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琪 《中国档案》2022,(11):84-85
<正>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月二十三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这个消息传到了台湾,点燃了当地官员和老百姓的抗日决心。在失去了清政府提供的支援后,他们上下一心,为了保护祖国的神圣领土,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达数月的激烈战斗,成为了宝岛抗日的“孤勇者”。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辽宁营口成为近代东北地区第一个通商口岸,开埠设关(山海关),并"邀请"洋人帮办税务,从此洋货长驱直入,成了西方列强进行经济侵略的门户。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政府相继在奉天(沈阳)、安东(丹东)、大连三地开埠设关(即奉天关、安东关、大连关),管理轮船贸易。  相似文献   

3.
海关档案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军首先攻占浙江定海县城,古老的清帝国大门从此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所打开。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烟台条约》和中日《马关条约》,宁波、温州、杭州先后被辟为通商口岸,英国、日本在这里设立了海关和领事馆,从而掌  相似文献   

4.
<正>一、横滨正金银行在东北的扩张横滨正金银行由日本中村道太郎发起,创办于光绪六年(1880),总行设在日本横滨。光绪二十年(1894)后,随着与中国的贸易增多,特别是在营口已形成满洲贸易总汇的条件,因此横滨正金银行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决定在营口设立支店。这标志着日本金融势力开始侵入辽宁及整个东北地区。光绪二十六年(1900),横滨正金银行营口支店正式开业,总辖东北地区所属各支店和出张所。当时,日本人称牛庄支店,  相似文献   

5.
光绪四年(1878年)清政府试办邮政,由海关兼办,称海关邮政局,然所办成效不大。光绪二十二年(1876年)清总理衙门主管大臣、洋务派首脑人物奕诉根据总税务司赫德的请求,奏准创办邮政官局,即正式开办国家邮政,仍由海关兼办,并委派赫德兼任总邮政司。此后,直至清末,中国的邮政管理权始终操纵在外国人手中。现从馆藏军机处档案中选出有关的二件史料予以刊布,供研究邮政史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日俄战争中,日本是战胜国,日本于1905年12月22日逼迫清政府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除迫使清政府承认日本占有长春以南原由俄帝国享有的一切权益和特权外,还要对日本开放东北三省包括长春在内的几个城市,“开埠通商”。为适应变化了的政局,清政府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  相似文献   

7.
1894年(甲午年)7月25日日本军队对中国陆海军发动突袭.8月1日,中日双方宣战,甲午战争爆发.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中国方面不敌日军.最后,清政府于1895年4月在日本马关被迫与日本签订了结束战争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其主要内容为:割让台湾及所属岛屿;承认朝鲜独立;赔偿巨额军费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等.随后,杭州划定了租界.  相似文献   

8.
曾纪泽(1839—1890)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清末著名外交官。1878年(光绪四年)任驻英、法大臣。1880年代崇厚为驻俄大臣,与沙俄谈判改约;1881年签订《伊犁条约》,收回伊犁和特克斯河地区。中法战争中主张抗法。后与英国议定洋药税厘,为清政府每年增加了几百万银两收入。其"政绩"至今仍为人所称道。这里选收旅顺博物馆藏曾纪泽信札三通,均为《曾纪泽遗集》(原名《曾惠敏公遗集》)所未收。前两通写于光绪三年(1877)。从中可知曾纪泽在父忧除服后进京觐谢光绪帝的情形以  相似文献   

9.
<正>1895年,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获胜后,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占中国辽东半岛,但在法、德、俄三国干涉下未果。俄国以干涉还辽有功为由,强租旅顺和大连,并攫取了在中国东北境内修筑和经营中东铁路的权利。在建造与经营铁路的过程中,俄国以修建及保护设施为借口,在铁路两侧侵占了大量土地,形成了特定的"铁路用地"区域。1904年2月8日,日俄战争爆发,俄国战败,将长春至大连的铁路及其一切附属权全部"转让"给日  相似文献   

10.
“葫芦岛百万日侨大遣返”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中堪称真正画“句号”的行动,虽然这件世界史上绝无仅有的战后人道主义善举,因为种种原因,尘封了整整59年。但这段历史始终是现代史上不可忘却的一页。日本大移民说起日侨大遣返,首先要谈到日本大移民。据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志坤介绍,早在19世纪末,日本帝国主义就开始觊觎中国东北。1894年,日本悍然发动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割让给了日本。此后,日本和沙俄又为争夺东北大打出手,并于1905年签订《朴次茅斯条约》,最终划定双方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11.
郭琪 《中国档案》2023,(9):82-83
<正>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以琉球难民在台湾遇难为理由侵略台湾,与清政府签订《台事专条》,在获得赔款之后撤出台湾。此后,清政府越发重视台湾,推行积极治台的政策。光绪元年(1875),丁日昌接任福建巡抚,为治理台湾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便有修建铁路一项。丁日昌首倡办“轮路”丁日昌年轻时曾在曾国藩、李鸿章身边任事,不仅熟谙洋务,在海防建设上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识,尤其对作为东南海防屏障的台湾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12.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5月,英国驻华舰队司令爱德华·霍巴特·西摩尔(Edward Hobart Seymour)率领联军二千余人大举进犯北京,7月,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此前,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仓促逃往西安.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鸿章奉命乞和,于1901年被迫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  相似文献   

13.
光绪二十九年兴京地区爆发了一次较为严重的水灾,本文通过对《兴京县公署档案》中水灾档案的挖掘,较为清晰地还原了此次水灾爆发的过程、危害以及清政府的应对措施,对于今后辽宁地区防灾救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日俄战争中,日本是战胜国,日本于1905年12月22日逼迫清政府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除迫使清政府承认日本占有长春以南原由俄帝国享有的一切权益和特权外,还要对日本开放东北三省包括长春在内的几个城市,“开埠通商”。  相似文献   

15.
《日本书目志》与《西学书目表》成书先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康有为编撰的《日本书目志》成书年代,各家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日本书目志》成书先于梁启超编撰的《西学书目表》。例如姚名达在《中国目录学史年表》中写着:“先绪二十一年(1895),康有为撰《日本书目志》,分门十五。光绪二十二年,(1896)梁启超撰《西书提要》及《西学书目表》”。姚先生还在《中国目录学史》“分类篇·新分类法创造之尝试”一节中说:“次年(指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撰《日本书目志》,遂首创新分类法,分(1)生理,(2)理学,(3)宗教,(4)图史,(5)政  相似文献   

16.
王雁  李学成 《兰台世界》2013,(12):73-74
光绪二十九年兴京地区爆发了一次较为严重的水灾,本文通过对《兴京县公署档案》中水灾档案的挖掘,较为清晰地还原了此次水灾爆发的过程、危害以及清政府的应对措施,对于今后辽宁地区防灾救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其中第六条规定:中国向列强赔偿4.5亿两白银,按4%年息,分39年还清,本息共达9.822亿两。因为赔款是针对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导致八国联军出兵中国攻占北京所引起,故被称为"庚子赔款"(简称"庚款")。在美国朝野的敦促和中国驻美公使梁诚的努力下,1908年5月25日,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先后于咸丰八年(1858年)五月、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被迫与法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同治七年后,清政府准备与法国重新修订这两个条约。为此,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亦称总署)特设立《查核法国条约底本》(简称《底本》),并派总署章京进行查核,将须修订之处,分别粘签条注于原约各款之后。凡结尾“文批”,系总署主管大臣文祥亲笔。《底本》承修人为方浚师、毛鸿图、方汝翼,复检人为周家楣、志刚、夏家镐、蔡世俊、成孚、孙家榖。《底本》未具年份,现存馆藏外务部全宗内。经考证,《底本》建立时间为同治七年(1868年)。从有关签注内容看,时间为同治七年至十一年。《底本》签注内容丰富,涉及传教、教案、教会置产、通商、税务、海关等各方面。是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中法条约签订与同治以来条约施行情况的重要外交史料,也是研究文祥在总署活动的参考资料,现予公布。为节省篇幅,原约各条款略去。  相似文献   

19.
王澈  霍华 《历史档案》2006,(3):F0002-F0002
总理衙门,全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亦称“总署”、“译署”,是清政府为办理洋务和外交事务而设立的中央外交机构。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没有设立专门的中央外交机构,所有外交和对外通商事宜,由礼部和理藩院兼办。鸦片战争的炮火打开了清朝的国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更使清政府进一步失去了自主处理外交和通商事务的权力。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在恭亲王奕新等人的敦促下,咸丰皇帝于咸丰十年十二月初十日(1861年1月20日)谕令,批准成立总理衙门。其官员分为大臣、章京两级,衙署设立在京城东堂子胡同。下设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海防五股及司务厅、清档房,同文馆、海关总税务司署、南洋及北洋通商大臣等也归其管辖,总揽了外交及与外国有关的财政、军事、教育、交通、矿务等诸多大权。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后,清廷实行官制改革,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各部之首。  相似文献   

20.
川岛浪速,日本长野县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来中国。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警务学堂,特聘川岛为学堂监督。光绪三十二年,清民政部创办高等巡警学堂,川岛继续被聘为学堂监督直至清末。川岛在华期间,结纳不少清廷上层人物,辛亥革命后,他为谋图清室复辟奔走于日本东京与我国北京、天津及东北等地,成为日本在华的著名政治阴谋家。现从馆藏巡警部全宗和民政部全宗档案中,选出有关清廷聘他任警务学堂监督的几件档案予以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