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意义] 情境建模是解决信息泛滥、信息过载、实现信息按需服务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有的知识库构建和知识融合方法普遍忽略了情境信息,阻碍了知识库的实际应用,降低了知识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方法/过程] 综合考虑环境情境、个人情境和领域本体三个方面,提出一种情境本体驱动的多源知识融合框架,并以此框架融合生成基于情境的药物不良反应知识库ConADR Ontology。在本框架的指导下,以药物不良反应的知识库构建为例,半自动实现情境本体模式层的构建和数据层的扩充;并以情境本体作为中介本体,实现情境本体,药物不良反应领域本体ADReCS和人类疾病领域本体Disease Ontology间的融合;最终在此基础上实现基于SPARQL的案例查询。[结果/结论] 实例验证表明,本框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知识库的建设和应用具有理论性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发挥知识在组织科学决策中的作用,将本体机制引入信息服务领域以实现知识服务的解决方案,对基于本体知识应用的三个方向,包括知识地图、知识检索和知识创新等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以CSSCI知识服务为例,在假设CSSCI知识本体已经构建完成的情况下,提出并论证基于CSSCI本体的知识服务模式,即知识检索服务和科学评价服务,以提高CSSCI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构建一个基于多语言本体的跨语言信息检索模型,有助于用户通过该模型使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来获取不同语种的信息资源。[方法/过程] 通过本体设计及检索模型功能模块设计建立一个基于数字出版领域本体的中英跨语言信息检索模型,并利用Java语言及Lucene搜索引擎架构对该模型进行编程实现。[结果/结论] 多语言领域本体具有明确、形式化、共享、概念化、结构清晰等特征,可以作为语义层应用于跨语言信息检索系统之中,实现信息资源的语义表达。经测试,本文构建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实现分词、查询扩展和语义关联等功能,促进跨语言信息检索向语义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提出一种基于用户行为情景的UGC质量实时预判的新思路,改进当前单一的基于文本的UGC质量预测方法。[方法/过程]在分析影响用户UGC行为的情景要素的基础上,确定UGC用户行为情景的构成,引入本体来描述和表示用户行为情景,构建用户行为情景本体框架,为UGC质量预判提供情景语义依据。[结果/结论]该方法能增强UGC质量预判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5.
从多个RDFS本体中抽取子本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DFS本体提供了用于表达语义信息的通用框架,是语义网的基础。本体规模的增大使得对于特定领域知识利用的效率降低,从中抽取领域子本体可解决此问题。单个本体中包含的领域知识有限,从多个本体中抽取子本体可获取更多的领域知识。将RDFS本体抽象为图模型,根据RDFS推理规则和本体间映射,生成多个RDFS源本体的联合闭包。应用图理论构建抽取算法,生成以领域概念为节点的子图,得到所需的领域本体。该方法对于RDFS层次的领域本体抽取有一定的适用性,可快速有效地构建领域本体。  相似文献   

6.
在充分复用丰富的医学知识组织体系基础上,构建以UMLS为主导的多本体融合的医学数字资源语义互联模式,即一种基于全局本体统控、多种本体融通的模式框架。以UMLS为主导的多本体融合模式由三个基本层和两个链接层构筑。从UMLS本体的全局统控、多本体融合的语义标引机制、多本体融合的语义检索模式、多本体融合的信息集成构架这4个方面详细阐述医学数字资源语义互联的机理。从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检索、本体学习、知识发现和专业知识聚类等方面分析医学数字资源语义互联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情境感知的电子商务个性化商品信息服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用户在电子商务中获取个性化商品信息困难的问题,提出实现电子商务个性化商品信息服务的情境感知方法。首先建立情境感知的电子商务个性化商品信息服务框架,并构建商品信息本体模型和用户情境本体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情境感知的商品信息服务个性化匹配算法,最后分析电子商务中情境感知的个性化商品信息服务模式并给出实例。  相似文献   

8.
情感词汇本体的构造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情感计算是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课题,而大规模的情感词汇本体的构造是准确完成文本情感识别的基础.本文首先根据目前情感分类发展的现状,确定情感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综合现有的各种情感词汇资源构造情感词汇本体.在本体的知识获取过程中采用手工分类和自动获取相结合的方法填充词汇本体的框架.详细描述了词汇的情感类别、强度和极性等,并进一步统计了情感词汇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针对法律文献资源,设计一个统一的关联框架,以提高法律文献关联数据的质量。[方法/过程] 以我国法律文献的制定、修改和发布实践为基础,设计FRBR模型在法律文献上的具体应用方式。对法律文献资源进行分层描述,精确表达版本信息、格式信息;同时依据法律文献结构,对其细化切分,细化关联资源粒度;在此基础上设计URL规范和描述本体。[结果/结论] 试验验证表明:基于该关联框架构建的法律文献关联数据集,结构有序,关系清晰,资源粒度精细,对其执行SPARQL检索,能提供更快速、准确的检索结果,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0.
面向语义Web的智能数字图书馆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本体的建立,本体与数字图书馆中的数字资源采集、数字馆藏和用户访问网关都密切相关。在本体构建方面,目前存在的绝大多数本体都是手工生成的,该方法效率低、出错率高,更难以维护和更新。这对语义级数字图书馆的实现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为此提出了一种面向数字图书馆的本体学习方法GOLF,通过对各专业领域中大量的Web文档集和语料库进行挖掘来实现本体学习,并分别讨论了本体学习中本体概念的抽取、概念之间语义关系的抽取和分类体系的自动构建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数据驱动下,与日俱增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愈发表现出多源异构的特性,基于大规模语料设计一套电子政务领域内中文术语深度层次关系的自动化识别方案,不仅有利于从内容与结构层面弥补人工构建领域词表的不足,且对于我国政务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与后续应用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分别基于内容与结构双重视角识别电子政务主题词表内术语间的深层关联,通过谱聚类生成的基于内容的层次关系为初步框架,凭借形式概念分析生成的基于结构的层次关系为后期修正指导,以期构成兼顾关联术语召回率与准确率的电子政务领域术语本体。研究结果显示,电子政务术语本体的层次结构合理有效,且术语层次关系的评价结果表明知识本体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延伸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针对技术研发端与产业需求端的信息对接问题,建立一套利用本体技术实现专利技术知识表示和供需信息知识匹配的知识组织模式,以提高供需对接质量、促进专利技术的产业化。[方法/过程] 从专利技术供需对接的内容与流程出发,设计专利技术供需信息匹配框架,对其结构和应用过程进行描述;以变量农作机械领域为例,基于语义TRIZ理论与结构化本体构建方法,分别构建领域本体、专利技术供给本体和专利技术需求本体,设计供需匹配模型,并对专利技术供需信息匹配任务及其知识关联进行形式化描述。[结果/结论] 通过对专利技术供需匹配工作流中的知识单元分析和对供需匹配任务求解过程的理解,综合本体技术、语义TRIZ、知识与任务的形式化表达研究等,提出一种新的利用本体技术求解专利技术供需匹配任务的知识组织思路和方案体系,在方法论研究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为下一步具体平台研发提供研究框架与实验原型。  相似文献   

13.
基于语义模型的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信息抽取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语义模型是实现数字资源语义关系形式化描述的方式,是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语义互联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语义互联的重要环节,信息抽取需要本体提供语义知识依据,同时产生的文档也可以作为设计和丰富本体的知识资源。构建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语义互联的语义模型以“元数据、领域本体、桥本体、本体解析体系”为核心要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信息抽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hallenges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n the 21st century. In the first part an overview of past and current activities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ethics at UNESCO is provided (Virtual Forum,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nformation Ethics, Observatory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second part presents a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society with the emerging networked world society with its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activity and decentralization. The diversity of moral norms and traditions within this global medium gives rise to the question concerning an Internet-morality as a challenge to ethical thinking. The third part deals with the question of our identity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a digital ontology. The concepts of “net” and “information” are analysed. A future information ethics is based on a digital ontology. Living in the information age is consider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both an ethical imperative and the art of living.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framework that can process a user query for retrieval of information from documents of different properties across multiple domains, with specific application to pat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framework has three basic components. The first component is ontology mapping and generation. What happens is that the keywords entered by users are mapped into a subset of relevant keywords. This step is performed by looking up those words in an ontology database. The second component is the joint and cross search in various document domains; in our case, they are patents and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The last component is to modify the search results by applying user feedback statistics. The results of feedback will be saved as metadata for future uses.A case example is given to demonstrate how results from multiple domain searches can be combined using ontology and cross referencing. We use an example of well-known biotechnology patents on erythropoietin (EPO) and give detailed analysis on each document domain with this keyword. Relationships between each domain are demonstrated.A user feedback mechanism is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ability to take user feedback into the framework is important. There is no doubt that domain knowledge from expert or experienced users could be a very good compliment to the proposed system.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user feedback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一套指导E-Learning系统中课程知识本体构建的原理和规则.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按照教学步骤和教学规律,通过对课程知识点中核心概念集的抽取及其概念之间关系的建立,形成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知识本体,该本体由183个概念、130个上下位关系、48个属性组成.采用标准的OWL本体描述语言对其进行定义和描述,在Protégé中能正确运行,表明建立的本体模型是正确合理的.课程知识本体的成功构建为基于本体的E-Learning系统奠定了基础.最后,介绍了以课程知识本体为内核开发的E-Learning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了课程知识本体的管理及基于本体的可视化资源检索.  相似文献   

17.
一种面向语义WEB的数字图书馆框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由于目前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对用户信息需求缺乏知识级支持,文章提出一种新型的语义Web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模型,这是一个本体驱动基于代理的系统框架。它通过本体为基础的概念级支持,将传统索引和搜索方案中基于关键词的方式扩展到基于知识的方式。同时对这种新型数字图书馆框架的组成和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针对对等网知识资源共享模式缺乏语义支持的不足,借鉴利用本体进行信息语义处理的方法,提出一种面向用户的对等网知识资源语义共享模型框架。该共享模型要求对等网中的对等节点具有相同的节点共享架构,该节点共享架构包含5个功能模块:本体管理模块、节点共享信息资源管理模块、用户模型管理模块、查询处理模块和邻接节点管理模块,并分析该框架模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颖  张智雄  孙辉  雷枫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6):119-128
[目的/意义]构建国史知识检索平台,提高用户获取国史知识的效率,促进国史宣传和教育。[方法/过程]提出基于本体的国史知识检索平台构建思路与总体框架,在构建国史本体知识库的基础上,采用Neo4j数据库作为RDF数据仓储,创建基于Solr的实例索引、三元组索引和词条索引,针对多种检索需求设计实现检索引擎的执行流程、检索式构造方法以及查询处理算法,并为国史知识展示设计可视化实现方式。[结果/结论]构建国史知识检索平台,提供实体检索、查询问答、关联检索、时序检索及语义资源浏览等检索与浏览服务。该平台框架及关键技术实现方案可为面向领域知识的深度检索服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知识管理中本体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贺赛龙  刘柏嵩 《情报学报》2004,23(4):469-475
领域知识和术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影响知识管理系统成功的关键。本体将在开放式知识管理系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定义精确的共享术语 ,以提供某一特定领域可重用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并不是静态的 ,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演化。领域的改变、自适应不同的任务、或概念模型的改变都要求本体的变更。本体演化的支持在本体的分布式开发和应用中非常重要。本文首先对知识管理中本体演化的原因和所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 ,然后讨论了本体演化管理的系统框架和应用实例 ,着重强调了本体标识和本体变化机制的定义 ,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