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文性是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产生的一种文本理论,它不仅应用于传统文学、诗学,而且还扩展到其他非文学领域(如建筑、绘画、电视、电影、音乐、广告等)的研究.本文从符号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探讨了广告互文关系的符号结构的社会特性、广告互文意义的生成与认知机制以及广告互文创意的文本策略诉求功能.  相似文献   

2.
电影这一艺术传播手段无不成为跨国传播的重要助力,但是中国电影在"走出去"的道路中也面临着文化认同的困境。自漫威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上映以来,获得了全世界的一致好评,并以全球累计总票房第一,即27.496亿美元完美收官。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切入,以漫威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为研究样本,借用符号的互文性理论挖掘系列电影中,文化土壤培植的电影文本互文现象以及与外部真实世界的互文现象,从这个现象中去分析,成功商业电影的文化原型,以及对受众的影响方式,了解这一系列的电影又是如何通过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两个方面的互文以达到受众的文化认同,最终为电影世界事业进一步促进世界人民沟通交流,增添世界文化的共鸣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任何广告文本都是在文化语境中产生的,从互文性的视阈来分析广告文本,广告文本普遍存在与文化互文的现象。本文在分析广告文本与文化互文现象的基础上,揭示广告文化互文的实质,进而研究广告文本文化互文对广告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焦树民  王佳 《今传媒》2011,(7):58-60
任何广告文本都是在文化语境中产生的,从互文性的视阈来分析广告文本,广告文本普遍存在与文化互文的现象。本文在分析广告文本与文化互文现象的基础上,揭示广告文化互文的实质,进而研究广告文本文化互文对广告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一切文本皆互文,以互文性视阈来考察广告创意中的"旧元素新组合",发现"旧元素新组合"广告创意呈现出鲜明的互文性创意的特点。结合广告文本自身的特性,论文分析了引用、拼贴、用典、戏拟与戏仿等互文手法。  相似文献   

6.
引文分析是图书情报学的重要贡献.引文分析的局限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对伪引的难以控制、对漏引的难以确认和对引用动机的难以辩识.引文分析局限性的根源在于“唯引是举”.引文分析是以整部文献为单元的分析,而互文性分析是以一个文本内部的话语为单元的分析.引文分析是基于形式的表层分析,而互文性分析是基于内容的批评性分析.互文性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文本话语隐含的文化、心理、政治意义.互文性分析中的互文性类型包括语句互文、字词互文、体裁互文、修辞互文等.图书情报学理论应该关注互文性分析.进行互文性分析,有利于拓宽和深化图书情报学理论,有利于加强图书情报学理论的社会影响力.互文性分析与内容分析之间有区别.  相似文献   

7.
余禺 《出版科学》2011,19(5):37-41
编辑行为源自编辑内在的文化诗学想象和知识构想力。编者既是读者,也是"作者"。编辑的读解是预期的读解、关联的读解和想象的读解,正如语言修辞允许诠释的"偏差",解读是为了创造出一个编辑文本;编辑组构对原作的形式或题旨做某一元素的提取,从而给出符号置换,形成文本与阅读之间的修辞。编辑符号的指示功能因编辑语言的相对性而呈现出矜持的修辞性,其"第二级指示系统"是编辑修辞学的极好体现。  相似文献   

8.
彭孝栋 《东南传播》2015,(3):102-104
互文性理论认为看似独立的文本实际上存在着多维空间,所有文本都在不同程度上互相关联,应从文本间的关系来考查文本的意义。可口可乐2014世界杯全球广告,正是在理想与现实、多维空间中的苦难与坚韧、压抑与生存以及商业与艺术的互文互构中实现了广告作品艺术张力的拓展。互文性对广告创作有着现实而有效的作用,有效的互文并非"拼凑式杂烩"。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面向国际社会出版、发行,具有重要的外宣价值,对加快推介我国社会与文化的世界形象意义深远.本文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图像翻译文本时受到文本叙述和互文修辞的指导,图像运用转喻和对比修辞翻译文本,诠释了文本以外的意识形态,建构出习近平在对外传播语境中运筹帷幄的大国领袖形象和在国内宣传语境中众望所归的核心角色形象.  相似文献   

10.
肖雅 《传媒》2018,(13):87-89
在众多IP电影中,有一些IP项目在市场化运作中获得了良好口碑与收益,并逐渐形成围绕IP本身为开发目的的"超级IP"."西游记"IP系列以其改编空间大、受众广泛、文本开放与文化包容力强体现了其作为"超级IP"开发的价值,同时也暴露了以其为代表的我国"超级IP"开发的不成熟的创作意识."超级IP"的孵化需要注重IP价值的系列化、品牌化、深度化与多元化相结合,强调资源整合,打造"超级IP"电影产业链.  相似文献   

11.
贺潇华 《视听》2018,(11):103-104
后现代主义从修辞走向泛修辞,它的研究范围包括一切文化形式和文化现象。而修辞所使用的媒介符号已经不限于语言,而是包括各种媒介符号。本文从修辞学视角,以CCTV2018"六一"晚会《花开新时代》为例,以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为切入点,探析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行为修辞。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金庸小说《笑傲江湖》改编而成的系列电影为基础,探讨电影创作者在进行电影文本创作时如何运用修辞陌生化与修辞熟知化等修辞原则,使小说和电影之间的审美价值得到成功转换与提升。  相似文献   

13.
互文性文本已经成为播客创作的主流表达形式之一.播客创作者借用传统媒体的影像文本作为新的文本载体。通过对这些影像文本符号的二度创作,完成了对互文性文本符号的重新排列与组合,而在互文性播客文本的再创作中对传统媒体的社会意义则进行了颠覆性的再造,进而实现了表达新的社会意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关于新闻标题的互文关系考察和分类中,我们不能脱离新闻标题的功能性,单纯从语篇的角度对互文的各方面进行归纳,而是要从新闻标题这一特殊类型的文本本身出发,作出划分。由此,根据新闻标题自身特质及与其构成部件、新闻报道、其他引发互文使用报道的相互关联,我们决定从内互文关系展开关于新闻标题互文性质、形式的分类和论述。  相似文献   

15.
栗心怡 《视听》2023,(3):29-32
叙述性诡计最初定型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罗杰疑案》,后用以指代作者利用视角、时空观以及角色具体信息的模糊与错置造成的“不可靠叙述”来实现读者或观众对剧情反转的需求。当电影借用这一手法时,便因其独特的媒介属性,缩小了小说媒介中叙述性诡计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索空间,通过对观众思维定式与观影认知的误导来达成叙述性诡计的观影快感。后经典修辞叙事学从经典结构主义叙事学对文本内部的过度关注,转向了对作者、叙述者、读者等多方互动的关注,注意到了读者的伦理结构和个体偏好等不同维度与文本的互文。同时,叙述性诡计的出色设计还依赖于观影机制中人们的情感认知,并借助电影的媒介属性对情感机制进行强化。  相似文献   

16.
将路遥的作品放在互文性的视阈中不难发现,他在接受并借鉴世界经典文本的同时,也在自己的创作中产生了文本的互文性关系体例.除此之外,现代媒体对其文本传播产生的跨体互文性影响,也是学术界对路遥小说的研究方向之一.文章对路遥的创作及其文本的互文性进行梳理,有助于对"路遥现象"进行准确而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李磊 《传媒》2018,(4):72-74
网络小说颠覆着印刷文明形成的"雅俗"等级秩序,也酝酿着一场在媒介之间的阅读革命.它也是网络文化范式的转换过程,是各自独立的文化圈子在市场化的资本力量驱动下建构新意识形态的尝试.在媒介元素介入后,针对网络小说改编的研究就不仅要讨论两个文本之间的互文,还要分析两种媒介的互文,只有这样才能其作出动态解读.这一动态过程包括文本互文与电子克隆,体验互文与跨媒介叙事,并在新旧媒体的冲突地带产生融合文化.  相似文献   

18.
房鹏 《东南传播》2012,(7):122-124
在广告泛滥的消费时代,受众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广告商为了抓住目标顾客的注意力,开始在广告形式上寻求突破,比如使用互文文本、肖似符号等多种方式,以此实现消费者的自我构建,通过造成广告的眩晕效应,达到营销目的。这些手段使得平面广告呈现出一种"冷媒介化"倾向,需要受众动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储备充分理解广告内涵。  相似文献   

19.
一场发布会过后,脑机接口技术再次站上风口浪尖,而其与虚拟现实结合的应用模式,一定程度上探讨了人类"数字化生存"的可能.通过对表现脑机接口的科幻影片的文本细读,并结合帕特丽夏·皮斯特斯的"神经-影像"理论,笔者认为,虚拟现实作为与"神经-影像"不断交互的自由场域,意识处于其间看似自由实则陷入一种自反的控制之中,表现为虚拟与现实的镜像悖论;在超现代电影时代,随着数字电影不断趋近"真实世界',人类意识在与电影放映的同构关系中演化为一种"去肉体化的生命状态";而这些影片对脑机接口等科学幻想的表现还与长期以来的工具理性批判形成文本上的互文关照.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联合国脱贫宣传文本“Urgent Solution for Urgent Times”(中译名:紧急时刻紧急行动)为样本,使用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方法,从角色主题、行动主题、场景主题三个层面解析文本所包含的幻想主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提炼出符号关联、符号转喻、符号隐喻等符号修辞策略,最后在应用层面提出后疫情时代中国如何向世界讲好“脱贫故事”的三点启示,分别是“在生活细节中讲述脱贫成果”“在行动方案中建构共富话语”“在话语关联中拓展脱贫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