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SCI收录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SCIExpanded数据库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论文从文献来源、影响因子、被引用情况、国际科技论文产出学科、地区及机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科学地评价我国自然科学及基础科学研究的状况,提出影响我国国际期刊论文质量的因素及对策,为提高中国科技期刊论文国际竞争力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文献计量分析看国际及中国农业科学发展态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利用CABI、ISI数据库的ESI,对国际农业科学和中国农业科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了国际农业科学主要学科论文产出的学科分布、国家分布、年度变化。对国际及中国农业科学论文产出的论文数量、学科分布、顶尖论文进行了比较。以期对世界和中国农业科学发展态势有所了解。同时给出了同行专家对农业科学领域发展态势的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科学计量学、数据挖掘技术,以1994-2006年Web of Sdence(含SCIE,SSCI和A&HCI)收录的中国发表论文为样本,从论文的机构类型分布、引用影响分布、国际科技合作与全部中国文献引用影响的对比、中国与国际著名机构的合作分布进行了研究,从科学计量学的视角描绘了1994年以来的中国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对中国科技能力的影响以及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演变趋势,进而提出了中国各机构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应采取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4.
《图书情报工作》2004,48(8):120-120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和国际图书馆电子信息联盟的积极倡导下,由中国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德国哥廷根大学图书馆、奥地利国家图书馆共同组织,并由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项目管理中心联合承办的“中欧数字  相似文献   

5.
《Nature》杂志1979-2001年刊载中国论文的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1979-2001年间中国科研人员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全部论文的文献类型、发表年代、学科领域、论文作者、研究机构及合作度状况。结果表明:各年度论文总体上呈增长之势,但数量仍然较少;发表论文较多的学科是地球科学和生物学;研究者的国际合作伙伴主要是西方科学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6.
由发表论文数量看国际及中国计算机科学发展态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ESI(基本科学指标)、INSPEC(英国科学文摘)为数据源,分析了近10年来国际及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7.
动态     
2004年7月14至16日,“中欧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国际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成功召开。此次会议是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和国际图书馆电子信息联盟的积极倡导下,由中国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德国哥廷根大学图书馆、奥地利国家图书馆共同组织、并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我国图书馆建筑研究文献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娄蓉媛 《河北科技图苑》2001,14(5):18-19,66
调查了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图书馆建筑研究文献,并从论文的年代分布、作者分布、期刊分布和内容分布四个方面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了目前的研究状况,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国际文献传递服务研究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科学情报社的Webof Science网络数据库为依据,对1990年-2004年15年间《SCI》和《SSCI》收录世界各国发表的文献传递服务研究论文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论文产出的年代分布、论文产出的国家分布、论文作者的合作率及机构分布、产出论文的期刊分布等,从而定量反映出国际文献传递服务研究的现状与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20 0 4年 7月 14至 16日 ,“中欧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国际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成功召开。此次会议是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和国际图书馆电子信息联盟的积极倡导下 ,由中国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德国哥廷根大学图书馆、奥地利国家图书馆共同组织、并由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项目管理中心联合承办。  目前我国文献信息服务正全面进入数字化网络化环境 ,各个文献信息系统已经采购和生产了大量数字资源 ,科研…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公共图书馆同美国公共图书馆相比较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包学鸣 《图书情报工作》2001,45(2):10-12,79
从中国公共图书馆超过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方面、同美国公共图书馆相似的方面和与美国公共图书馆不同的方面这三个角度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使人们对中国公共图书馆近些年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有个客观的了解,同时也对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情况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2.
中美图书馆的互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美图书馆的交流始自19世纪下半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图书馆事业出现新局面,它与美国图书馆的交流也渐活跃,抗日战争期间,中美图书馆友谊加深。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以来,双方图书馆的互动日益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欧美的公共信息管理及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已将公共信息管理纳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基本形成有利于公共信息管理顺利发展的环境。通过欧美中公共信息管理的比较,对我们的启示有:制定公共信息管理的政策法规,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动员全民参与;鼓励市场竞争;重视公共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参考文献13。  相似文献   

14.
中美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比较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网络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内涵方面比较 ,中美两国存在着立法思想及保护范围上的差异 ,以及保护内容上的不同。从网络信息资源知识产权技术保护与管理手段方面比较 ,中美两国在这两方面所处的法律地位有本质差异。对此 ,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 (DMCA)有详细规定 ,我国的著作权法应当吸纳其科学合理内容。参考文献 17。  相似文献   

15.
中外档案馆比较研究,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目前,国内的中外档案馆比较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比较突出的表现在:外国的比较对象局限在英语国家中的发达国家,忽视非英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案例以国家级档案馆为主,用国内地方档案馆与发达国家的国家档案馆比较.国内中外档案馆比较研究,要突破发达英语国家的国家档案馆的局限,更多地关注非英语国家和地方档案馆,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档案馆.  相似文献   

16.
1999-2010年“数字海洋”文献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数字海洋"为主题,检索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对检索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海洋"相关文献数量自1999年开始逐年增多,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海洋学、计算机基础和应用领域,高等学校和国家海洋局直属机构是发文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谈我国数字鸿沟的弥合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论述了数字鸿沟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及负面影响,根据中国信息化发展现状,详细阐述了弥合我国数字鸿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专利引文分析方法,对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数据库中的中国专利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专利的引用情况进行全面考察。时间维度的考察将揭示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关系发展的趋势;技术领域维度的考察展现出中国在相应技术领域与其他国家间关系的相对聚集。分析结果表明,美、日、德等国家是中国前向引用和后向引用主要的来源国,这在总量和各技术领域层面都得到展现。  相似文献   

19.
李嘉琳 《晋图学刊》2006,(1):1-4,55
在分析了国内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建立中国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Di Cui 《亚洲交流杂志》2017,27(6):582-600
The disappearance of Malaysian Airline Flight MH370 attracted high media attention across countries. To explore how news media outlets influence each other in transnational setting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coverage of MH370 by three major newspapers in the U.S., China, and Hong Kong, and examines the inter-media agenda-setting effect as an indicator of media’s mutual influence. A content analysis of 255 news articles reveal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among the issue agendas of the 3 newspapers, suggesting the existence of reciprocal, though asymmetrical, influence among the news media in the U.S., China, and Hong Kong. The findings also suggest that news media differ in power and that news media in high-power countries play a key role in shaping the global news agend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