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力竭运动恢复期纹状体细胞外液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它们的变化特点与相互关系,为探索运动性中枢疲劳产生和恢复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1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6只)和力竭运动组(6只),于运动后4h、5h、6h、8h、24h收集微透析样品并采用毛细管电泳一激光诱导荧光法直接进样检测。结果:力竭运动恢复期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中Glu含量高于安静水平,其恢复期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运动后8h达峰值,运动后24h仍显著高于安静水平(P〈0.05);GABA含量高于安静水平,其恢复期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运动后6h达峰值,运动后24h仍显著高于安静水平(P〈0.05);Glu/GABA比值显著低于安静水平(P〈0.05),运动后24h仍显著低于安静水平(P〈0.05)。结论:运动性中枢疲劳产生时,机体同时促进Glu、GABA的释放,但是GABA释放量更高,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占优势,通过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抑制运动。恢复期后期两者均逐渐下降,纹状体兴奋性逐渐升高,疲劳得以逐渐恢复。力竭运动恢复期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Glu、GABA含量升高及恢复均有延迟性,力竭运动后24h恢复仍未完成;大鼠纹状体细胞外Glu/GABA显著低于安静水平,24h恢复期抑制性神经递质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络刮痧对于消除耐力训练大鼠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SD雄性健康大鼠24只随机分成安静组(A组)、训练对照组(B组)、经络刮痧+运动组(C组)。各组进行7周递增负荷耐力训练后处死。分别测定血糖、肌糖元、肝糖元、血清乳酸脱清酶(LDH)、肌酸激酶(CK)、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经络刮痧能明显延长大鼠跑台至力竭的时间,有效抑制运动训练造成的大鼠肌、肝糖原含量下降。稳定运动中的血糖水平,并使上述血清酶呈现不同程度良性变化。结论:经络刮痧能够延缓机体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运动训练对大鼠房室节显微结构及Bax、Bcl- 2 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有氧训练和大强度疲劳训练对大鼠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 node,AVN)显微结构及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跑台训练方式。建立大鼠有氧运动和疲劳运动模型,分别采用普通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AVN组织结构及该区调亡蛋白Bax、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有氧训练组AVN组织结构良好,传导细胞较多且界限清晰、结构完整,Bax表达低于安静对照组和疲劳训练组;Bel-2表达则相反,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和疲劳运动组;Bcl-2/Bax比率有氧运动组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和疲劳运动组。疲劳训练组AVN实质细胞分布稀疏、单位面积下细胞数目减少且有区域化溶解和空泡化现象,Bax表达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和有氧运动组;但Bcl-2及Bcl-2/Bax比率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和疲劳训练组。结论: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影响大鼠AVN传导细胞及该区Bax、Bcl-2的表达,有氧运动能使大鼠AVN传导细胞显示良性变化且抑制传导细胞凋亡。大强度疲劳训练可造成AVN传导细胞发生病理改变、促进AVN传导细胞凋亡,与运动实践中运动性心律失常及运动猝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陈军 《体育世界》2009,(11):55-56
目的:为探讨不同强度的运动训练对大鼠骨骼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对Wistar大鼠进行8周不同强度的跑台运动训练,观察了运动训练对大鼠在不同功能状态下骨骼肌中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在安静状态下以及力竭运动后对照组大鼠骨骼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都明显低于训练组,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高于训练组。结论:三种不同强度的运动训练都能提高大鼠安静状态下骨骼肌中SOD、CAT的活性,降低大鼠骨骼肌中MDA含量,抑制因力竭运动所导致的SOD、CAT活性的降低,而且中、大强度运动训练的效果强于小强度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5.
观察了8周中等运动强度训练对大鼠力竭运动后和安静时大脑皮层和心肌脂质过氧化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脂褐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中等运动强度训练,可降低大鼠大脑皮层和心肌力竭运动后和安静时脂质过氧化水平,减少脂褐素的产生,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安静时两组织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此结果表明,适量的运动训练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6.
递增负荷训练和力竭运动对大鼠血液生物化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安静组、运动组、训练运动组。后两组进行跑台运动至力竭后即刻取血测定血糖和血乳酸以及血清MKA、LDH、GOT和CK。结果表明:(1)与运动组相比较,训练运动组力竭运动时间有延长趋势,说明训练能提高大鼠运动能力。(2)与安静组相比较运动组力竭运动后血糖显著降低,血清LD、MDA、CK、COT和LDH都显著升高,揭示大鼠长时问运动由于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而导致力竭。(3)与运动组相比较,训练运动组血糖降低和血乳酸升高的程度显著减小,训练运动组血清MKN、CK、COT、LDH升高的程度有减小的趋势。本研究结果显示,训练能提高机体运动能力,主要是通过抵抗机体中枢疲劳的产生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次力竭性运动诱发的大鼠运动后可逆性缺血损伤样心电变化与能量代谢障碍的关联性。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 为对照组(A组)与运动组(B组),B组又随机分为运动后2 h组(B1组)和运动后24 h组(B2组)。B组大鼠进行一次力竭性跑台运动,并记录运动前、0 min(运动后即刻)、10 min、20 min、30 min、1 h、1.5 h、2 h、3 h、6 h、12 h、24 h时心电图。高效液相色谱仪法观察大鼠心肌ATP含量变化,观察细胞膜 Na+-K+-ATPase与Ca2+-ATPase活性变化,观察各组大鼠左室前壁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运动结束一段时间后,大鼠心电图出现J点上抬或 下移,T波高耸或低平,ST-T段弓背上抬及病理性Q波、J点、T波值变化幅度在运动后30 min~3 h内显著加大,但均为可逆性。运动后2 h时,心肌 ATP含量及细胞膜Na+-K+-ATPase、Ca2+-ATPase活性明显下降,心肌细胞超微结构主要表现为线粒体大面积损伤;运动后24 h时,上述异常变化均有 不同程度恢复。结论:一次力竭性运动可诱发大鼠运动后出现可逆性缺血损伤样心电变化,可能与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8.
谷氨酰胺对力竭性游泳大鼠心肌组织MDA、GSH 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在于探讨补充外源性谷氨酰胺(GLN)对力竭性运动大鼠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力竭性游泳运动方式,通过补充与不补充GLN对比观察大鼠力竭运动后18h心肌组织中MDA、GSH含量的变化,评价GLN对运动机体心肌组织抗氧能力的影响。结果(1)心肌组织MDA含量,单纯运动组比安静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补充GLN运动组心肌MDA含量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单纯运动组;(2)心肌组织GSH含量,补充GLN安静组高于安静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补充GLN运动组高于单纯运动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补充外源性GLN有助于提高运动机体心肌组织中的GSH含量,增强心肌的抗氧化能力,抑制心肌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选择最适宜的脉冲电流频率,研究观察足底脉冲电刺激对大鼠抗运动性疲劳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动物研究中心完成。选用6-8周龄健康雄性Wister大鼠60只。采用大鼠慢性运动疲劳(游泳力竭)模型。随机将大鼠分成边游泳边刺激组(A 组)、造模后即时刺激组(B组)、游泳后刺激组(C组),这三类称为运动训练刺激组,外加造模组D(全程不予刺激)和对照组E(未进行游泳训练),每组10只,实验过程中前后观察电流脉冲对大鼠游泳运动的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清乳酸含量(对羟基联二苯法测定)、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及体质量(早晨未进食前测试)的影响。利用统计学方法,结合SPSS分析软件探究最终结果。结果:排除大鼠在游泳训练中意外淹死的情况,实验大鼠全部计入结果分析。(1)血清血糖浓度:第1周末D组和B组大鼠低于B组,而A组无明显变化。浓度降低幅度A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补充FDP对递增运动负荷训练至力竭的运动性疲劳大鼠各时相心肌SOD、MDA、LDH 和CK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实验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运动训练5周、力竭后即刻、力竭后6h、力竭后24h心肌中LDH、CK、SOD活性和MDA水平,安静对照组则测定其安静状态下上述相同的实验指标.结果:①中小强度运动训练5周后,FDP组心肌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意义;②力竭后即刻及恢复各时相FDP组心肌CK和LDH活性均高于对照组;③力竭即刻及恢复各时相,FDP组心肌SOD活性和SOD/MDA的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DA含量显著性低于运动对照组.结论:FDP能提高运动力竭后即刻及恢复期各时相心肌LDH、CK、SOD活性和SOD/MDA的比值,降低MDA的生成;说明FDP能促进心肌组织糖酵解,改善心肌的能量供应,提高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对心肌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动对大鼠骨骼肌形态和代谢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大鼠为实验对象, 观察研究运动训练对大鼠骨骼肌形态及代谢机能的影响。16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2组, 安静组 (n=8), 运动组 (n=8)。运动方案为跑台训练, 持续 8 周。研究发现, 运动组骨骼肌形态无异常变化, 肌纤维横截面积稍减小, 变化不显著。运动训练后, 骨骼肌及血清 IGF-I水平明显升高。此外,运动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有所下降, 而腓肠肌ATP酶活性明显升高。结论  (1) 运动训练有效调解了体内的蛋白质代谢平衡。(2) 运动训练可以改变骨骼肌及血清IGF-I水平, 并对其蛋白质代谢产生一定的作用。(3) 运动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骨骼肌代谢酶活性, 从而影响其代谢功能, 以满足不同类型运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耐力训练对高脂膳食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脂肪氧化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普通膳食对照组(c)与耐力训练组(E);高脂膳食对照组(H)与耐力训练组(R),每组10只.两耐力训练组大鼠进行8周跑台训练.结果:耐力训练使高脂膳食大鼠体重(p=0.000)、IR指数(P=0.021)显著降低并维持在正常水平,使骨骼肌线粒体β-HAD(P=0.011)、CS活性(p=0.047)、CPT-1β mRNA (P=0.037)及PGC-1α蛋白表达水平(P=0.007)显著增高.结论:耐力训练通过适度调节参与线粒体脂肪氧化关键酶β-HAD、CS活性及CPT-1β、PGC-1α基因表达,优化高脂膳食机体在线粒体水平的脂肪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耐力训练及轻度限制饮食过程中大鼠体重、体成分及静息代谢率的变化,比较耐力训练及轻度限制饮食减体重的效果。方法:将经过适应性训练筛选出的30只SD大鼠平均分为3组,随机分为安静组、限食组及耐力训练组。训练组大鼠采用水平动物跑台进行耐力训练6周。限食组大鼠饮食量控制为安静组大鼠的90%。试验期间每周称量大鼠体重,试验前、试验1周、3周、5周末测定大鼠静息代谢率,试验后处死大鼠并剥离其肾周、腹股沟脂肪及腓肠肌,称量其重量。结果:6周限制饮食及耐力训练后大鼠体重增幅较安静组大鼠均显著减少,且耐力训练组大鼠体重增幅显著低于限制饮食组。6周试验后,训练组大鼠肾周及腹股沟脂肪含量以及两部位脂肪总含量较安静组大鼠均显著下降,而限食组与安静组大鼠间则无显著差异。试验后各组大鼠腓肠肌占体重百分比间无显著性差异。试验后各组大鼠静息代谢率均发生显著下降,但3组大鼠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耐力训练使大鼠体重增幅显著减少,体成分有良好改变,瘦体重及静息代谢率得以保持,减体重效果良好;从减体重幅度、对体成分的影响角度看,轻度限制饮食减体重效果不及耐力训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过度训练对大鼠小肠粘膜机械屏障的影响及其大豆多肽的干预作用和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过度训练组、大豆多肽干预组.过度训练组大鼠进行每周6次共9周的力竭性运动训练.大豆多肽干预组大鼠,在每次训练之前灌服用生理盐水新鲜配制的大豆多肽溶液,补充剂量为0.5 g/kg体重.9周后,观察各组大鼠小肠粘膜的组织结构.并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内毒素含量以及小肠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过度训练组大鼠小肠绒毛水肿增粗,数目明显减少,绒毛之间的间隙变大.绒毛高度显著缩短,部分粘膜上皮细胞出现肿胀、变性,甚至坏死等病理性变化.且血浆DAO活性和内毒素含量显著升高,小肠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降低,而MDA含量显著升高.②大豆多肽干预组大鼠小肠绒毛数目稍微有些减少,绒毛之间的间隙稍有增大,绒毛高度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变化,但是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形态结构基本正常,没有明显的变性、肿胀、坏死等病理性变化.与过度训练组相比,大豆多肽干预组血浆DAO活性和内毒素含量显著降低.小肠组织中MDA含量显著下降,SOD活性显著升高.结论:①过度训练可以导致小肠粘膜的萎缩和损伤,破坏小肠粘膜屏障,引起小肠粘膜通透性的增加,从而形成"内毒素血症".②大豆多肽的补充可以有效地缓解过度训练大鼠肠道粘膜的损伤,降低肠上皮的通透性,对保护小肠粘膜的屏障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③过度训练可使肠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氧自由基生成增加,从而导致肠道粘膜的损伤.在大负荷训练之前补充外源性大豆多肽可能有助于增加小肠粘膜的抗氧化能力,有效预防肠道粘膜氧化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辽东楤木对过度训练大鼠心肌线粒体游离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过度训练模型.探讨辽东楤木对过度训练大鼠心肌线粒体游离钙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安静组,单纯运动组,楤木加运动组,运动模式为6周递增负荷游泳,期间给相应组大鼠服用辽东楤木提取物,最后一次运动后24h取样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线粒体MDA、SOD、Ca2^+-Mg^2+-ATP酶和游离钙等指标。结果:经过6周递增负荷训练,单纯运动组大鼠运动能力下降,心肌线粒体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游离钙、SOD、Ca^2+-Mg^2+-ATP酶的活性显著下降(P〈0.01);训练同时服用辽东楤木提取物的大鼠运动能力较运动组有所提高,楤木组心肌线粒体MDA低于运动组,但无明显差异,SOD、Ca^2+-Mg^2+-ATP酶的活性明显高于运动组(R=0.05),游离钙显著高于运动组(P〈0.01)。结论:经过6周递增负荷训练,单纯运动组大鼠呈过度训练状态,心肌线粒体自由基生成增多,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导致线粒体膜发生脂质过氧化,Ca^2+-Mg^2+-ATP酶活性下降,线粒体内游离钙下降,影响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辽东楤木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改善过度训练心肌相对缺氧状态,减少自由基的生成而缓解线粒体的脂质过氧化和游离钙的下降,从整体上表现为加快大鼠疲劳的恢复,提高大鼠的运动能力,对预防过度训练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血清睾酮及海马CA1区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雄性老年大鼠,分成老年对照组及有氧训练组.对照组不运动,有氧训练组采用递增负荷训练,连续8周.8周后检测血清睾酮,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对海马CA1区nNOS神经元的数量、面积及灰度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1)与老年对照组比较,有氧运动组大鼠血清睾酮水平增高(P<0.05),完成八臂迷宫时间缩短,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5);2)与老年对照组比较,有氧运动组海马CAl区nNOS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和阳性产物面积均增加(P<0.05).结论:有氧运动可提高老年大鼠的记忆能力,机理可能与长期有氧运动提高老年大鼠的血清睾酮水平及增强大脑海马CA1区nNO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茶多酚及耐力运动对高脂膳食大鼠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2个大组,即安静组和运动组;每个大组再各分为4个小组:对照组(A、E)、高脂膳食组(B、F)、高脂膳食+低剂量茶多酚组(C、G,150 mg/kg体重)和高脂膳食+高剂量茶多酚组(D、H,300 mg/kg体重)。运动组进行每天1次60 min的耐力运动训练,6周后取肝脏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结构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凋亡蛋白表达的差异,原位细胞凋亡法(TUNEL)检测凋亡指数的不同。结果:HE观察显示,安静状态下高脂膳食导致大鼠肝脏细胞出现明显的脂肪性变,茶多酚补充及耐力运动都使脂肪性变得到改善,高剂量茶多酚组优于低剂量组,二者联合作用后,大鼠肝脏细胞结构基本恢复正常。安静状态下高脂膳食组大鼠肝细胞Bax/Bcl-2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大;茶多酚补充使Bax表达水平降低,但对Bcl-2的表达没有影响,Bax/Bcl-2比高脂膳食组显著降低;6周耐力运动促使高脂膳食大鼠肝细胞Bax及Bcl-2的表达水平下降,Bax/Bcl-2与高脂膳食安静组没有差异;耐力运动联合茶多酚作用后,使高脂膳食大鼠肝细胞Bax及B...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强度运动训练对Walker 256接种大鼠抗肿瘤的作用。方法:8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n=40):运动训练组和非运动训练组。高强度运动训练8周后,运动训练组大鼠又分为两组(n=20):运动对照组和肿瘤种植运动组。非运动训练组大鼠又分为两组(n=20):静坐对照组和肿瘤种植静坐对照组。高强度平台运动训练课程持续10周,5d/W,30min/d,85%VO2max。观测血浆中多种酶、激素和细胞因子水平及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和Walk-er 256肿瘤细胞的葡萄糖和谷氨酰胺代谢酶、H2O2生成量、吞噬率和淋巴细胞增殖指数等指标。结果:高强度运动训练能够延长肿瘤接种大鼠的生存时间,降低肿瘤重量,阻止恶病质的发生;高强度运动能够抑制Walker 256肿瘤细胞接种大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葡萄糖和谷氨酰胺代谢酶的活性。结论:高强度运动训练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潜在的抗肿瘤策略。  相似文献   

19.
减量训练对大鼠骨骼肌最大等长收缩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雯  王煜 《体育学刊》2006,13(2):66-68
为探讨减量训练对骨骼肌最大等长收缩力的影响.将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C,16只)和快速力量训练组(PT,Power training,36只).快速力量训练6周后,PT组又分为训练对照组(PTC,12只)、减量训练1组(PTT1,12只)和减量训练2组(PTT2,12只).PTC组继续进行原训练,PTT1组和PTT2组进行6周减量训练.最后测定大鼠右侧后腿腓肠肌最大等长收缩力相对值(F/m),观察减量训练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80%强度的减量训练后最大等长收缩力相对值呈先下降后回升直至超量恢复的趋势;50%强度的减量训练后相对值呈持续下降趋势,没有再回升.适当的减量训练可以巩固和加强训练效果;减量过多则会导致训练效果丧失,出现减量后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力竭性游泳训练对建立过度训练动物模型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研究力竭性游泳训练对建立大鼠的过度训练模型的影响,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1)对照组(n=6);(2)1h训练组(n=8),每天进行1h的游泳训练;(3)力竭性训练组(n=12),每天进行力竭性游泳训练。结果表明:8周运动训练后,力竭性训练组大鼠普遍出现了运动能力下降,体重不增加,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h训练组;与对照组和1h训练组相比,力竭性训练组大鼠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以及血清睾酮含量均显著下降,睾酮/皮质醇比伦比对照组下降了71.6%。从而说明:力竭性游泳训练对建立大鼠过度训练模型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