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牛顿第三定律的演示孔兰英(河南省实验中学郑州450002)1.器材圆盘测力计(附载物台)两个,物理支架(附万向夹)一个,低压电源一台,圆形电磁铁(不用线圈外部的铁套简和衔铁)一个,导线和开关等.2.安装把两个圆盘测力计用万向夹固定在物理支架上,方向要...  相似文献   

2.
牛顿三定律是一个有逻辑联系的整体。第一定律是基础,第二定律是核心,第三定律是对第一、二定律的必要补充。牛顿三定律是动力学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
“牛顿第三定律”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在学习了牛顿第三定律以后,往往对研究对象仍然分辨不清,经常混淆物体系间的内力和外力。最难的是学生不清楚物体系间单个物体的受力以及物体之间力的关系。经过本节课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总结恰好能够解决以上所有的疑问。但现行教材中所提供的感性材料尤其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材料太少,  相似文献   

4.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力学问题的基础,是贯穿于整个力学的基本功.所谓受力分析是: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隔离法),只考虑它受到周围的物体对它的作用力,而不考虑它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力.本文主要谈两个问题:怎样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及学生分析受力时易发生的一些错误.一、怎样对物作进行受力分析1.必须正确理解并熟练掌握牛顿第一、第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包括两个重要内客:①一切物体都有惯性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三定律说明物体间作用是相互的,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一些同学分析受力时常发生的一些错误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上述两个定律缺乏深刻理解.如:水平桌面上有木块A、B(如图一)A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与B共同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分析B受力情况.有些学生认为B除了受重力、支持力外,在水平方面还受向右的静摩擦力,才使B运动.这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缺乏理解的表现.B在水平方向运动状态不改变,因而没受摩擦力.  相似文献   

5.
《物理教学》2 0 0 0年第 10期 ,谢燕燕、欧阳祥云两位教师针对牛顿第三定律设计了一套很好的演示装置 ,用来演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弹力、静摩擦力、电磁力 (非接触力 )。该装置操作简单 ,可见度高 ,是一巧妙的设计。其中关键的是自己设计的操作平台 ,独具匠心。但一般的物理实验室 ,尤其是普通中学和贫困地区学校的实验室可能都没能力制作。我在该文的启发下做了一些改进 ,可完全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和条件。使之制作简单 ,易于推广。经我校教师实际使用 ,效果也很好。现介绍如下 :1 制作方法 (如图 1所示 )(1)操作平台的制作图 1 操作…  相似文献   

6.
1问题的提出 学生对物体是否具有相对运动趋势以及静摩擦力是否存在的问题颇感迷茫。怎样把这一问题跟学生讲解清楚是教学中之难点。在教学中老师通常用一把测力计拉一个放在桌面的木块或用J2175摩擦力演示器来演示并讲授静摩擦力。这两种器材演示都有共同的不足。其一,局限于二力平衡求解的情形,物体是否具有相对运动趋势及静摩擦力的大小似乎都是由测力计示值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1力的单位确定及教学中测量工具的发展(1)16世纪后,随着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开普勒三定律、牛顿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逐渐形成了经典力学体系,也形成了力的科学概念,力的单位及其测量方法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力值的测量史中曾长期将重力(重量)单位作  相似文献   

8.
向心力实验器山东省青岛市第三十中学李思华一、原理当电机带动转盘转动时,圆柱体作匀速圆周运动,此时圆柱体所受的向心力就是测力计对它的拉力(见图1)。即测力计的示数就是向心力的大小.二、特点和用途本教具供高中物理向心力一节的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验...  相似文献   

9.
一、教具简图及作用本教具除能代替现有教具“摩擦计”完成现行物理教材初高中课本中全部有关摩擦力的演示及学生实验外,还可作研究下滑力、斜面的机械效率等实验。由于支架和滑板均可自由移动,测力计(演示时可用圆盘测力计)处于竖直方向,并可固定不动,因此解决了过去作本实验普遍存在的缺点:用手拉测力计不易达到拉力始终保持与滑板平行的要求;测力计处于水平方向上,且不断移动,因而可见度小,不便读数等。二、制作材料1.滑块和滑板各一块(可用摩擦计或斜面小车的滑块和滑板);木板若干。2.定滑轮、测力计各一只。3.直径6mm螺钉、合页各两套…  相似文献   

10.
“J2153型牛顿管”是演示自由落体运动的专用仪器。实验演示前,用真空泵将管中空气抽净,使管内成真空状态。演示时,先持牛顿管呈竖直状态,使管内小物块及羽毛落在管的一端。然后迅速颠倒牛顿管,让管中小物块和羽毛做自由落体运动。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教师在颠倒牛顿管时动作不够迅速,造成小物块由于先滚动而超前下落,且牛顿管在颠倒过程中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另外,牛顿管为玻璃制品,遇到撞击易破碎(我校曾发生一例实验演示时牛顿管被撞碎的事故)。为了克服上述不足,笔者自行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牛顿管,现将其制作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个带滑轮的滑板;一个演示测力计;小滑块和小滑车各一个;砝码盘一个;不同大小的砝码若干;两个铁架台;天平一台;细线4m左右;玻璃板、布块、毛巾、橡皮各一块.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演示测力计均是利用弹簧伸长量跟所受拉力成正比原理来工作的。这种测力计具有制作简单、造价低廉的特点,但存在着量程不可变换,测量误差大的缺陷。而市面上的电子测力器大多不便于在教学中使用,要么体积过大、操作不便,要么可视性不强、与其他仪器无法配套使用。为此,我们采用传感器与演示电表相结合的方式研制了一款测力计,经实际使用,效  相似文献   

13.
在完成行步腾空飞脚的整个过程中,可看作由助跑、踏跳、腾空、落地等几个动作组成,其中踏跳和腾空动作具有最重要的地位。这里只就踏跳和空中动作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来谈谈.踏跳:踏跳的好坏是决定跳得高与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从运动力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来看牛顿第三定律清楚地描述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揭示了运动的基本原理F=-F。这一原理告诉我们:踏跳者踏跳时给予地面作用力,而地面就给予踏跳者以反作  相似文献   

14.
牛顿运动三定律是经典力学的三大支柱,它在中学和高校普通物理力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运动定律隐含着丰富的物理内涵,远非象它在字面上表述的那样简单而一目了然,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认识性障碍不乏其处,比如有的学生把惯性和惯性运动混为一谈,把惯性和运动速度联系起来;有的则认为第一定是第二定律的一种特例,从而认为无需独立存在的必要,针对这样一些模糊认识,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力求讲清运动定律的内涵与外延,对学好  相似文献   

15.
一、仪器结构超重失重演示器的主要结构,如图所示.升降箱1由弹簧测力刻度盘2(测力计装在刻度盘背面)、测力计的示重指针3(黄色)、针上固定的小立杆4、超重指针5(红色)、失重指针6(蓝色)、托盘7、物体8(可调法码)等组成.升降箱可沿滑轨11上下运动,由传动索14跨过两定滑  相似文献   

16.
首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改实验教材小学科学第3册第15课《沉浮的秘密》一课中有关浮力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该实验是将橡皮泥块悬挂在手持圆桶测力计的下方,读取测力计的读数,  相似文献   

17.
用于演示超重、失重的实验器材已有多种,如弹簧秤上加触点信号电路、圆盘测力计上加记忆指针、平衡杠杆的一端挂一对折的链条等。这些装置能够演示物体曾经受到超重、失重的现象,但不能留下记录,无法演示物体完全失重现象,更不能量化失重、超重时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在新编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117和118页,有图13—1和图13—2两个静电演示实验。可是要在课堂上做好这两个演示实验比较难,且对学生来说可见度不好,趣味性不强。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了一种用肥皂泡演示静电的实验,其可见度好,趣味性强。现介绍如下,以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记忆测力计     
记忆测力计是一种新型的测力计,它除了具有一般测力计的功能外,还可以测量并“记忆”下运动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受力大小,从而满足了某些实验的需要。这种测力计外观清晰、可见度高、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实验效果良好,在第四届全国自制教具评比中被评为一等奖...  相似文献   

20.
本静、动摩擦力演示仪是由环形平皮带传动和摩擦力测量两部分组合而成的.在机箱的前面板上.环形平皮带套在水平方向排列的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环形平皮带上层的下面有固定于台架上的光滑平面托台;传动轴的一端连接低速同步电机,另一端连结主动轮,从动轴一端连接从动轮.传动轴和从动轴分别至少由两个轴套支撑;演示状态下.摩擦块放置于环形平皮带的上面,拉力绳一端连接摩擦块.男一端连接弹簧测力计。该仪器原理明确、结构简单,又能直观演示摩擦块受到的静摩擦力从零逐渐增大到最大静摩擦力,最后又变为滑动摩擦力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