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科学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音乐的视觉化呈现创造了便利条件,而且这种呈现方式受到新媒体、动画、游戏等各个领域的广泛推崇,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课题将以动画音乐审美为例具体阐释音乐的视觉化体现,通过分析视觉转换等相关理论揭示音乐与动画之间的联结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儿童语文教育应当重视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应当与儿童的心理特征相结合,儿童游戏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应当重视游戏教学法在语文审美教育中的应用.具体的应用包括在视觉、感觉、思维、情操等四个方面审美教育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恶搞"一词由日本游戏界传入台湾、香港而后进入中国内地。网络文学恶搞运用戏仿、反讽、拼贴等手法对原文本进行再创作,并对其言语、形象、意蕴三层面造成解构与颠覆。在后现代语境下,网络文学恶搞文本呈现出娱乐化、碎片化、狂欢化、视觉化等特征。网络文学恶搞的游戏审美与娱乐精神给人们带来身心放松的同时,也有其令人担忧的一面,应该意识到它在解构之后还应当有所建构。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游戏制作越来越精美,使得大众游戏玩家的视觉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传统二维视觉游戏画面效果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游戏玩家的视觉审美需求.为此,ZBrush数字雕刻软件的出现为三维视觉效果游戏制作提供了完美的制作工具,其独特的数字雕刻笔刷可以创建出精美的三维游戏模型效果.主要通过对次时代游戏角色模型创建应用的研究和对次时代游戏自身特点及发展历程的分析,解析ZBrush软件在次时代游戏角色模型创建中的应用,使其独特的角色模型创建及丰富的细节效果处理能力更加直观地表现出次时代游戏角色模型创建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老师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其中,音乐教学作为对孩子情操培养的关键手段,逐渐成为众多幼儿园家长的首要选择。音乐本身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其关键就是培养孩子对艺术的感觉和艺术的审美,所以,必然需要选择和其他应试教育所不同的方式,游戏化就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最佳选择,鼓励并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发挥音乐本身具有的培养想象力、认知力、审美力的作用。在游戏化的音乐教学中,一方面是音乐内容本身游戏化,另一方面则是教学方法的游戏化,通过学习,培养孩子良好的乐感和艺术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与纸面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在创作、传播、接受等诸多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平民化的审美情趣、互动性的审美过程、读屏化的审美方式、超文本的审美特质,等等。究其成因,集中体现在网络化的传播机制、网民化的创作主体、游戏化的创作动机三方面。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数字新闻的崛起,近些年对新闻美学的探讨又重新升温。着眼于建立情感连接和增进用户体验的目标,数字新闻的美学实践形成了可视化、沉浸化、游戏化三种主导性逻辑。三者分别强调着数据导向的深度视觉化法则、情感导向的“非虚构”体验形式、关系导向的介入式审美机制,从中提取出的演化趋势在于:作为审美对象的数字新闻,致力于塑造一种具有深度视觉性、泛在体验性和全面介入性的信息生态;伴随数字新闻实践凝聚更为丰富的审美经验,一系列关乎形式、连接与体验的行业标准与伦理法则也会不断成型,进而对推进数字新闻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8.
王金秀 《学周刊C版》2019,(1):177-178
游戏化的美术活动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审美需要为基础,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美术教育特点,从美术活动入手,通过游戏化的教学内容,游戏化的教学形式,借助游戏化的教学策略,让幼儿在游戏化的美术活动中感受美、享受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使幼儿成为想玩美、乐玩美、会玩美的"玩美"儿童。  相似文献   

9.
教育教学软件是重要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软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本文从美学的角度,运用编排设计的视觉艺术理念,重点从教学软件界面的教学信息元素造型、布局、色彩搭配、视觉特性等方面探讨教学软件界面视觉艺术效果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网络作为当今影响力广泛的数字化媒体,以一种崭新的审美载体和审美方式影响当今的艺术审美。与传统的艺术审美相比,网络的艺术审美呈现出审美媒介的技术化与综合化,审美范式的大众化与世俗化,审美感兴的感官化与功利化,审美品读的视觉化与快餐化倾向。  相似文献   

11.
游戏化学习在激发学习者动机、改善学业情绪等方面存在独特优势,将游戏化学习与在线课程资源的“学”“测”两环节有机整合,有望提升在线课程资源的质量,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教育数字化转型。鉴于此,研究构建了“学测一体”游戏化设计促进在线学习的理论模型,并借助眼动仪、脑波仪、问卷采集了120名被试的认知行为、学习体验与态度以及学习效果数据,深入分析无游戏化设计、“学”“测”“学测一体”的游戏化设计对在线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学”的游戏化设计使学习者大脑更专注、更放松,消极情绪降低;“测”的游戏化设计促进学习者投入更多视觉认知资源,降低内部认知负荷,增加学习数量;“学测一体”的游戏化设计效果最佳,表现为学习者的视觉认知加工资源投入更多、外部认知负荷降低、学习满意度和学习质量提高。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发现了“学测一体”游戏化设计促进在线学习的作用路径。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三条建议,旨在从游戏化学习视角为在线课程资源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幼儿的美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需要幼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用脑去想象、理解、加工审美意象,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手操作美术工具和材料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1]美术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之一,可以与游戏进行优化整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提供多元的游戏化材料,设计易于表现的游戏化内容,选择利于创造的游戏化策略、给予富有个性的游戏化评价等,从而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促进幼儿审美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一、提供游戏化的活动材料 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自然而然地会被材料所吸引,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由于年龄限制,幼儿手部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作协调性较差,我们在作画材料上就必须精心考虑,选择方便使用、有趣味性并能使画面产生良好效果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游戏课程化是一个通过游戏的力量,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游戏链。游戏的源起与生发是幼儿,要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华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构建的园本课程,寓教育于游戏中,努力把游戏精神落实到各项活动中,开展游戏课程化的实践与探索,润物细无声地促进幼儿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智力等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多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审美疲劳表现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媒体时代电子媒介以阐释中介的身份呈现了感性化的审美世界,在制造和引导大学生审美欲望化的表达和叙事的同时,也带来了具有综合化、累积化、群体化的审美疲劳.这些审美疲劳具体表现为视觉、听觉和身体上的疲劳,为多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5.
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方式能够让幼儿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在游戏中收获知识,在玩中认识世界.游戏化的音乐教学能够在增长音乐知识的同时,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认知能力、审美能力等.对幼儿的品德修养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的实践中,一是要做到音乐教学内容的游戏化,二是要做到音乐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游戏化,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理论,理解音乐情感.通过音乐教学游戏帮助孩子在欢乐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互动教学语言的趣味化、互动教学视觉上的生动化、互动教学活动的游戏化和互动教学内容的幽默化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游戏设计中,加强游戏化学习所需的游戏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幼儿的思维、想象,促进各方面学习品质、非智力因素及个性化的发展。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根据音乐的性质、曲风、内容创设情境,让幼儿置身于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生动氛围中,能够更好地感受、表现音乐,从而提高审美体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新时期,商业广告呈现出多样化、独特化、新颖化特点.在平面设计中融入视觉审美元素,可以从整体上提高产品的美感,使其更具有吸引力,达到广告宣传效果的目的.视觉审美元素包含有多种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各自独特的应用优势,对于设计人员来说,要提高视觉审美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效果,就必须要充分考虑人眼对不同审美元素的感知反应效果,对产品的属性、作用有全方位了解,从而在设计中增强互动性,强化审美元素的组合作用,满足平面设计的多样化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王融芬 《天津教育》2020,(2):155-156
幼儿园音乐游戏化教学是指在音乐活动中自发、自主地将游戏融入课程中。在音乐教育互动过程中用游戏的方式方法,融入幼儿的学习与生活,在教学游戏化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与认知能力,促进幼儿在音乐知识技能、创造意识和学习品质三方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视觉文化超越了印刷文化成为一个时代文化最为突出的现象乃至于模式,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消费社会文化最重要的征兆,带来的是与传统艺术和文学颇为不同的审美方式的新变,同时也是美学、文艺学研究中无法避开的命题。阐述视觉文化内涵,尝试以认识论的视角从审美主、客体及审美关系等方面变化对视觉化时代的审美特性加以剖析和探讨,能够促使人们对视觉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