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语文学习,有一很形象的说法:你每天学不一定能学好,但如果你不是每天学,那一定学不好。正因如此,许多考生在临近高考时。往往感到复习语文没有头绪,觉得无从下手。其实,高考语文所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有限的。只要有针对性地、得法地进行系统复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就会取得明显的效果。因此如何安排冲刺阶段的语文复习对高考成绩影响很大。怎样才能搞好冲刺阶段的语文复习呢?  相似文献   

2.
经常听到有人说,语文的复习是最简单的,因为它所考的题型大致是不变的;也有人说语文复习是最难的,因为它涉及的内容浩如烟海;也有学生在苦苦思考,为什么学了那么多年的语文,有时候连及格都达不到?快要高考了,怎么进行语文复  相似文献   

3.
人在高三,许多学生为语文复习而苦恼。一是语文知识涵盖面广,不知从何处下手,即使针对一些点进行了一些复习,回过头来,又发现还是会有遗漏,于是不知所措;二是语文成绩提高慢,苦苦用功一段时间,却不见成绩显著提高,于是兴味索然。由此产生两种情况,一是陷入题海之中,以量求质,但收效甚微;一是干脆放弃,美其名日“语感足矣”,结果是高考中语文成绩常常拖后腿,抱憾高三,、其实,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语感,此话有一定道理。但撞大运似的语感,不足以保证拿到高考所需的分数,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被人认为“少慢差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见效都非常慢。以致许多人要么认为语文复习没有用.要么觉得语文没法复习。因此.提高语文复习的有效性这一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经过不断思考和实践,我们认为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可以有多种办法.但最重要的是要把教学的着力点要放在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这里所指的“关注思维过程”有以下三层含义:分析学生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5.
尽管三年后高考语文命题会有一定的改变,但通过近年来语文试题改革的趋势可以看出其变化发展的端倪,还可以通过高中语文新教材提供给我们的大量信息来分析2004年的高考走势,因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是高中语文教师指导复习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下面我从近年语文高考的发展趋势及新教材新《大纲》提供的信息等方面谈谈对2004年高考语文复习的思考。 一、近年来高考语文命题发展趋势及走向 近年来经过语文命题专家们的不懈努力,高考语文试题的科学化程度得到了不断提高。一是试题的难易程度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近三年来,不…  相似文献   

6.
复习是语文学习中一个十分重要但经常被忽略了的环节。一些教师组织复习仅是把课的内容再讲一次.只不过是速度更快,或者是让学生做做练习再进行练习卷的讲解。这样的复习教师因为疲累觉得没有激情,学生则因为内容的熟悉而恹恹欲睡,师生都为复习而烦恼。基于以上缘由,笔者认为有效地组织复习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高考语文复习到了高三,学生的心情和老师一样,都想通过集中复习使自己的成绩有大的长进,在短时间内获得高分,从而在高考大军中过关斩将,创造自己人生的辉煌。学生在高考复习阶段对语文的复习有以下几种类型:1.按学校复习计划进行。这属于多数。大部分学生会根据学校的复习计划,认真完成复习资料,并做好错题整理。一些语文能力较强的学生还会自己总结做题经验,在复习中反复实践,巩固加强。2.按自己复习计划进行。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高三的语文教学非常枯燥、沉闷。因为根据课程设计,高三语文没有新的教材,新的学习内容,一整年都是高考复习。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以应试为目的的,而且由于教学时间宝贵,教师常选择一讲到底或者讲练结合的方式。老师不停地讲,学生不停地做。面对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学生感受到的是疲惫和无趣,体会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热情,导致大脑缺氧,思维短路,反应迟钝;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写作无病呻吟,缺乏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9.
在学生的高中阶段,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也是重要课程,占据学生高考分数的极大百分比。是否能够学好语文,对语文牢牢把握,是影响学生高考成绩的重要因素。但是当代高中生面对语文科目,经常会只取得一个中等的成绩,无法提高。原因是因为找不到好的复习方法,无法顺利提高成绩。作为一名高考复读生,我也曾为如何复习语文、提高语文成绩而发愁,在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反复思考后,如何以更好的语文成绩应对高考,实现语文成绩的提高。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高考语文复习时,我们一般分“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辅导”等几大板块,在这些板块中,一般人认为最枯燥无味、心中最没底的是“基础知识”的复习,有人曾经这样慨叹:“老师教之无味,学生学之无方,考试考完无底,只留哀叹一片。”其实,基础知识的复习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它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的。只要我们信念坚定,意志坚强,复习有法,就能走出困境,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高三是整个高中生涯最关键、最紧张的一年,学生通过高三的有效率的复习能够对自身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在高考语文复习中却还是存在一些复习误区,导致学生在进行复习语文时并没有提升自身的语文成绩。本文便结合高考语文复习以及人教版教材,探究高考语文复习的误区都有哪些,解决对策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的考前复习,一直是藏区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本文就文言文的学习特点,提出几点复习策略。  相似文献   

13.
百无一用是书生,最无用处是语文。听到这话,你肯定觉得它有问题,高考改革了,语文仍是三大主科之一。但问问同学们平常都花多少时间在语文上,就明白了语文的尴尬地位。学生为什么不重视语文呢?因为语文太空了,不好玩,提高又慢,感受不到乐趣。  相似文献   

14.
施家虎 《学语文》2008,(1):31-33
辨析病句(或修改病句)为高考语文必考题。这种题考分不多(多为一道选择题3分),难度系数也不大,但有些惑人。从答题角度说,如花过多时间去审读与辨析,会影响后面答题,得不偿失。因此,提高辨析速度至关重要。多年的语文教学和复习实践中,我体会到系统讲解病句的名种类型、病因和修改方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一模、二模考完了,距离高考也还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语文备考还能做什么?有人说:“语文学习靠平时的积累,现在离高考还有一个月了,除了背诵默写,语文没有什么可复习的。”也有人认为:“语文考试涉及的面很广, 不是短时间就能有成效的,与其把时间放在漫无边际的语文上,还不如做点其他学科的练习。”甚至还有人抱着“反正一模、二模考过的试题高考肯定不会出现,最后阶  相似文献   

16.
曹阳 《中国考试》2003,(6):10-12
高考临近,有些考生会产生一些焦躁情绪,甚至产生好像语文究竟学了些什么都记不起来的感觉,怀疑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打好这一仗。这种临战的躁动并不奇怪,解决的办法除了要做好心理调整外,还需正确认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某些特点。有些同学感到语文涉及面太广,语文备考有点像“老虎吃天——不知从何下爪”,干脆就听天由命吧。其实这种想法要不得,语文复习有规律可循,尤其是临战的最后一个月,只要复习得法,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语文备考的最后一个月做什么?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7.
闫瑷 《甘肃教育》2007,(10S):24-25
每次考试结束后,我们常常会听到学生诸如此类的一些说法:“语文考试考前觉得什么都懂,考场上什么都不知道……”“语文考试复习不复习都一样,都能考八九十分……”有的语文教师也这样说:“其他学科通过复习,成绩提高幅度大,语文课实在不容易。”  相似文献   

18.
高考语文复习对于高考的成败至关重要,要搞好高考语文复习就要明确阅读和写作这个重点,让复习流程灵活化,在预设的教学计划基本不变的提前下灵活选用教法,训练与讲评并重,科学确定复习目标,精心选择复习内容。  相似文献   

19.
高考复习至最后阶段,每个教师都会教给学生一些“绝招”。笔者经过多年的高考复习实践,觉得写好细节,是一种实用、易学且易得分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23):3-4
正确掌握语文的学习规律,学会不断地积累、总结与反思,这对语文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高考语文复习不仅关系语文学习效果,更影响考生分数。这就对高考复习教学提出更高要求,针对不同考点与题型制定不同的复习策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