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森林生态学是林业及其他林业相关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和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为国家培养从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林业建设的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高级研究和管理人才一直是林学专业教师的工作目标。本文以森林生态学在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与手段两方面的课程建设方案与实践效果为例,深入剖析森林生态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和学科背景,实施将学科建设成果转化为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培养高素质光电本科人才的改革与实践。构建了三层次、立体化、模块式的实验教学体系,采取"依托高水平科研团队,组建实验课程教学团队"、"将学科发展成果转化为实验项目和实验课程"等措施,实现了对本科人才培养实践教育的"内涵"改革。强调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与教书育人之间的互动。建立了高水平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提升了本专业的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了一批高水平创新型学术人才和高技术企业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3.
<正>东北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以林业工程为特色的国家"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森林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隶属于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成立于2003年,2009年中心被批准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森林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依托于林业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森林工程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下设森林工程基础实验室、森林工程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该校着眼于培养本科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研究性学习为重要途径,实施了多项教育教学改革措施,主要包括:科研促进教学,实现科研、学科与教学的良性互动;采取"0.5+0.5"毕业设计模式;全面开放实验室;实行4年一贯导师制;组建混合型研究团队;组织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竞赛;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合理的保障与激励机制,引导科研与学科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设研究性学习氛围等。通过上述教改措施,显著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森林培育学"是林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提高林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以适应林业科技和生产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北京农学院为例,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以及考核体系等4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期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林业人才。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是目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硕士研究生学科通开课是保障和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环节。本文主要探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设的学科通开课程"现代仪器分析"在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围绕整合教学资源和相关课程优势,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科研能力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培育精品课程打下了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探索、实施创新教育成为我院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研究生创新教育必须以培养适应海军现代化建设和打赢高技术海战需要的综合素质高层次人才的任务使命为统揽,以高水平军事学术研究为牵引,以开放式科研和科研式教学为载体,以科研方法教学为依托,发挥多学科优势,全员、全方位开拓。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培育学生海权意识,是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需要,是加强海洋国情教育的需要,是加强海洋战略教育的需要。涉海高校应依托自身学科优势、行业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通过第一课堂专题理论教学、第二课堂课外社会实践及海洋知识学术讲座、网络教学平台及专题网络社区建设等路径,培养大学生的海权意识。  相似文献   

9.
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点与国家制造业发展战略,依托省市重点学科专业和省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优势,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产品"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以CDIO课程模式组织设计教学过程,深化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4个专业的专业实验课程教改。围绕"产品"的CDIO实验课程对学生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人际团队能力进行整体培养,专业实验课群的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优化了实验教学体系,凝炼了生物与化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产品-产业"的教学特色,完善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建设区域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做有效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一、重点学科形成的条件 在高等学校里建设重点学科,不仅是分层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而且是承担国家重点科研任务的需要。我认为,在高等学校里,作为重点学科的建设,需要以下基本条件: 1.重点学科要有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富有开拓能力的学术梯队,其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在国内应具有领先地位。这是重点学科建设的根本。当然,任何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及其学术梯队都是在教学和科研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森林培育学是林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和专业标志性课程,是涉及森林培育全过程的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其在培养高素质的林业综合性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实验教学是学生将理论转为实践吸收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森林培育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了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及结合大型林业生产项目等的实验实践教学方式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森林培育学是国内外农林院校林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以修订教学大纲,构建应用型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体系为基础,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改革和实践,主要包括:构建应用型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体系,突出新疆地域特点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等。  相似文献   

13.
依托学科优势坚持石油特色建设一流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以"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和两个一级博士点学科优势,坚持石油特色,建设一流专业"的改革与建设思路为指导,制定并实施了适应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一体化需求的专业培养方案,以专业核心课程的精品化建设为纽带,产学研结合,整合提高本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对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实验室等软硬件条件进行系统改革与建设,全面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连续多年供不应求.该专业2007年列入首批第一类特色专业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东北林业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以林科为优势的教育部门直属重点高等学校,是国家"21 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林学实验教学中心隶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成立于2004年,并于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林’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林学实验教学中心依托林学国家一级学科,形成了设施完备  相似文献   

15.
学科建设是高校工作的核心,科研和教学是学科建设最重要的两大支柱,重点学科建设是高校办学水平的标志。本文回顾了河北省发酵工程重点学科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该学科在河北省区域经济建设中的优势,探讨和实践了科研与教学协同发展,科研项目与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促使发酵工程重点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病理学教学团队依托国家重点学科科研优势,形成了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教材建设,高水准植物病理学科研平台教学资源化,构建具有国际水准的植物病理类系列课程体系、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等改革措施,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探索和大胆实践。  相似文献   

17.
自动化类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实验教学课程改革的思路是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大类培养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的原则,以平台级和系统级的自主设计实验内容支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探索打造大学分整合的实验课程体系。实践过程中,依托学生自主管控的"紫丁香二号"微纳卫星等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带动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以无人机、智能车等国家级创新竞赛需求为牵引,加快相关高质量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课程转化,完善和优化实验教学体系、结构和内容。  相似文献   

18.
《德州学院学报》2014,(4):I0004-I0005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为德州学院重点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以“立足德州,面向山东,服务IT及相关产业”为基本定位,不断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依托雄厚的科研队伍和先进的科研平台,目前已形成了决策支持系统与计算智能、数据挖掘与商务分析、云计算与海量数据存储等优势研究领域。以科研特色为依托,信息管理学院积极构筑科研创新基地,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其中,一项调研成果获市领导批示。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是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基本保障.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发挥重点学科优势和行业特色"为指导思想,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量个性、显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构筑了分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利用重点学科的人才队伍、设备条件和学科平台,以高水平科学研究为引领,不断革新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森林培育学》课程为例,采用实践教学相结合、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以及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等途径措施,进行研究型教学的探索,为林学方向的课程教学提供新思路和参考。通过对《森林培育学》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让学生在《森林培育学》课程上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学习,显著提高科学研究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