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内长城防御作战失败后,阎锡山集中兵力组织忻口战役以保卫太原,一度允许国民党中央军及其他地方军队入晋参战,并积极推行国共合作。在忻口战役中,阎锡山积极抗战,并团结共产党及国民党中央军等一致对外,其对战役进行了有效的指挥,战绩显著。在阎锡山等将领指挥下,忻口战役历时23天,成为抗战初期华北地区抵抗最坚决的战役之一,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在这场战役当中阎锡山发挥了主导作用。但阎锡山作为地方军阀代表,注重个人得失,缺乏全局观念,最终战役失利。  相似文献   

2.
平型关战役和忻口战役作为山西抗战前线的两个重大战役,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研究它将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大谬     
“国民党军队”及其指代用语“中国军队”在课本中曾多次出现。前者如 :课本第 3 1页 :“国民党军队在山西忻口阻击日军” ;第 42页 :“(新四军 )在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袭击” ;第 43页 :“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处于消极应战状态”。后者如第 2 7页 :“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第 3 0页 :“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激战三个月……中国军队被迫全线撤退” ;第 3 1页 :“日军对中国军队忻口防线 ,采取中央突破的战术 ,……” ;第 3 2页 :“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指挥中国军队 ,…  相似文献   

4.
忻口战役     
忻口战役是“七七”事变后华北战场上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战斗最激烈的战役,它与淞沪、台儿庄等战役相配合,粉碎了敌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一“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天津,并作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侵占整个华北的战略部署。在这个部署中,占领山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大连大学学报》2016,(5):34-44
本文在发现、整理符昭骞将军未完成的《抗日战争中门头沟庄户会战纪要》手稿的基础上叙述、讨论几被岁月磨灭殆尽的平西作战,揭示"察哈尔——平西战役"中国军队失利的首因系第十四军驰援察哈尔战场行动迟缓;破斥了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忻口战役档案、《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世纪之履——李默庵回忆录》一致所持的"髫髻山作战是太原保卫战忻口战役的组成部分"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豫湘桂战役是抗战以来日军对正面战场发动的第二次大规模进攻。日军预定的战役目的是:打通“大陆交通线”,占领并确保湘桂、粤汉及京汉铁路南部要冲,摧毁我空军之主要基地,破坏沿海防务,打击我野战军等企图。日军从1944年1月开始战役准备(日军称“一号作战”),动用了日军中国派遣军约50万人实施作战闭。  相似文献   

7.
抗战之初,日军渐次向华北、华东大举进犯,国军奋起抵抗。山西方面,以阎锡山为首的第二战区组织起太原会战,其中太原保卫战一役,国军仅守城四天即被攻陷。究其原因,娘子关沦落敌手,致忻口不败而退后,太原实成"釜底之鱼",乃迅速失陷之主因。除此之外,城外国军各行其是,相继南撤,致使依城野战演变成孤军奋战。加之日军装备优良,准备充分,进而一举攻破太原城。藉此,若上升至整个正面战场考量,淞沪会战等接连失利的原因本质上与太原保卫战并无二致。  相似文献   

8.
关于百团大战的规模,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和北师大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表述为“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科书表述为“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表述为“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华东师大2011版初中历史教科书表述为“八路军对日军发动的最大规模的战役”.高教版《中国现代史》教材(王桧林主编)表述为“抗战期间八路军发动的最大战役”。那么,哪一种说法是准确的呢?笔者认为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表述较为准确,认为其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而不是最大规模战役。华东师大2011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和高教版《中国现代史》教材认为其是八路军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也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9.
龙潭战役,是抗日战争湘西舍战中一次光耀国史、蜚声国际的重大战役。1945年4月.日军在世界法西斯国家大势已去的条件下,为了做垂死挣扎,企图起中国军队反攻准备本送之际,发动了以摧毁立江飞机场,解除它对日军的威胁为直接目的,并进而向大西南进军,以四贵阳,减退陪都重庆的“游江作战”.中国军队奋起抗战.并取得雪峰山阻击战的重大胜利,史称湘西会战。其中,龙还战役是湘西会战中一次重大战役。4月11日,日军主力第20军第116师团分3路从邵阳出发向西进犯。右纵队第109联队,联队长沈寺保二良,下辖三个大队,并配底独立山炮第二…  相似文献   

10.
1942年6月,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缅甸沦陷。远征军一部撤退回国;一部退入印度、改称驻印军。中国唯一的一条国际运输线——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1943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反攻缅甸,至1945年1月,给缅北日军以毁灭性打击,并打通中缅印公路。反攻缅甸中的一次最重要、最惨烈的战役——密支那战役,就发生在这个时期。密支那战役是盟军与日军在世界最复杂的地形、最恶劣气候之一的缅北进行的一次战  相似文献   

11.
豫湘桂战役,是抗日战争后期日军为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于1944年4月到1944年12月,向国民党战场的豫湘桂地区发动的一场规模空前的带有战略性的进攻战役。日军称之为“一号作战”。国民党军队在这次战役中,屡战屡败,造成抗战以来国民党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一日军大本营迫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急剧变化,在1943年秋天,就开始酝酿发动这次战役。 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一年。当年夏季,苏军粉碎了德军的夏季攻势,10月开始反攻,苏德战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在地中海战场,7月,英美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9月,意大利投降,德意日轴心同盟开始瓦解。在太平洋战场,美军经过中途岛、瓜岛战役后,已转守为攻,先后攻占了阿留申群岛、新乔治亚群岛。日军的舰艇与飞机被大量击毁,开始丧失了制海与制空权,面临海上交通被切断,太平洋的日军有同本土失去联系陷入孤立无援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湘西会战,又称雪峰山会战。会战前夕,在欧洲,盟军已接近柏林,法西斯德国灭亡在即;太平洋战场,美军正向日本本土越岛推进;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把敌人压缩在一些城市和狭小的交通线附近,日寇已日暮途穷。 1944年,狗急跳墙的日军发动大陆交通线战役,想打通从东北到广州——南宁的大陆交通线,使孤悬南洋的日军得到接济,侵占了我国豫、湘、桂、闽、粤等省的大部和贵州省的一部分。日军虽然从形式上完成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目标,但中美空军仍以芷江·老河口机场为基地,对日军控制的交通线进行轰炸,使其处于半瘫痪状态。日军为了巩固交通线,解除中美空军对它的压力,并且威胁陪都重庆,压迫国民党投降,以抽调兵力防止美军在华南登陆,1945年发动了以进攻芷江为目标的湘西战役。日军动员的总兵力约8万人。敌20军司令坂田一良中将坐镇邵阳,直接指挥正面日军进攻。  相似文献   

13.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大举进犯华北。八路军一二九师先头部队七六九团开赴山西代县以南滹沱河一带待命。看到敌机从这里轮番飞去对我轰炸,引起了这个部队的严重注意。于是团的领导于10月18日亲自实地侦察,得知在日军香月师团驻守的阳明堡附近有一个日军飞机场,有二十四架飞机昼出夜伏。团部派出第三营进行夜袭,消灭敌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夜袭阳明堡战役。阳明堡战役取得胜利后,1937年10月20日《新中华报》以显著的位置报道了这一消息:“我军一  相似文献   

14.
1944年日军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了豫湘桂战役。是年11月,桂林沦陷,至1945年7月日军撤出,日军侵占桂林及周边地区8个多月。桂林周边的村庄在此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遭受了重大损失。许多民众由于亲身经历过桂林之战,有十分真切的感受,记忆独特、新颖,具有不可替代性,是评价此战重要而不可多得的依据。民间的历史记忆可归纳为"逃难"、"日军抢夺、破坏、屠杀"、"民众人性"、"日军败退"四个方面,这些记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日军侵占桂林期间的民间历史记忆的保持方式应尽量多样化。  相似文献   

15.
英泊尔之战     
1944年初,在印度东北部和缅甸西北部,英国和印度的联军歼灭了日本第15军团,从而结束了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丛林战不可战胜的神话,扭转了轴心国节节胜利的潮流,奠定了同盟国转入进攻的全球战略。在这次战役中,日军有5.3万人死亡或失踪。西方和日本的历史学家评价,这是日本历史上在陆战中遭到最惨重失败的一次战役。  相似文献   

16.
日军旨在扫荡并占领中条山,精心谋划了更大规模的中条山战役。对于日军的军事企图,徐永昌等多数国民党军事高层误认为是日军渡河西犯的前兆,蒋介石虽断定日军意在攻占中条山,但为防患于未然亦依附了徐永昌等多数国民党军事高层的看法,并将重点放在了加固河防上。就具体应对举措而言,国民党军事高层制定了加固河防和主动出击的应对方案,重新启用卫立煌担任战役总指挥,并极力寻求中共方面的军事支援。从实施成效看,国民党军事高层的应对举措有诸多失当或失误之处,为之后中条山战役的败局埋下了伏笔。通过考察国民党军事高层对中条山战役的策略因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管窥复杂纠葛的国共关系及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  相似文献   

17.
付勇  潘家德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136-137
台儿庄战役,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消灭日军一万多人;它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增强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关于台儿庄战役取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李宗仁体恤部属、向蒋介石要指挥权及对不同的军队采取不同的命令方式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中日甲午之役,由于清廷的腐朽,在战争战役上中国是败多胜少.然而在辽阳战役中,由于军民齐心奋战,却取得了重大胜利.在甲午战争史上,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凯歌.有关战役中的几个问题,今特书己见.一、攻辽取沈是日军既定军事行动  相似文献   

19.
对江桥战役双方兵力的研究,是研究江桥抗战的前提,江桥战役中,日军投入兵力为一个精锐师团主力加上少量满铁守备队,还有张海鹏伪军,此役日军伤亡人数大约为一千人,其中有许多为冻伤。中国军队投入部队为十二个团。中日力量对比悬殊,由此可见,黑龙江省守军坚决的战斗意志。  相似文献   

20.
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与日军作战取得的第一次胜利,也是滇军出滇后参加的首次战役。滇军第60军在战役中不惧强敌,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给日寇以沉重打击,从而牵制了敌精锐部队,有效地配合和支援了友军。滇军将士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云南人民的光荣与骄傲,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