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劳动教育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构建劳动教育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紧扣人才培养关键环节,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校园文化、生产劳动、社会服务性劳动,打造“思政劳育、美术劳育、体育劳育、专业劳育、生产劳动、社会劳育”课程群,构建“1必修+6融入”全链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劳育,充分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和独特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问题导向、关联思维、系统思考,构建“一主多元协同,四位一体推进”劳动模式,解决劳动教育单一、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断层、劳动教育模式纷杂等问题。构建课程劳育、专业劳育、实践劳育、文化劳育的教育体系,多方位、多途径开展劳动教育,协同育人,合力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将“理解教育”的文化内涵纳入立德树人的德育行动中。在落实五育并举的同时,构建了基于“理解教育”文化内涵的劳育“五星”课程体系。学校创设劳育“五星”课程的实施路径,创新劳动教育的学习范式,突出劳动的多元评价手段,形成五维联动的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4.
王丹  王李娜 《辽宁教育》2023,(14):79-82
小学阶段是教育基础阶段,是培养学生思想价值观念以及各项能力的重要阶段,而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一,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小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在“关爱求恒,发展致远”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围绕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的育人目标,在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发展的同时注重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通过实施课程化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优质团队等策略,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也应呈现新的特点.加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培育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必由之路.推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具体可从思想劳育、课程劳育、实践劳育三方面提高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拓宽劳动教育培育渠道,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五育融合”是当前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命题,劳动教育在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纽带作用和综合育人功能。落实“以劳促全”育人成效,化解“劳育分离”困境,需要从内容、特征两个方面厘清劳动教育的内涵,从回归人的本质、回归教育本质和回应社会发展三个层面理解其价值意蕴,基于教育生态理论,从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支持保障和评价反馈四个体系探索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在构建中国特色劳动教育体系中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李欢欢 《江苏高教》2021,(11):39-44
劳动教育是中国新时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将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关于高校劳动教育的方针与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关于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梳理,揭示了建党百年来中国高校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变迁的五个主要历史阶段,表现出以下特征:从教育的内涵而言,表现出从狭义的"小劳育"再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大劳育"的过程;在教育的功能定位上,经历了从培育大学生生产劳动技能提升到劳动素养培育的功能定位;就教育立场来看,经历了从社会本位、政治本位,再到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并重的全面育人取向.高校劳动教育价值取向百年嬗变给高校的启示:超越劳动技能培育为主的"小劳育",走向关注劳动素养的"大劳育";超越高校单一劳动课程,形成立体化、全方位高校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格局;超越"专长"的技术教育,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劳动教育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8.
劳动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是不可或缺的,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性的就业观,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坚实基础。高校通过实施学生评价综合改革,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将劳育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努力推进一二三课堂贯通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相结合,通过开设劳动教育类课程、组织劳动教育系列活动、搭建劳育实践平台,构建“三堂联动”劳动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9.
“课程劳育”是指通过主动挖掘各类课程的劳动教育元素,采取融入、渗透形式,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熏陶和引导,是一种隐性灌输的教育活动。从课程本质维度看,“课程劳育”是指任何课程都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劳动教育的功能;从课程内容维度看,“课程劳育”则是指任何课程都包含了具体、生动的劳动教育元素。高职院校“课程劳育”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亦是确保劳动教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主战场。高职院校有效推进“课程劳育”的路径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全员参与的“课程劳育”;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全课程渗透的“课程劳育”;充分挖掘各类课程资源,实现内容全覆盖的“课程劳育”;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实现全过程保障的“课程劳育”。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新时代地方院校建设需求,加强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在充分调研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了地方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创新。以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试点,依据新时期对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探究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元素,构建适应时代要求且具备学校特点的劳育课程体系;推动劳育与学科、专业特色有效整合,探索系统建构高校“四层面”劳动教育体系和“四元化”劳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劳动教育的实施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目标。积极发挥劳动教育在全面育人中的作用,注重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及“阳光课程”的融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皆为劳动所创造、生活处处可劳动,从而更好地让新时代好少年绽放光彩。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校劳动教育缺失,实效性不强;家庭劳动教育走过场,达不到劳动教育目的。我们探讨“五育融合”视域下,挖掘劳动教育价值,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力求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为特征,使化学学科成为融合劳动教育的显性课程。在分析劳动教育与化学教学的关系和劳动教育融入化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文章梳理了劳动教育素材分类、劳动教育层次、劳动教育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化学课程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提出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融入初中化学教学的实施策略,即:以实验探究任务驱动,珍惜实验过程的“体脑并用”;融入生活生产类应用,体验真实情境的“劳有所获”;挖掘化学史料的价值,感悟科学历程的“涓滴之劳”等。同时,劳动教育融入初中化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做到整体规划,顶层设计融合方式;深度建构,提升劳动育人实效;劳育引领,五育协同提升效果;以评促学,发挥评价改进功能。  相似文献   

14.
2021年,学校的课程基地项目《“学校+”劳育课程基地建设》成功获省级立项。项目开项以来,学校充分利用丰厚的社区劳动教育资源,形成了“学校+”——以社区为主场的劳动教育场境。将劳动实践场域由学校拓展与延伸至社区,真正实现了将劳动教育覆盖至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领域,赋予了劳动教育更充分的生活、社会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更应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参与社区劳动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更能让学生积极融入社会。以社区作为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加强劳动教育内涵建设,推动“劳育”与其他“四育”的一体协同,将“劳育”融入教学改革和实践育人环节,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立德树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职学校“三二三”劳动教育活动课程针对中职生劳动素养问题及成长突出问题,围绕家庭劳育、学校劳育、社会劳育三个领域,全程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两个维度的评价。通过紧扣问题、助力成长,三位一体、统整递进,多法并举、评价驱动,理实一体、注重实践,多方沟通、形成合力的实施策略,引领学生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促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越来越需要劳动教育。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促进劳育日常化、全面化发展的新途径。数学与劳动有着密切的联动关系,作为义务教育的三大基础学科之一,承担着重要的载体作用。中小学数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有着携同“四育”共进,强化数学生活感,融合数学素养发展等重要价值。同时也要把握劳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度”,关注学生的内在修养与外部行为的共同落实,整体性系列化培育学生的劳动素养等原则。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劳动教育敏感性与渗透能力,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劳动教育素材,强化课后服务设计特色“1+X”数学实践活动,关注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南京大学在不同的办学阶段先后提出了“教学做三合一”“三元结构”“三个融为一体”“三三制”“五四三”等教育教学理念。在梳理劳动教育实践发展脉络、经验启示的基础上,构建“劳育课程——实践活动——文化品牌”三模块互动融合的劳动教育体系,让学生在知行合一、文化浸润中系统提升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大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德智体美”四育并列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独立“劳育”体系。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其中课程体系居于核心地位。当前我国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面临多重挑战:宏观层面,劳动教育与社会环境相龃龉;中观层面,劳动教育与传统智育相冲突;微观层面,政策制定与落地实施相脱节。新时代劳动教育既是“关于劳动的教育”,也是“通过劳动的教育”,还是“为了劳动的教育”。这是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把劳动作为教育内容,要坚持体力、智力、精神相结合;把劳动作为教育手段,要坚持新兴劳动形态与经典劳动形态相辉映;把劳动作为教育目标,要坚持社会发展需要与自我发展需要相统一。这是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体系架构: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必须全程坚持问题导向与价值引领。课程性质方面,必修与选修相辅相成;课程样态方面,显性与隐性相得益彰;课程形式方面,理论与实践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在“五育融合”中应置于何处是一个具有争议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基于政策和学理层面有关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关系的相关阐述,在新时代背景下五育以“嵌套”的基本样态存在。当下,劳动教育因其薄弱的教育观念、粗放且浅表的教育课程、与劳育脱节的综合实践活动及“重智轻劳”的班级建设使其在五育关系中的定位存在偏差。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反思劳动教育在“五育融合”中的价值定位,以求结合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的新诉求,对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关系的重构路径的前提从人文化、科技化、具身认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在此基础上,从构建集约性与深层性并存的劳动教育课程、校内外联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与班级建设深度融合等方面探寻劳动教育在“五育融合”中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