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董说的《西游补》主要写孙悟空受鲭鱼精所迷由入梦到梦醒的过程,它是作者借以营构自己心中镜像“梦”作。从创作心理来看,它体现着作者沉痛历史感的“集体无意识”和个体神游体验的“个人无意识”,作者往往游离于二者之间,而最终仍归趋于集体无意识的指引。  相似文献   

2.
"盆地意识"一般是指由于地理上的特性,而产生的心理和思想上的封闭意识。从集体无意识的"原形"的角度,能够对盆地中人生存状态的定义进行有益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自我教育是建立在生物基础之上的主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启发而发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的一系列活动。自我教育缘起于婴幼儿无意识的模仿 ,是人发展的内在需求。笔者在论证自我教育缘起的基础上 ,从自我教育是自身无意识发展的需求 ,自我教育是主体有意识自我发展的需要两个方面论述了自我教育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培养高职生就业意识,是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应对就业市场重要的一环。未来取向强调个体对未来的规划与思考,文章以Seginer动机—认知—行为观为切入点,从就业动机、就业认知和就业行为三维度来系统性分析高职生"就业无意识"心理现状,并剖析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以探索新时代下解决高职生"就业无意识"现象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琼·里斯的《茫茫藻海》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一家人的悲剧命运。弟弟被烧死、安托瓦内特与母亲被逼疯并最终走向死亡。大部分的研究主要从后殖民主义出发和女性主义分析女主人公的悲怆人生。而本文通过对神话原型母题的分析,阐释造成安托瓦内特一家人悲剧命运背后所反应的人类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6.
姜文新片《让子弹飞》的叙事文本具有普遍的存在性,我们在世界文化中能发现它的多种变形表现。从心理学视角来看,影片表达了被忽略和压抑的个体意识反抗无意识的阴影,寻求自由和发展的心理主题。  相似文献   

7.
无意识是20世纪现代文化中的经典术语,其内涵宽泛、复杂、含混.通过弗洛伊德和拉康的伟大探索,循着无意识的"移置"这一思路,来展示由于能指的滑动所带来的对无意识意义的逼近过程.首先介绍弗洛伊德传统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及在文学批评中的滥觞与流弊.在此基础上,又阐释拉康语言学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对弗洛伊德理论的继承和其本身的巨大影响.最后,把传统精神分析与语言学精神分析对于无意识的阐释加以比较,指出后者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无意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教育方式,有其存在的客观基础.无意识教育具有渗透性、隐蔽性、愉悦性、民主性等有意识教育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发挥无意识教育的独特优势,就必须开展丰富有益的活动,增强教育主体的人格感召力,发挥大众传媒的牵引作用,加强群体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现代人面临的是世界一体化过程中的文化危机。反观鲁迅20世纪初"终结历史惯性"的文化意识启蒙,会给当代学者以历史的借鉴和理论资源。鲁迅专注文化无意识,改造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构建清醒的文化自我意识,是实现"致人性于全"和中华民族走向思想的自由与自发,民族的自觉与自信的最大可能。  相似文献   

10.
国内学者王传奔将不礼貌分为有意识不礼貌和无意识不礼貌,无意识不礼貌是一种特殊的不礼貌现象。大量语料的分析和研究表明,无意识不礼貌的产生原因可以归结为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等。这种信息不对等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种,即语境因素造成的信息不对等、文化因素造成的信息不对以及认知因素造成的信息不对等。研究还表明,无意识不礼貌的补救措施主要有三类,即解释、致歉和回避。对无意识不礼貌影响因素和补救措施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交际的顺利进行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莫言的作品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最具有鲜明特色并倾注作家丰沛情感的莫过于《蛙》中的姑姑。莫言对姑姑重男轻女集体无意识的质疑、雄性化的女性形象等描写无不彰显了姑姑追求与男性平等的主体意识。在《蛙》中莫言有意遮蔽对男性形象的塑造,着力于将女性个体融于宏大的国家历史背景之下,在"极致"的计划生育环境冲突中凸显女性的命运。女性觉醒者无路可走的历史困境往往造成了女性的悲剧结局。这也是莫言的《蛙》带给读者的思考与文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无意识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无意识中受到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具有潜隐性、平等性、愉悦性与渗透性等特征,对于消除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激发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大学生认知与情感的统一,实现教育生活化具有重要作用。塑造教育主体人格、净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活动、利用大众传媒是无意识教育的重要路径,可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书法创作缘于作者思想感情的需要,无意识与书法创作的关系复杂而微妙,但无意识的巨大创造功能庸毋置疑,在书法创作活动中,无意识的过程是主要的,剥夺这样一个过程就等于是完全取消书法艺术创造。书法创作中大象无形的最高境界就是"书初无意于佳乃佳"。  相似文献   

14.
艾丽斯·门罗的短篇小说创作多以平凡女性的日常生活为描写对象,强调对细节的刻画,平淡中见真齐。门罗在小说中对女性生活的关注与阐释,展现出后女性主义区别于激进女权主义的小人物式超越男权中心,以实际行动和担当代替消极反抗。通过塑造各种平凡女性的形象,实现了女性作为他者话语的无意识存在,以及社会独立个体的身份认同。后女性主义小说的无意识叙事,将历史文本化,以集体寓言的形式重新阐释了"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15.
王莹 《职大学报》2011,(6):97-99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是一门心理学理论,它还对哲学、文艺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弗洛伊德提出的无意识理论,很大程度上是对人性研究的领域所进行的开拓。  相似文献   

16.
无意识理论不仅是心理学概念,也已是其它学科所共有的概念,其翻译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文本的词汇可以分类为专业术语、半专业术语和普通词汇,据此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设计思维与方法中的无意识是以非逻辑,无目的,无计划,不自觉和模糊不清为特征的,是一种非理性的直觉性的设计思维方式和形式方法。培养这种非理性的设计思维形式,不但可以提高设计师自身的创新设计思维理念,还可以不断提升自我价值和修养,注意观察体会生活中新的设计元素,应对不断变化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毛姆创作中的反妇女倾向是学术界不争的事实。从分析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种倾向产生和形成的根源是集体无意识。此外,也与他的独特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查同两种教学策略的相关理论说明它们的特点与长处,并结合实验结果提出在实际应用中的四种基本观点;①初学者可学习成功者的经验来促进技能的提高;②在传授技能时应注意信息量与信息时机的安排;③随着技能水平的提高,利用无意识策略可减少无关信息对技能操作的干扰;④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20.
历代不少书法家习惯于酣饮大醉后,一任天机,淋漓挥洒,创作了无数奕奕动人、不可复得的艺术精品。在这里.酒虽不是书法家创造力的源泉,但酒能亢奋精神,诱发无意识,从而形成书艺创作的内驱力,这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