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十世纪70年代,德国翻译理论家弗密尔提出了翻译目的论,将翻译研究聚焦于翻译目的的选择上,认为翻译过程中使用的翻译的方法和策略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从中国佛经翻译入手,探讨目的论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要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出发,不断"适应"和"选择",达到翻译生态环境的平衡.中国特色词汇反映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呈现的特点、现象和思想,其英译会直接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思想和中国立场的解读,因而译者英译时要考虑翻译生态环境,选用合适的翻译技巧.《中国关键词(第一辑)》英译本囊括了不同类型的中国特色词汇,译者进行"三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时,可灵活使用诸如直译、意译和释译等技巧,以此确定符合英语表达的最终译文,用国际声音准确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英美电影及电视剧风行中国,网络影视翻译也在字幕组的推动下越来越火。以汉斯·弗米尔为代表人物的目的论翻译原理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因此目的论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本篇小论文从弗米尔的目的论出发,浅谈当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网络影视翻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角度探析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的英译。以“生态范式”构筑的文本移植性、生态平衡性及适应选择性特征,结合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翻译的“完全空缺”和“部分空缺”现象,深入剖析具体的翻译策略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汉英翻译中,中国文化中的特有事物译成英语时,经常在英语表达中无法找到与之对应的词汇.因此,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在汉英词汇翻译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跨文化交际和文化传播有着重要影响.中国英语作为英语与中国文化融合的产物,已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特别是汉语拼音音译词已被语言学习者所熟识.因此,音译词既丰富了英语词汇,也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同时也扩大了汉语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国内学者对目的论的适用性的质疑不够。目的论是否适合文学翻译乃至诗歌翻译值得商榷。弗米尔的目的论忽视了诗歌的形式,无视翻译的准确性。诺德修正过的目的论仍未处理好原文作者和译者的关系,且理论本身仍有其他问题。目的论不适合诗歌翻译。  相似文献   

7.
翻译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本文以目的论为依据,探讨了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翻译目的论指导学生掌握恰当的翻译策略及技巧达到翻译真实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规范译者的翻译行为以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针对航海英语具有的专业术语多、逻辑性强、措辞严谨、句式复杂等语言特征,将翻译目的论应用于航海英语翻译中,分别从词汇、语法和句型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供不同的翻译策略以实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的各种粥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以.对于各种粥名,如何翻译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使目的语国家的读者有效理解是译者必须慎重对待的.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了杨宪益所译<红楼梦>中有关各种粥名的翻译,首先简单介绍了目的论,接着运用目的论分析了杨宪所译<红楼梦>中有关各种粥名的翻译,说明了杨先生的译文并没有达到最佳翻译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运用翻译目的论来指导《华尔街狂人日记》的翻译实践,并分析如何依据目的论的三规则(目的规则、连贯规则和忠实规则)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翻译原文。从而加深对翻译目的论的认识以及加强翻译目的论指导翻译实践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字幕翻译作为文化翻译的一种形式,在影视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从目的论视角出发,以电影《1942》的字幕翻译为个案,探讨字幕翻译中的词汇空缺及补偿策略,提出用归化添补、异化添补和删译的策略来使观众付出最小的努力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最终实现中西文化的共鸣。  相似文献   

12.
《飘》傅译本在词汇、句法及句式层面都独具匠心、别具一格。从翻译理论中的形似与神似,异化与归化以及目的论三方面可以举例具体评析其译文中的精彩使用之处。  相似文献   

13.
茅盾一生热爱儿童,五四时期为中国儿童翻译了许多外国的儿童文学作品,从目的论的角度通过对翻译目的、文本选择、翻译方法等方面可以看出茅盾在其翻译活动中的策略再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目的论、字幕的定义及所受限制、字幕翻译特点进行了概述,结合目的论分析字幕翻译策略,证明该理论对英汉字幕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翻译目的论视域中的旅游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目的论为翻译研究拓宽了思路.该理论为旅游翻译在宏观策略上指明了方向,还为译者顺利实施不同的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将旅游翻译置于翻译目的论的理论框架进行观照,探讨了旅游翻译中的翻译策略,以实现旅游文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主要强调翻译目的,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所在。介绍了目的论的三个经典原则,即目的原则(skopos rule)、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与忠诚原则(fidelity rule),并在此基础上挖掘了目的论在翻译市场背景下呈现的功能性、技术性与道德性。  相似文献   

17.
翻译目的论突破了"纯语言方面转换"的结构主义等值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两种文化的较量和交流,为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开拓了一片崭新的领域。本文试图揭示《围城》译本中译者基于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而采取何种翻译方法来处理中国特有事物名称和概念的。  相似文献   

18.
公示语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应用文体,文章从目的论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法则出发,例举了公示语汉英翻译存在的各类语用失误,强调译文功能和翻译行为在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重要作用,目的论运用于公示语汉英翻译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翻译理论打破了西方翻译研究的语言学范式,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三个原则。本文以目的论三原则为指导,分析了林语堂的My Country and My People两个中译本,并选取有代表性的实例对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文化回译时选用的翻译策略及方法。研究表明目的论对翻译过程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可广泛应用于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20.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该理论使翻译标准变得多样化且更具灵活性,尤其对于政府网站的应用文体翻译实践及其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目的论出发,本文分别从编译,摘译,改译等翻译方法,通过列举实例,说明目的论在指导该类文本的应用,为该类文本翻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