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地铁工程施工中基坑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引入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不同维GM(1,1)预测模型,对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地表沉降作了预测和分析.通过残差和后验差法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检验,通过实证分析了在基坑地表沉降预测中应用灰色模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构建不同维灰色模型,随着参与建模的数据维度的增加,发展系数-a逐渐减小,而灰作用量b、后验差指标C及平均相对误差均呈现增大的趋势,所建不同维GM(1,1)模型精度均达到了一级,尤以4维GM(1,1)模型累计沉降量实测值与累计沉降量预测值吻合较好,满足短期预测需求.可见针对基坑周边地表沉降需要的建模数据较少,便于节约长期观测成本,可为工程后继施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工程实例,利用基于有限差分理论的计算程序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对深基坑开挖与支护过程中临近基坑的建筑物地基沉降进行数值分析计算,得到了临近建筑物地基沉降的变化规律及沉降量具体数值,将数值分析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表明,数值分析可以用于基坑开挖和支护过程中相邻建筑物地基变形的预测分析,为实际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某地铁区间段施工过程为背景,用MIDAS/GTS三维有限元软件分析盾构法开挖对地表沉降的影响,通过改变单一因素研究不同土质、不同土体参数下地表沉降变化规律.模拟时充分考虑开挖过程中应力的释放,按照施工步骤逐步施加衬砌,得出盾构推进到不同位置地表沉降的变化,同时分析地表沉降与不同土体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隧道开挖至不同距离时,地表的沉降符合一定的变化,当土体参数不同时,管线的沉降最大值有较为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路软基工后沉降的控制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特别重视的问题之一。文章论述了高速公路软基沉降预估的计算方法,分析了软基沉降预估计算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减少软基沉降预估误差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地铁盾构施工穿越软弱、富水地层及高层建筑物时,管片壁后同步注浆加固质量直接影响管片的拼装效果及地层沉降。为提高壁后同步注浆加固质量,本研究基于美旗站—水口站区间盾构隧道的施工项目,分析影响同步注浆加固质量的因素,从同步注浆材料选择、主要技术参数设定、施工流程优化等方面进行控制,保证管片的拼装质量,减小地层沉降,以期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核桃园组沉积演化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阳凹陷面积3600km2,核桃园组是主要含油目的层,最厚约2500m。凹陷为南断北超的箕状凹陷。凹陷沉降范围大,沉降幅度小,生储油层系发育厚度及范围较小,有效生油岩体积较小。油气资源不甚丰富。核桃园组沉积时期物源以北部为主。成熟生油岩分布在靠近边界断裂的南部,而砂体主要分布于北部,生、储配置不佳,严重制约油气的运移聚集。针对凹陷多物源、多沉积相、储层变化复杂的具体特点,开展核桃园组地层沉积发育特征、砂体展布特征等研究,结合构造特征、现有油气藏的分布特点,能够更加科学地预测评估有潜力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7.
水泥粉喷桩是东营地区广泛采用的地基处理技术。介绍了水泥粉喷桩复合地基在载荷作用下的沉降变形计算模式及其沉降量的计算,并结合实际工程详细探讨了该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的理论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对实际工程中水泥粉喷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对比,验证了本文沉降变形分析模式及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并分析了理论计算值略大于实测值的原因。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推广水泥粉喷桩复合地基在工程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型沉井拖航过程中的水阻力计算问题,利用CFD进行不同拖航速度和不同迎流角组合工况下沉井拖航水阻力数值模拟.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以水流速度为1.0 m/s时的CFD阻力计算结果作为预测基准值的预测方法.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预测结果与CFD计算结果的误差在-2.0%~1.0%之间.使用预测方法计算沉井拖航水阻力时,对每个迎流角只需计算一个工况下的结果,可以大幅度减少计算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化学氧化还原-中和-絮凝沉淀法处理电镀废水中铬,研究了还原pH值、絮凝pH值、絮凝剂的用量、沉降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还原六价铬的最佳pH在2.0-2.2之间时,絮凝最佳pH值为9时,加入PAM,絮凝时间为0.5小时絮凝效果最好,处理后的Cr浓度最小。  相似文献   

10.
以广州地铁6号线东湖车站为背景,研究在施工时,上台阶开挖过程中需把中部临时中隔壁拆除8m后对周围土体和结构产生的影响。本次数值模拟主要检验拆除8m临时中隔壁时对结构的安全性和地表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某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为例,从布网、观测、绘图、沉降观测结果分析等方面,对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工作过程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一)研究目的当前国内外身高预测方法很多,国内预测方法不少也是引用国外的。这些预测指标和预测方法哪一种更为准确更为有效呢?还没有见到多种指标对比的文献报导。其主要原因是各种身高预测指标多为孤立地单项预测,没有获得众多指标预测结果的对此数据;也没有进行不同年龄组身高预测结果的比较,因而回答不了预测的关键问题。应该指出的是,预测终归是预测,如果不验证身高发育停止时的实际高度,那么,预测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实用性也只能停留在理论的分析上,有的预测方法太繁锁,不便于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对超声挤压轴类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合理预测,采用多元回归法、MLP神经网络法以及支持向量机回归法进行预测分析研究。将模型预估时所得数值与实际检测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学者借助径向基神经网络构建的模型,其预测的相对误差为5.2%;借助多元回归法构建的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度,其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小,最小值为4.92%。该预测模型可以进行不同参数下零件表面粗糙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Marc软件中的广义Kelvin粘弹性模型对连梁式联合基础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地基的沉降和应力进行三维模拟和计算,得出粘弹性地基的沉降与应力随时间变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在对多智能体的编队控制上,当输入和系统状态受到约束时,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比传统的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控制算法具有显著的优势,但传统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需要在线优化控制,从而导致巨大的在线负担.为减小这种在线负担,提出一种双模式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该算法使用模型预测控制器对控制变量进行在线优化,使得未来某时刻的系统状态进入终端约束集内;此时将系统状态作为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控制器的输入,将系统状态驱动到稳定值;在目标函数中加入避碰函数来有效避免邻近多智能体间的碰撞.仿真结果表明,当输入和状态受到约束时,双模式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在对多智能体编队控制上比仅使用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控制算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摘要:研究目的:探讨知觉预测领域专家-新手研究范式的实效性和知觉预测领域专家-新手研究范式是否受体育项目、刺激材料、遮蔽方式的影响。研究方法:元分析方法。研究结果:知觉预测领域专家-新手研究范式中反应时、准确率、注视次数为大效应,注视时间、注视频率为中效应,且大、中效应稳定的。反应时、准确率、注视次数、注视时间、注视频率的效果量在不同体育项目、不同刺激材料、不同遮蔽方式上存在差异。结论:知觉预测领域专家-新手研究范式具有很好的实效性,其大、中效应的存在与专家认知优势有密切的关系;体育项目、刺激材料、遮蔽方式是知觉预测领域专家-新手研究范式的调节变量。  相似文献   

17.
特质学派及五因素模型的局限与运动心理学人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特质学派及最新产物五因素模型在理论导向、结构框架、特质定义、因素分析、预测能力、控制策略 6个方面的局限性。分析了以往运动心理学人格研究在预测运动成绩时遇到的困难 ,可能是由于采用过于宽泛的人格特质预测过于宽泛的行为结果所致。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今后运动心理学人格研究提高移植量表的预测效度和发展运动领域的人格测验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8.
某高速公路B13-B15合同段所经区域大部分为典型的高液限软土地段。根据该路段路基稳定与两侧建筑物、箱通涵、桥台等构造物的变形监测,通过大量监测数据,研究和探讨了施工期日速率控制、路基横断面沉降分布规律、箱通涵与路基沉降比及桥台位移监测,提出了一般路段日速率控制标准、路肩路中沉降比等,并提出相关处理措施供设计和施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颗粒悬浮运动研究一直是多相流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而格子Boltzmann(LB)方法是一种天然并行、易于处理复杂边界的介观方法.本文采用LB-EBF方法对三维悬浮颗粒群进行全解析直接数值模拟,详细分析了1 152颗粒(1 000数量级)的沉降规律,具体分为3个方面:三维多颗粒沉降速度及统计量分析,三维多颗粒沉降位置及统计量分析,三维多颗粒沉降颗粒流场相互作用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控制土压平衡盾构在富水砂砾地层侧穿建筑物的沉降量,采用FLAC软件建立二维模型,根据实际的地层参数,模拟计算盾构掘进引起的地面沉降量,结合盾构掘进可能引起的建筑物沉降风险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性的对建筑物进行预加固,通过盾构掘进参数的合理控制及合理有效的沉降监测,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实践证明,模拟数据及针对性的加固措施能够满足实际施工需要,可达到预期的效果,验证了加固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