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运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粒径单分散SiO2纳米微球,垂直沉积法制备了SiO2三维光子晶体薄膜.通过SEM研究了SiO2光子晶体的微观结构,探讨了薄膜内裂痕形成原因与克服办法.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光子晶体的带隙位置,与理论计算相吻合.光子晶体带隙随着SiO2微球粒径增加带隙红移.  相似文献   

2.
通过向SiO2 Opal模板中填充钛酸乙酯制备TiO2光子晶体,观测到光子晶体带隙位置的移动达62 nm,并发现光子晶体的有序度随填充率的升高而下降。向聚苯乙烯Opal模板中填充钛酸乙酯,制备成当时填充率最高、带隙最短的紫外波段TiO2反Opal光子晶体 (中心波长~380 nm),并根据测量的其透射谱估算出其填充率约为12%,即Opal模板孔隙的50%被填充。本文还对二维 PPLN光子晶体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套高压极化装置和电压数据采集装置,通过外加电场极化法成功制备出了具有正方形和矩形两种晶格形状二维 PPLN光子晶体。利用二维PPLN的二阶准相位匹配,测量了其对1.064 mm激光的二次谐波转换效率,并研究了晶体的温度、激光的入射角度及占空比对二次谐波转换效率的影响。利用矩形晶格实现了多方向、多波长倍频高效输出。  相似文献   

3.
在一维光子晶体结构中掺杂单个缺陷层,基本周期层及缺陷层的折射率分别取为(n2,n3)=(1.5,2.5),(n2,n3)=(2.0,3.0),介质层数为13层;通过传输矩阵法,获得了光波正入射情形下,掺杂单个缺陷的一维光子晶体的透射谱;分析并讨论了单缺陷层在结构中的位置对一维光子晶体带隙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中心含单个缺陷层的一维光子晶体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并取定一维光子晶体结构的总介质层数为5层及结构基本周期层数的折射率(n2,n3)=(1.5,2.5),通过传输矩阵法,获得了不同缺陷折射率值下的一维光子晶体结构反射谱;通过数值计算,探讨了缺陷层折射率对一维光子晶体中缺陷带隙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维光子晶体结构基本周期的两个介质层的折射率分别取为nA=1.46,nB=1.52,采用传输矩阵法,分析了电磁波垂直入射时一维光子晶体结构的色散关系及不同周期层数下的反射率;色散特性及反射谱结论均表明,电磁波垂直入射时,对不同的周期层数N]取值,光子带隙所处的频率范围均为0.222-0.316,且中心位置均为0.265附近;此外,在N的取值从4增至512的过程中,反射率从93.45%迅速增至98.84%,之后,基本上保持在100%不变;即,当基本周期层数N取16附近时,一维光子晶体结构可以形成完全光子带隙.  相似文献   

6.
大家不可以认为这是理论上和实践中已经完全解决了的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 记得一次教研组的听课活动,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雄辩有力地讲解了这个实验,证明H2SiO3是比H2CO3还要弱的酸。可一轮到做实验,把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连续通了10多分钟,都不见有生成白色沉淀(H2SiO3)的迹象。  相似文献   

7.
固体超强酸SO4^2-/SiO2能完全代替浓硫酸作催化剂,用乙酸、乙醇来合成乙酸乙酯,探讨7反应的最佳时间(60)min,用量(2)g,重复使用。是一种安全、绿色、环境友好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石墨二炔是近年实验上成功合成的一种新型二维碳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丰富的化学键和电子性质,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使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研究硅、锗、硼、氮、磷单元素替位掺杂的石墨二炔以及硼-氮、硼-磷双元素共掺杂的石墨二炔的电子结构。发现硅、锗掺杂的石墨二炔和硼-氮、硼-磷共掺杂的石墨二炔依然是半导体,带隙大小在0.004~0.49 eV;而硼、氮、磷掺杂的石墨二炔都变成了金属。本研究可为实验上通过掺杂手段调节石墨二炔的带隙和费米面位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考察以滇蔗茅为模板合成的Co/SiO2催化剂对环己烷催化氧化的性能,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溶剂、氧化剂用量等对该催化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催化剂用量为50m g;环己烷750m g;以冰醋酸为溶剂,5.0m L 30%的H2O2;反应温度373K;反应时间10h的条件下,环己烷转化率为71.0%,环己酮的选择性为76.7%,环己醇选择性为21.2%。  相似文献   

10.
以Zn^2+离子为模板,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应用表面离子印迹技术,在纳米TiO2/SiO2表面合成了锌离子印迹吸附剂。该研究系统研究了印迹吸附剂对Zn^2+离子的吸附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在pH5.0,Zn^2+离子印迹吸附剂能定量吸附Zn^2+离子,10mL 0.25molL^-1盐酸作为解脱剂可使Zn^2+离子定量脱附。建立了Zn^2+离子印迹吸附剂分离富集测定痕量Zn^2+离子的新方法,其检出限为0.27μgL^-1,对标准偏差为2.3%,并应用于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的Zn^2+离子的分析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利用极性晶体中慢电子的运动规律提出基于BCS机理的分析模型.分析发现,掺杂导致铜氧化物的费米面电子分为低能费米电子和高能电子,并产生快电子效应.欠掺杂区高能电子与晶格振动发生作用形成赝隙,费米电子与晶格作用形成超导隙.赝隙和超导隙的竞争平衡导致欠掺杂区超导隙2Δ0和κBTc比值与高能费米电子速度v*F成正比,与费米速度vF成反比.掺杂量(x)与高能费米速度(v*F)相图是解释高温超导相图的基础.利用模型和(x-v*F)相图能够对欠掺杂区赝隙温度、能隙与κBTc比例随掺杂量增加而线性下降的现象给出简单解释,即最佳掺杂区2Δ0和κBTc比值为7.6、过掺杂区为4.3的常数.显示系统随掺杂量增加由"非传统"行为向接近传统行为再到金属行为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用正丁醇和冰乙酸为原料,WO3/MoO3/SiO2为催化剂合成乙酸正丁酯,对产品进行折光率测定,同时考察醇和酸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合成乙酸正丁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正丁醇)/n(冰乙酸)=1.6: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乙酸质量的2.5%,反应温度120-130℃,该条件下产率最高达95.8%,重复使用催化剂,产品收率变化不大。结果表明WO3/MoO3/SiO2具有催化活性高、易回收、可重复使用、无废液排放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高炉炉渣的化学成分直接影响了高炉炉渣的冶金性能,根据某钢厂现场生产情况,以现场炉渣为基体,探究了(CaO+MgO)/(SiO2+Al2O3)对炉渣粘度、炉渣熔化性温度和脱硫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炉渣的(CaO+MgO)/(SiO2+Al2O3)控制在1.02左右,炉渣的粘度,熔化性温度和脱硫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4.
用X射线衍射、N2-物理吸附和解吸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对滇蔗茅为生物模板剂合成Co掺杂的介孔SiO2材料进行表征。X射线衍射、N2-物理吸附和解吸附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为介孔材料且氧化钴高分散于介孔材料的表面。紫外-可见分光光谱表明钴离子以Co2+和Co3+的形态存在。将其催化剂应用于环己烷的催化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能高效催化环己烷转化为环己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低TEOS浓度和高TEOS浓度下, TEOS浓度、NH3浓度、H2O浓度对SiO2纳米粒子最终粒径的影响.发现,在低TEOS浓度下制备的粒子,单分散性较好,粒径偏大;在高TEOS浓度下制备的粒子,粒径较小,属于纳米级粒子.另外,在低TEOS浓度和高TEOS浓度下,NH3浓度、H2O浓度对最终粒径的影响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用埃夫琴(Evjen)法建立计算二维Nacl晶体马德隆常数的普适公式,并用程序模拟的办法,讨论晶体参数对马德隆常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用正丁醇和柠檬酸为原料,WO3/MOO3/SiO2为催化剂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通过考察醇与酸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溶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确定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正丁醇)/n(柠檬酸)=4.5,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柠檬酸质量的6%,反应温度130—140℃,反应时间3.5h,酯化率最高达98.5%,产率最高迭94.3%。WO3/MOO3/SiO2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其催化活性基本不变。实验对合成的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及折光率的测定,与文献值相符。  相似文献   

18.
稀土元素铒离子在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离子注入的方法把铒离子掺杂到KTiOPO4晶体,采用卢瑟福背散射技术分析了铒离子在注入晶体中的射程分布;对注入的KTiOPO4晶体进行退火处理,分析发现铒离子在KTiOPO4晶体中退火后的深度分布不再是高斯分布,是两个峰的分布.研究结果对铒离子注入KTiOPO4后的晶格缺陷、注入损伤分布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升华法制备出ZnO晶体,并对其XRD图谱和拉曼图谱进行了研究分析。测得的XRD图谱显示在2角为34.5602°处的(002)面的谱峰尖锐,半高宽为0.1771°,说明ZnO晶体沿c轴择优取向,晶体质量良好;拉曼图谱的特征谱出现在437处,表明晶体的定向生长,表征了ZnO晶体的特征。对晶体的测试和分析表明采用升华法,并且合理地控制参数,能够生长出高质量的ZnO晶体。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正六边形小孔的衍射场,采用波前相因子判断法并考虑到孔径的影响对正六边形小孔的衍射场进行研究,得出正六边形小孔衍射场所含基元成份及衍射场的波前函数、像面上的振幅分布函数和光强分布函数,然后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出正六边形小孔在像面上的衍射图样;结果表明,在验证衍射理论的同时拓展了衍射的概念,能为深入理解光的衍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