆,其余同学在自己桌上摆,教师列式略) 师:我们在平均分小棒的过程中,发现有时按要求正好分完,没有剩余;有时不是正好分完,有剩余的小棒。像后一种除法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8.
在课程改革中,不少教师由于片面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算法多样化”而走入教学的误区。笔者认为:一、“算法多样化”旨在尊重个性,而不在于算法的多少在一节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中,计算“4 1”时,教师让学生“摆学具想算法”。学生用小棒先摆出4根,又摆出1根。教师要学生说算法时,学生回答:“把摆出的4根小棒和1根小棒并起来,数得5根,所以4加1等于5。”教师问:“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学生未能说出新的算法。于是教师把教材上提示的另外两种算法(接着数;数的组成)讲授给学生。课后,有权威人士指出这位教师的做法就叫“算法多…  相似文献   

19.
一、以活动促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喜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尊重数学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我力求把数学课堂设计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求平均数时,根据小学生生性好动的特点,我让学生摆小棒求平均数。例:李晓同学三月份获得 8枚荣誉小标志,四月份获得 9枚,五月份获得 13枚,李晓同学平均每月获得多少枚荣誉小标志 ?让学生摆好三行小棒,第一行 8根,第二行 9根,第三行 13根。学生把三个月获得的荣誉小标志合在一起,再平均分成 3份,其中一份就是平均每月获得的荣誉小…  相似文献   

20.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看、多表现 ,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均衡发展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一、让学生多“动”所谓多“动” ,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学习 ,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多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具 ,多安排学生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摸一摸等实践活动 ,让他们自己通过摆弄和操作获取知识。如教学“5”的认识时 ,让学生从学具袋中拿出 5根小棒、5个圆片、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