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汉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特征与都城长安相互影响之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汉初高祖刘邦建都长安,既看重关中地区当时便于控内御外的宏观地理优势,同时还看重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的优越。西汉200余年的史实也表明,关中地区优越的生态环境对都城长安的建设与物资供应以及经济的繁荣提供了物质保证;而西汉王朝针对王畿所在的关中地区采取的一些政治、经济、文化措施,也对保护与改善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隋唐长安商业市场的繁荣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唐长安商业市场的繁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市场内部店、肆、铺、邸空前增多;二、来长安经商的各地商人很多;三、市场上商品品种比前代大为增加;四、商业内部的行业分工更加细密,行业显著增多;五、商业活动逐渐冲破传统坊市制的束缚。这些都标志着当时长安商业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隋唐长安商业市场的繁荣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有利因素:隋唐两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币制统一;水陆交通发达及西域商路通畅;长安及关中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长安作为全国政治中心的独特地位。正是在上述诸种有利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隋唐长安商业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论隋唐长安的商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长安是隋唐两代国都,高官显贵云集于此,居民众多,流动人口为数甚巨,因而各种商品的消费需求非常大,在此经商也就更容易获取厚利;加之长安又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起点,从而使长安成为中小商人、富商大贾以及周边各少数民族商人和外国商人的聚集之地。长安商人人数众多,经营内容十分广泛,其致富途径堪称多种多样,经济实力雄厚,政治上相当活跃,这些都标志着长安的商业已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从一个侧面显示了隋唐城市商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曾玉华  许万林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330-1331,1342
以丝绸之路的城市体育转型为背景,分析了唐代长安城市居民结构的变化和城市的演化,探讨了唐代长安的发展对我国城市体育文化嬗变的影响.认为:市民阶层崛起主导了城市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加快了城市体育文化的一体化进程;唐代长安营城思想的发展促进了城市体育多级文化体系的生成;唐长安独特的"镇集化"里坊是异质文化的载体,是长安多元体育文化生态繁荣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西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前期,西汉王朝为了与时俱进,推出了许多新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西汉定都长安,也就是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其陵寝墓葬遍布关中地区,文物遗迹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多姿多彩的历史时代风貌,这在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中都有体现。西汉时期的建筑明器与家族茔地更是西汉墓葬的特征之一,对西汉时期建筑明器与家族茔地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西汉时期的墓葬制度和社会制度,是研究西汉哲学思想和社会观念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6.
陕西是一个内陆省分,但在古代航运有其光辉史绩,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汉唐时期,以长安为中心的水陆交通运输网已四通八达。陕西境内主要河流渭河,其沿岸曾设有许多规模较大的港口、码头和津渡,以便利漕运和交通。唐末以后,我国经济、政治重心南移,长安失去首都地位,交通运输特别是水运逐渐衰落。经过五代数十年的长期混战,渭水不再进行漕运。渭河本身水浅沙深,加上航道长期失修,现已淤塞不通,沿流的港口、码头和津渡也大都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7.
经过秦汉时期的10余次移民,大量的关东移民被迁入关中地区。在迁徙的人口中以六国贵族后裔为主体;六国贵族后裔中,齐楚两国是主体;齐楚贵族后裔中,齐国诸田是主体。同处于齐鲁文化圈内的齐国诸田再加上齐国诸姜、鲁、宋、邹、卫等国移民人口在迁关中的移民中占了绝大多数。迁徙手段主要采取政令强迫,同时也以赐钱、赐物、赐田宅以及免除赋税等优厚的经济利益以诱惑;迁徙的目的主观上起到了增加关中人口、充实诸陵邑、加强对旧贵族势力控制的作用,客观上发展繁荣了关中经济,促进了东西部文化融合,尤其是奠定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大一统"国家意识形态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试谈宋代的长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来谈长安者,均以汉唐为重,而宋元以下,则略焉不详。其实唐末以后,长安虽非国都所在,然仍不失为西北重镇,煌煌大藩,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在全国仍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本文拟试论宋代长安兴废之迹一、宋代长安的建置沿革和城区的变化长安在唐时本为国都,置京兆府,后以洛阳为东都,又称长安为西京,自唐昭宗天祐元年(904年)朱温逼昭宗东迁洛阳以后,长安遂降为佑国军,结束了作为国都的历史地位。后梁开平元年(907年)以汴京为开封府,称东都,而以洛阳为西都,遂废去  相似文献   

9.
隋唐两朝是我国历史上继秦汉之后的又一个强盛时期,两朝都以今关中腹心地带的长安为都城,在此两朝强盛帝国的影响下,今陕西境内的航运事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各项航运管理制度已相当完备,克服了渭河航运上的重重困难,维持了最大可能的航运量,尤其是在特别时期能够迅速组织汉江上的大规模航运,基本保证了都城长安的粮用所需,这对长安作为国都从经济供给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武汉市乡镇企业局紧紧围绕进一步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的奋斗目标,坚持以经济为中心,以科教为先导,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乡镇企业的不断  相似文献   

11.
唐文化对日本产生过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将中国文化移植日本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当时往来于两国之间的日本使人、学生和僧侣。凡来唐日人,除辅助人员如水手、射手、船工等外,其他负有某种使命的人员,一般都得来长安,活动也大部以长安为中心。遣唐使的使命通常都在长安完成,留学生须在国子监留学,留学僧中的绝大部分也均到长安寻师学法。他们在长安期间所受待遇如何?衣食住行等生活情况如何?摄取中国文化的具体活动有哪些?本文拟于这些方面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人向往长安,留恋长安,从很大程度上是由唐初的关中本位政策决定的。长安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文人志士谋取功名的最终战场,这里汇聚了唐王朝最优秀的文人学士,他们在这块热土上抒写着大喜大悲的人生。长安是唐代诗人心中永远放不下、解不开的"心结"。本文从政治、科举取士的角度分析、阐释了唐代诗人的"长安情结"。  相似文献   

13.
京西北藩镇是唐王朝为防御吐蕃侵扰长安和控制平定安史之乱的唐军主力,而组建的地方藩镇。它既受唐王朝特殊照顾,又受其特殊控制,地位不同于其他藩镇。在中晚唐,京西北藩镇保护和促进了西北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唐王朝维持统一局面的军事柱石;还是决定南衙北司之争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关中历史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域特征与综合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中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根据这些资源的地理位置和内涵的不同 ,结合当前旅游业发展趋势 ,应综合开发关中历史人文旅游资源 ,以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古代都城建筑遗址”旅游区、以渭河两岸黄土原地和北部山系为主的“古代帝王陵墓”旅游区、以秦岭山脉北坡为主的“宗教建筑”旅游区三大主要人文景观旅游区域。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芜湖的社会经济与市政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的芜湖为江南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其手工业和商业十分发达,主要有浆染业和冶 炼业。芜湖城垣建于明万历初年,初为加强防御,但在客观上却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繁荣。鸦片战争后,芜 湖的发展则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畸形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处于西部大开发环境下的云南,地级中心城市的发展应该着力解决好城市发展的动力问题,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因素仍然是要大力促进第二产业的发育和成长,非基本因素只能紧紧围绕第三产业的高层次部门的培育来刺激服务业发展和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以提高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来体现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神禾道安寺     
十六国时,秦苻坚把佛学大师道安迎到国都长安,尊封为“国师”,每每问计。下诏在城南樊川营建佛寺,即今道安寺,供道安栖隐。道安在长安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继续钻研佛教哲学,翻译、订正佛典,大弘佛法。在他周围聚会了一大批名僧高徒,使长安成为当时传教和译经的中心地。秦建元二十一年(公元385年),道安园寂,埋于寺内。道安寺座落在樊川南段的神禾原畔,以今新街子为中心。原头突起,松柏涛涛;原底曲流,竹梅绕院;(?)畔层层,佛洞排排;国师塔高耸,石刻满院。原转而向西,形成半园形大山坳,鸡子山雄坐  相似文献   

18.
珠三角是华南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又与港、澳相邻,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这也为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市场基础。休闲体育产业是与人们的休闲体育生活、休闲体育行为、休闲体育需求等密切相关的,以旅游业、健身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它不仅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够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精神的需求,为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国际长安学的学术研究命题是以古长安所具有的明确而丰富的历史基础为根本依据,在现代西安国际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史学研究课题,其中,"问题史学"意识是这一课题的深层理论逻辑。从现代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现实问题出发,以历史为依据,面向未来,这是国际长安学应坚持探索的基本研究道路。正确认识并重视"问题史学"在国际长安学研究中所发挥的重要指导作用,对于构建国际长安学的理论及指导具体的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以马克思主义史学"范型"为真正的理论前提,对实证主义和年鉴学派的学科"范型"进行有机综合,则是构建国际长安学研究理论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文化产业正从各国经济的边缘向中心内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改革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发展文化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国力、实现共同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