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3课《我们家的猫》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一要真实,二要具体”。本课承担向学生说明怎样写才是“真实具体”的任务。在教学本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感知老舍先生笔下的大花猫的特点,学习作...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段精辟的文字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目标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内容,懂得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这是阅读教学的起点;二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认识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规律和方法,懂得课文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是阅…  相似文献   

3.
8册教材第4组的读写训练重点是“一要真实,二要具体”,侧重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材继续安排了让学生在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进行分段并归纳段意的训练。教材安排这个训练重点的目的是:要在理解内容的同时着重了解作者是怎样具体地记叙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认识到内容真实、具体是写好文章的基本要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爱美的情操。为了使这个训练项目训练扎实,讲读课文《我们家的猫》课后思考·练习第1、2题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把握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性格“古怪”,  相似文献   

4.
鉴赏:阅读教学的高境界邬溯源《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那么,怎样指导呢?读懂课文的总要求是:一要理解内容写什么,二要弄清课文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的。关键是要在“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情达意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中的读懂课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内容,懂得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这是阅读教学的起点;二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认识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规律和方法,懂得“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是阅读教学的终点。围绕这…  相似文献   

6.
朝阳市的孙玉玲老师来信问 :第8册的读写训练重点中有“一要真实 ,二要具体” ,这里的“真实”到底怎样理解?“具体”指的又是什么?阅读和作文教学中应怎样落实?跟客观事实相符合 ,不假 ,就是真实。“一要真实 ,二要具体”中的“真实” ,指的是学生在写作文时 ,内容要真实 ,不许写假的。“大纲”中指出的“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都是真实的。“大纲”还特别强调“有真情实感” ,“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不说假话。”如此看来 ,内容真实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写的人、事 ,是真实的 ,不是胡编的 ;二是写的情感是…  相似文献   

7.
《养花》这篇课文写得很有特色。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中心,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理解内容,学习写作知识呢?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一、抓“乐趣”——明中心课文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在解题  相似文献   

8.
教学设计意图: 《麻雀》写的是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赞扬了一种伟大的母爱力量。课文所在训练组的训练重点是“一要真实,二要具体”。教学时,第一课时侧重让学生理解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段、重点词句的精读细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指导,使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撼。第二课时,围绕训练重点揣摩重点词句,领悟表达方法,补充阅读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两课时走完阅读教学的全过程,重视诵读的作用,突出理解和训练的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9.
五年制七册32课(六年制九册14课)《十里长街送总理》是篇情意动人的佳作。课文通过情感透视生活,展示了首都人民群众向周总理永别的感人情景,表达了对周总理敬仰怀念之情。课文以沉痛怀念情感为主线贯穿全文,以情动人,情牵人心。教学时,要把握课文情感这一主线,开展教学“双向”活动。 1 自读质疑,了解情感流向首先可以向学生简介周总理的光辉业迹和他逝世前后的情况,有助于全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变化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灵车到来之前——灵车到来之时——灵车走过之后”事情发展顺序记叙,带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记叙敬爱的周总理逝世后,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伫立长安街两旁为总理灵车送行的感人场面,反映了人民热爱周总理的深厚感情.课文描写具体,情深意切,催人泪下,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教学本课宜采用精讲多读,深入情境的方法,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相似文献   

11.
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不具体是常见病。怎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写真实、写具体呢?我结合第八册语文课本第四组课文的教学,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求学生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观察时做到:一要有明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真实地再现了亿万人民迎送周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教学时要先简介周总理的生平事迹,使学生对周总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播放哀乐伴以范读课文,以创设情境,渲染沉痛、悲哀的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然后引导学生依序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13.
单元提示:本单元三篇课文都是围绕作者的看、听、想组织材料的。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充分理解,作文就是把自己见闻真实具体地写下来,要养成勤于观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同时,要巩固上一单元《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的训练重点。  相似文献   

14.
小语教材中,常识性课文占有一定比例,编者安排这些课文,目的在于让教师以科学知识的传授为凭借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以培养学生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并让学生了解简单的科学知识,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因此,阅读此类课文,须处理好传授科学知识与语言文字训练的关系,以科学常识的渗透为凭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目的理解科学常识,以求语言文字训练与科学知识渗透的有机统一。一、品析词语,理解语言的准确性小学阶段的常识性课文,大多借助客观事物的具体介绍来渗透科学知识,这类课文在语言方面的最…  相似文献   

15.
“读写例话”从小学语文第七册开始。它是在三年级对学生进行“观察事物、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抓事物的重点、抓事物的特点”这五个读写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侧重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点训练教材。第七册四个侧重“写”的重点训练以《一要真实,二要具体》为中心,解决文章的内容问题。文章内容从哪里来?《怎样才会喜欢作文》已经告诉学生,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感染。学生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到了思想感情,可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以情感体验为手段去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 一、创设情境以激情。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是写首都百万群众在凛冽的寒风中仁立街头自发送别总理的感人情景。因小学生在心理上对周总理有一种时代的隔膜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便通过让学生收集周总理的事迹图片和有关故事的活动为学生学好课文做好感情铺垫,上课时,我又紧紧抓住一个“情”字,配以哀乐  相似文献   

17.
<正>阅读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所谓的阅读理解是指通过书面语言的感知获得意义的一种思维过程。那么,阅读理解训练又是指什么呢?说白了,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内容,是在理解训练中经历"思维"训练的一个过程。概括地讲,语文阅读理解内容训练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是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并获取其意义;另一方面是把获得的意义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理解内容训练的重点是第二方面,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反映。理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设计说明《画杨桃》是第六册第八组中的讲读课文,且与本组读写重点训练项目“一要真实,二要具体”紧密联系.该重点训练项目是侧重指导作文的,但读是写的基础.因此,教这一课时,首先要读好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明确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懂得只有写得真实、具体,才能使人易于接受,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作文训练围绕“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一要真实,不说假话;二要具体,不说空话”两个重点进行。其中观察是首位的,它是使文章内容真实具体的基础。为达此目的,教材继续安排了“习作例文”。这些“习作例文”,从内容看,有记事的,状物的,写  相似文献   

20.
《十里长街送总理》写了首都人民在长安街上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情景。这件事发生在一九七六年一月,现在的五年级学生当时才一、二岁,对周总理不熟悉,这对学好课文是一困难。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周总理的伟大崇高?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热爱周总理的思想感情呢?在课文教学前后我做了以下工作。一、教学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熟悉周总理,认识周总理的伟大本文教学前,我有目的有计划地在班上开展了这样两项活动:1.召开一次周总理事迹报告会2.搞一次周总理图片展览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做到“两个一”:(1)课外阅读一篇关于周总理的文章(2)请爸爸妈妈讲一点关于周总理逝世前后的社会情况及人们悼念周总理时的心情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认识了周总理为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