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贵刊 2 0 0 2年第 1期刊出了《“晶体的制备”实验分析》(以下简称《制备》) ,文中比较了几种硫酸铜大晶体制备的实验条件 ,拜读后很受启发。我对实验中涉及的几个重要操作条件进行了正交实验分析 ,得出的实验结果 ,较好地解决了这些实验问题。有些结论与《制备》相符 ,有些结论明显不符 ,提出来与原文作者探讨并供读者参考。1 结晶原理在化学工业领域 ,结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单元操作 ,用于制备高纯度和漂亮外观的产品。结晶与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和结晶过程中的操作方式等有关 ,溶液的过饱和度是结晶的主要动力。硫酸铜晶体属三斜晶系 ,…  相似文献   

2.
乙醛分子中含有醛基—CHO ,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为乙酸 ,而氢氧化铜则被还原为红色氧化亚铜沉淀。但在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却不一样 ,红色、黑色、黄色、绿色都有出现。这跟选择试剂的用量有什么关系呢 ?按照操作要求 ,选用 1 0 %氢氧化钠溶液 2mL ,滴入 2 %硫酸铜溶液 4~ 8滴。 2 %硫酸铜溶液很稀 ,且用量才几滴 ,很显然是控制生成氢氧化铜的沉淀量。若是硫酸铜溶液用量多 ,生成氢氧化铜的量自然多 ,在加热时 ,氢氧化铜部分分解为氧化铜而出现黑色沉淀。1 0 %氢氧化钠溶液要用到 2mL左右 ,跟2 %硫酸铜溶液的用量相比 ,碱液明显要过…  相似文献   

3.
质量守恒定律是学生学习化学第一次接触到的重要基本定律 ,初中化学课本中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起反应来加以演示 ,但实验装置中往往找不到合适的小试管 ,而且将烧杯倾斜使两溶液接触时 ,也不易操作 ,甚至会使溶液倒出 ,造成实验失败。本人作了如下改进。向锥形瓶里加入硫酸铜溶液 (约 1 5mL) ,插入橡胶塞的胶头滴管吸入氢氧化钠溶液 ,擦去滴管口附着的溶液后 ,塞紧瓶塞 (这些操作可在实验前准备好 )。把锥形瓶 (1 0 0mL)放在天平盘上称量 ,待天平平衡后取下锥形瓶 (砝码不取 ,游码不动 ) ,将滴管内的溶液滴入锥形瓶里 ,观察发生…  相似文献   

4.
"蓝瓶子"实验及其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蓝瓶子”实验在 2 50mL锥形瓶中加入 2 g氢氧化钠 ,10 0mL水使之溶解 ,再加入 2 g葡萄糖。振荡溶解。滴入约10滴 0 .2 %亚甲蓝溶液 ,塞上橡皮塞。振荡瓶子使全部溶液呈蓝色。静置一会儿 ,蓝色消失。再次振荡 ,无色溶液又渐呈蓝色。放置后蓝色又消失 ,此过程可反复多  相似文献   

5.
六年制重点中学课本,第三册第11页习题4,问:“为什么无水硫酸铜的白色晶体溶于水后成为浅蓝色溶液,在这个溶液里滴入少量氨水,溶液又变为深蓝色?”笔者认为这种提法欠妥。这与课本第201页学生实验一2.(4)“在试管里加入2~3毫升0.2M CuSO_4溶液,滴加浓氨水,观察蓝色沉淀的生成和溶解。”这个实验要求不符。前面的问题未能  相似文献   

6.
为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拓展化学第二课堂空间 ,特设计下列简易检测实验 ,以便组织学生定期监测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1 原理KMnO4 为氧化剂 ,每升溶液中只要有 10 - 5molKMnO4 即可显示出紫红色 ,与甲醛气体反应则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2MnO4 -+5HCHO +6H+ → 2Mn2 + +8H2 O +5CO22 测定装置 (见图 )    3 实验方法(1)KMnO4 标准液配制准确称取 1.5 80 0 g高锰酸钾 ,用少量水溶解 ,转入 10 0 0mL容量瓶中 ,定容 10 0 0mL ,取此溶液1mL ,稀释 10 0倍 ,即得到 1× 10 - 4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 ,保…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查阅大量资料后 ,做了一些制备三氧化硫的演示实验 ,通过比较 ,下面的实验具有现象明显、效果好、演示时间短等优点 ,而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现介绍如下 ,供同行参考 :1 实验原理SO2 +NO2 SO3 +NO2 药品、仪器98%硫酸、亚硫酸钠、铜片、浓硝酸、浓氢氧化钠溶液 ,反应仪器装置见下图。3 实验步骤( 1 ) 1 2 5mL烧瓶 (反应器)装入 2 0克无水亚硫酸钠 ,注射器 2中装入 98%H2 SO4 1 0mL;具支试管中装入 1克铜片 ,注射器 1中装入浓硝酸 5mL;广口瓶中装入浓氢氧化钠溶液 ;( 2 )按装置图连接好仪器 ;   ( 3)从注射器 1中…  相似文献   

8.
正一、从直观教学手段中形成化学概念许多学生在学习化学中发现很多基本概念特别是微观世界,摸不到,看不见,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尽量做到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看得真切,印象深刻,易于记忆.比如在教学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时,教师演示实验:(1)加热试管中的水至沸腾;(2)在研钵中研磨硫酸铜晶体;(3)在试管中加热硫酸铜晶体;(4)往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  相似文献   

9.
室温下淀粉遇碘会变蓝 ,这个现象常常用来鉴别碘或淀粉的存在 ,对此我们已经非常熟悉。如果向刚煮沸还未冷却的淀粉溶液中滴加数滴稀的I2 KI溶液 ,却会发现溶液没有变蓝 ,逐渐冷却后蓝色才渐渐出现。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淀粉遇碘会变蓝”与溶液温度有关。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快速、易做、有趣的小实验。一、仪器及药品5 0mL容量瓶 2个 ,2 5 0mL烧杯 2只 ,带塞子的小试管 2支 ,1 0 0℃温度计 1支 ,酒精灯 ,多用滴管 ;碘、碘化钾、可溶性淀粉。配制溶液A :在 5 0mL容量瓶中配制 2 .5× 1 0 - 4 mol/L的I2 KI溶液。配制…  相似文献   

10.
中学化学教材中关于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及加热条件下进行酯化反应的演示实验存在以下弊端 :1 .反应需加热。2 .反应过程中 ,整个反应体系都无色 ,对反应进程难以及时作出判断。3.乙酸乙酯与饱和食盐水 (或饱和碳酸钠溶液 )的界面不清晰。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 ,笔者利用无水硫酸铜对酯化反应进行了改进 ,收到较好的效果。1 实验原理CCH3OOH+ HOCH2 CH3浓硫酸CCH3OOCH2 CH3 + H2 OCuSO4 + 5H2 OCuSO4 ·5H2 O(蓝色 )2 实验过程在大试管内加入无水硫酸铜约 1g,无水乙醇4mL,冰醋酸 4mL ,振荡试管 …  相似文献   

11.
离子本来是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 ,但是采用适当的方法却可以观察到离子的运动情况。1 仪器、药品培养皿 (直径 11.4cm ,高 2cm ) ;烧杯( 10 0mL) ;硫酸钠 2 0g ;水 80mL ;铜片 ( 3 6cm×2cm) ;1号电池内的碳棒 1根 ;马蹄形磁铁两个 ;学生电源 (或干电池 4节 ) ;电键 1个 ;导线 3根 ;电烙铁、钢锯等。2 实验步骤( 1)将 2 0g硫酸钠加入 80mL水中 ,配制成溶液 ,再滴入几滴红墨水 ,使溶液呈红色。( 2 )将铜片弯成一个直径为 11cm、高为 2cm的金属圆环 ,焊上一根软导线 ,并将其置于培养皿中。( 3 )用钢锯截取 2cm碳棒 (…  相似文献   

12.
对学生实验后的铜氨溶液进行了回收处理,制备出了硫酸铜晶体,并对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作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3.
要制备一块有规则的大晶体硫酸铜,首先要制备硫酸铜晶种。其方法是:用蒸馏水和分析纯硫酸铜晶体配制一烧杯煮沸状态的近饱和溶液,然后将烧杯置于盛有热开水的面盆中(盖上表面器)让其自然冷却。开始出现晶种是在液体表面,慢慢长大下沉,过一会儿烧杯底上出现许多小晶体。小心取出晶体,选用形状完整的晶体作晶种,并用普通线扎牢作为下一步制备大晶体的晶种。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如果按照通常的制取方法及性质实验时 ,二氧化硫容易外逸 ,污染室内空气 ,影响师生健康。为此我们设计了全封闭二氧化硫制取与性质实验演示装置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实验用品广口瓶(1 0 0 0mL) 1只 ;分液漏斗 (5 0mL) 1个 ;具支试管 2 0× 2 0 0mm、2 0× 1 5 0mm各 1只 ;气球 1只 ;直角玻璃管 2根 ;胶塞 3个 (2个 3号 ,1个 6号 ) ;硬质胶管 2节 ;酒精灯 1盏 ;细线 40cm ;火柴 1盒。亚硫酸钠晶体 ;浓硫酸 ;品红试液 ;氢氧化钠溶液2 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 ).浓硫酸 ;B .亚硫酸钠晶体…  相似文献   

15.
1 氯与硫化氢反应实验在高中化学 (必修 )第一册实验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中 ,有一个比较氯和硫的性质实验 ,学生按教材方法操作 ,在氢硫酸中滴入氯水 ,往往看不到溶液变浑浊 ,看不到有乳黄色的硫析出 ,导致实验失败。若把实验方法改进为在氢硫酸中直接通氯气 ,则反应迅速 ,现象十分明显。具体做法如下。每组学生发给一支中号试管和带直角导管的单孔橡皮塞 ,在试管里装入 1~ 2 g氯酸钾晶体 ,再滴入 1mL浓盐酸 ,立即产生黄绿色氯气。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 ,把导管插入盛氢硫酸的小试管的液面以下 ,不一会儿 ,即可看见溶液由…  相似文献   

16.
1课的设计背景(1)寒假布置学生在家制作硫酸铜大晶体,最后以提交实验报告和实验产品作为成果;(2)根据学生的作品和实验报告,评选优秀作品;(3)归纳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实验细节、感想或感受,组织学生进行发言的准备;(4)针对实验探究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引导  相似文献   

17.
王永刚 《化学教与学》2012,(3):90+97-90,97
尝试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微型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硫酸铜晶体设计了两个微型实验:重量法测定硫酸铜晶体中水的含量、比色法测硫酸铜溶液的浓度。  相似文献   

18.
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进行探讨,说明了制备铜氨配合物晶体的试剂浓度和试剂用量的关系,用硫酸铜溶液所制备的铜氨配合物晶体的成分不单只是[Cu(NH3)4]SO4·H2O,而是[Cu(NH3)4]SO4·H2O与[Cu(NH3)4](OH)2·nH2O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原电池原理的实验时 ,通常运用电流计。经研究用小灯泡显示原电池原理的实验 ,小灯泡能够较长时间发光 ,现象明显 ,更有说服力。一、用小灯泡显示原电池实验1 Cu—Zn原电池( 1 )在酸性介质中用锌片 (长 1 0cm ,宽 3cm)、铜片 (长 1 0cm ,宽 3cm)、泡沫海绵、小灯泡 (普通手电筒用的 1 5V)、电线组成的原电池材料。在 1 0 0mL小烧杯里加入 40mL~ 50mL水 ,插入原电池材料 ,后加入 1 0mL浓硫酸 ,搅拌溶液 ,小灯泡徐徐发光 5s~ 1 0s,如附图所示。附图 Cu—Zn原电池照明灯示意待灯光熄灭后 ,如果 :①用药…  相似文献   

20.
例1(2004年上海卷)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配制5%食盐溶液时,将称量的食盐放入烧杯中加计量的水搅拌溶解(B)测定硫酸铜结晶水含量时,需用小火缓慢加热,防止晶体飞溅(C)测定未知NaOH溶液浓度时,酸式滴定管需用标准酸液润洗2~3次(D)配制0.l mol/L的H2SO4溶液时,将量取的浓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