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林兰香》中女姓亲属称谓词数量众多,包括血亲称谓、姻亲称谓和制度称谓。文章通过对《林兰香》中女姓亲属称谓词的分类研究,探讨其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林兰香》中的死亡叙事在推进情节发展、串联人物关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包括:联属人物,推动情节;收结人物,减少枝蔓;埋下伏笔,预示下文;善善恶恶,暗含报应;怀念往事,营造气氛。《林兰香》是从《金瓶梅》到《红楼梦》发展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从死亡叙事中也能看出《林兰香》的桥梁作用。《林兰香》死亡叙事更多的来自感伤、追忆、梦幻。  相似文献   

3.
《林兰香》产生介于《金瓶梅》与《红楼梦》之间,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存在着较大的艺术价值。本文分析了《林兰香》语言的艺术特色,进而能够对《林兰香》这部小说价值做深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林兰香》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难得的佳作。作品中对死亡的关注与思考,对现 世人生的冷静审视,在整个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本文从书中体现出来的儒、 道二家不同的生死观入手,对《林兰香》一书的深层意蕴加以阐述,力图揭示出《林兰香》在才子佳人小说 外表下潜藏的深刻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林兰香》中的"中和日助款良朋寒食节怜伤孝女"(第十八回)为例,从文化内涵、叙事特点、人物关系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对《林兰香》中出现的宴饮描写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6.
杨明贵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2):87-91,99
将中国近世世情小说从"艳情"和"才子佳人"的泥潭中拯救出来的《林兰香》,其文本叙述的感伤意蕴深处充盈着强烈的悲剧精神,而凝结和传导悲剧精神的的核心事件就是燕梦卿之死。燕梦卿之死使《林兰香》不仅具有了以"死亡"作为救赎途径的悲剧精神,也使《林兰香》获得了优于"艳情"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7.
《林兰香》的成书年代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者们对《林兰香》的成书年代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是在康熙年间;一种认为在道光或稍前;一种表示不能确定。本文从《林兰香·序》中所透露的“以不奇为奇”的创作思想及寄旅散人评点中13次提及“前明”这一现象,推断作者(或评点者)应生活在明末清初;又从评点中出现的康熙初期邵飞飞的诗句“马粪如香细细添”,推定《林兰香》的成书年代当在康熙初期的1676年左右。  相似文献   

8.
《林兰香》的内容丰富复杂,全书以明初开国功臣泗国公耿再成之支孙耿朗一家,自洪熙至嘉靖百余年的盛衰隆替为主线,相当全面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它在明清小说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联接《金瓶梅》和《红楼梦》的一节联系链。《金瓶梅》、《林兰香》和《红楼梦》写的都是家庭日常生活及其悲剧命运。《金瓶梅》主要写的是恶霸、富商、酷吏西门庆家的平庸而靡烂的生活;《林兰香》则主要写的是勋戚世家的生活;《红楼梦》写的是: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主要写贾家的“离合悲欢,兴衰际遇。”换句话说,《金瓶梅》写的是“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碎语”;《林兰香》写的是儿女“情怀”  相似文献   

9.
清代长篇世情小说《林兰香》中有多处死亡叙事,这些死亡叙事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据布局来看,死亡叙事多发生在下半部分,焦点人物正是小说主人公燕梦卿。在作用方面,死亡叙事在刻画人物形象、丰富审美意蕴、增强文化蕴含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林兰香》在世情小说中非常独特,有着突出的感伤色彩,这也得益于小说中的死亡叙事。  相似文献   

10.
由随缘下士编辑,寄旅散人评点的《林兰香》,是一部长期以来没有得到重视,却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有多方面价值的长篇小说。据陈洪先生考证,这部小说应该成书于清初顺治、康熙年间。《林兰香》虽为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却从内容和思想上颠覆了一般才子佳人小说的浪漫主义传统,在审美情趣、悲剧意蕴和对现实人生的思考方面,都远远超出了同类小说,向现实主义创作迈进了一大步。本文试从《林兰香》的内容主题和创作方法入手,分析其中体现出来的,不同于明末清初一般才子佳人小说的现实主义新转向。  相似文献   

11.
《林兰香》中有大量的宴饮描写,这些宴饮描写在揭示作品寓意、刻画人物形象、增强文化意蕴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在《金瓶梅》《红楼梦》的宴饮描写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林兰香》的叙事体例属于编年体,对时间的精确很用心,不过还是出现了几处时间、年龄的错误,现试为纠正。  相似文献   

13.
于植元校点的<林兰香>是该书的第一个简体字标点整理本,而且保留了批点和夹批,是现在研究<林兰香>最通行的本子,但这个校点本还存在一些疏漏之处,现对其进行补校,以求更精确地恢复小说的文字原貌.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宝钗出身高贵、品格端方,她与《林兰香》中的燕梦卿形象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她们德才兼备却有着的悲剧命运,在婚姻上她们都是不幸的。而二者又同而不同,她们在精神层面上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前者城府极深,后者则纯真未泯。  相似文献   

15.
八股文对清代小说创作具有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小说的作法上。明末清初的小说家多借用八股文的文法技巧作小说,出现了一批大量运用八股文法的小说文本,如《林兰香》等才子佳人小说。《林兰香》在写法上注重题文对应,运用了立局法、吊渡挽、股对法、代言法等多种八股文法,其他才子佳人小说亦多是如此。八股文法对小说创作具有积极意义,促进了清代整密、雅洁的文人小说风格的形成。在清前中期,八股文对小说发展的积极意义远远超过了其对小说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6.
《林兰香》中人物主体是贵族阶层,只有任香儿出身商户之家,同时是耿朗最宠爱的小妾。因为出身市民,香儿更具女性天然情韵,更能把握机遇,争取现实利益。然而,也正是因为出身市民,香儿在贵族之家备受压抑,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常年处于恐惧和焦虑之中,并于34岁早逝。就此而言,她的人生是喜剧也是悲剧。  相似文献   

17.
《林兰香》中的燕梦卿和《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均是我国古代世情小说中塑造的"全才"女子形象,她们知书明理、灵心慧性、美丽端庄、贤良淑德、善良可爱,犹如盛开在封建时代的娇艳的花,可随着时代变迁、造化弄人,她们的人生也如同夕颜一般凋零。本文通过二者人生悲剧的论述来解释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8.
《林兰香》是介于《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一部重要的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世情小说,它的叙事结构特点在世情小说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作用。从其布局艺术,包括"八进制"叙事安排、"散—聚—散"悲剧式结构安排、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以及详略得当的叙事时间安排等方面,分析它在叙事结构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燕梦卿和李纨分别是我国古代世情小说《林兰香》和《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虽然二人在书中所处的地位不同,性格才情不同,但人生境遇却颇多相似之处。“镜里恩情更哪堪梦里功名”,她们的人生均以悲剧收场。然而由于二书作者的思想寄寓有别,使得两部作品表现出不同的思想风貌。  相似文献   

20.
《林兰香》中的主人公燕梦卿的一生是以梦来贯穿的,通过燕梦卿在不同时候对梦的不同解释,揭示了她潜意识中具有的凌云之志,以及她的理想破灭的过程。本文运用精神分析学说分析燕梦卿的梦以及燕梦卿自己对梦的解释,从而得出燕梦卿生命悲剧的原因:理想追求与所处社会环境对女性的要求相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