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行政立法在政府行政行为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受到社会众多因素的影响。从利益学角度对行政立法进行定位体现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行政立法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进行,其可行性和效果要经受法律利益学分析方法的检测,应科学处理行政法规同四维利益的相互关系。行政立法机关同立法对象之间的利益互动尽管会在转型时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却能使行政立法逐步趋于完善。全方位地满足社会日新月异的利益需求。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和引导二者的利益互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公民开始利用宪法赋予的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利,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直接参与立法.表达利益诉求,从而提高了立法的民主性、公正性。但同时也暴露出我国现行立法体制在公众参与立法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现实需要的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公民直接参与立法和表达利益诉求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行政立法寻租是经济利益主体通过部门立法或立法代言人介入立法,制定带有利益倾向性的行政法律规范的活动。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滋生的新问题,是委任立法权力与部门利益求租意向结合的产物,暴露了立法监督功能的弱化。行政立法寻租浪费社会资源,降低经济效率,最终破坏政府形象,导致腐败,阻滞法治进程。治理行政立法寻租,应当从立法模式、立法制度、立法监督等方面着手,探索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4.
入世之后,随着外国商品、服务和经营者的大量涌入必然导致我国经济关系的变化,尤其是作为社会个体的经营者和社会整体之间的矛盾更引人注目。竞争关系、消费者和经营者关系、宏观经济关系以及企业内部关系等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在入世后都呈现国际化的趋势。不仅如此,入世也导致了我国经济立法根据和立法目标的变化,WTO规则及世界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统一将成为经济立法的根据之一和价值目标,由此,也必然引起政府在经济法中的地位和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与手段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由于观念上对个体利益和群体利益的排斥,长期以来,我国地方立法因其地方和部门利益倾向倍受批评和指责。利益是立法的起点,法律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均衡利益实现社会的和谐。市场经济是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参与、竞争与合作的经济,市场经济下的地方立法首先应该是不同主体的利益表达机制,更应该是多种机制作用下的利益均衡系统。  相似文献   

6.
利益是科技立法的内在根据,利益取舍决定着科技立法的价值取向,而利益需求的多样性、无限性和利益资源的有限性,最终会导致科技立法价值取向的冲突。只要有法的存在,只要有科技的发展,科技立法价值取向冲突问题的研究,就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高锐玲  赵永林 《考试周刊》2012,(73):194-195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利益结构的变迁,多元利益共生于同一场域,共同争夺着稀缺的资源,面对利益冲突,立法资源的博弈也明显突出。因此,当代我国立法中的利益衡量应当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  相似文献   

8.
社会立法关涉国民福祉甚广、影响公民利益巨大,离不开公民参与其中并合法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社会保险法>作为近年来最为重要的一部社会领域立法,受到了举国关注.在其法律案公开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公民通过互联网、报刊以及信函等方式参与讨论,积极提供各类意见,体现了社会立法过程的公民参与和利益表达方面的特征.在这些特征背后,隐含着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丰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浅议胎儿利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在胎儿利益保护方面的立法尚有缺陷,笔者试图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和国外立法例,提出在现实社会中对胎儿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广西生态环境立法的价值选择涉及多元的利益冲突。协调广西生态环境立法利益冲突是保护广西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广西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需要。本文从广西生态环境立法利益冲突现状出发,分析其利益冲突的原因,并借助利益平衡理论对协调其存在的利益冲突提出对策建议。广西生态环境立法要实现良好的预期保护效果,必须在统筹协调与倾斜保护、综合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在立法中增加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之规定、建立专门的利益平衡协调机构和完善地方区域利益激励机制,对利益冲突进行有效协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经济学和组织学的交叉视野,透视公民社会这一新兴的组织形式和经济现象。结论认为以非营利组织为核心的公民社会,作为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后出现的“第三只手”,以其特定的管理方式、组织属性和组织结构,降低了生产费用和交易费用,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政府领域和市场领域外的第三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对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组织角度审视公民社会,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思路和重要的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现代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行为准则。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并已造成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极大危害。本文在分析诚信缺失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内涵丰富,各学科理解各不相同。从经济学视角来看,和谐社会是资源配置帕累托有效、收入和财富分配严格公平。通过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等措施,可以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市民社会“概念是马克思著作中的一个基本范畴。从法哲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分析,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有一个逐步演变和提升的过程。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不仅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理论突破口,而且也是整个市民社会思想史上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与大学生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协同努力。本文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及教育学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就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对于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公民作为社会关系的主要参加者之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负有重要的社会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培养大量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经济学、法理学与社会学三方面的理论根源,同时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是农民增收问题。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农村小康,是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指一个良性运行的社会系统的构建,这个系统的结构就是制度。按照制度经济学的说法,制度是为人类发生相互关系所提供的框架。要使社会和谐有序运行,就需构建相应的制度体系,包括正式制度体系和非正式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经济学和组织学的交叉视野,透视公民社会这一新兴的组织形式和经济现象.认为以非营利组织为核心的公民社会,作为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后出现的“第三只手”,以其特定的管理方式、组织属性和组织结构,降低了生产费用和交易费用,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政府领域和市场领域外的第三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对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组织角度审视公民社会,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思路和重要的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理论是新兴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种崭新的解释方式,是介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资本所倡导的信任与合作无疑可以唤起人们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培育良好的社会资本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