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   (1)引导参与,探究新知。   ①教师用水果刀现场把一个苹果平均切成两块后问:这是多少个苹果 ?(师板书: 1/2)继续切后让 5个同学每人拿到半个苹果,再问:谁能根据现在的情形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2×5=5/2 (个)   ②师:请各组同学把课前分得的两个半苹果取出来,用水果刀把整个的苹果切开平均分给你们小组中的 5位同学。然后编出两道不同的除法应用题,并列出算式。   ③学生操作后小组汇报:   板书:5/2÷5=1/2 (个) 5/2÷1/2=5(人) (2)质疑问难,理解新知…  相似文献   

2.
【实录一】(除法的认识) 课一开始,教师出示:把8个苹果分为2份,怎么分?要求学生用准备好的圆纸片当作苹果进行操作。学生反馈:  相似文献   

3.
教学片段师你们认识分数吗?能列举一个常用的分数吗?生举例1/2、2/3、5/10…师这些分数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结合分苹果来说一说这些分数所表示的意思吗?生1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就是1/2.生2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的2份就是2/3.生3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5份就是5/10.师你们能说一说2/3各部分的名称吗?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教育界人人熟悉的画苹果的故事:大意是说,美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提上一袋苹果,一人分一个,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开始画苹果。结果,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像西瓜,第二次画出来的像梨,第三、四次画出来的才像苹果:中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只带一支粉笔,先对全班学生讲画苹果的注意事项,然后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示范,学生照着老师的样板画出来:结果,所有的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就像苹果(引白《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相似文献   

5.
(出示第一幅苹果图) 师: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述图意。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该怎样列式? 生:9+2=11(师板书)(出示第二幅苹果图)[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题目:商店运来桔子、苹果和梨一共320千克。桔子和苹果的比是5:6,梨的重量是苹果的3/10。桔子比梨多多少千克?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片段一】师一上课就在黑板上写出12。师:你们认识它吗?生:它是二分之一。师:对,读的时候从下往上读。12表示什么意思,举个例子说说你的想法?生:把一个苹果分成2份,每份是12。师强调"平均分",并板书: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12)。师:有谁再来举个例子呢?【评析】这节课教者不是从分苹果、分矿泉水开始,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8.
石会泳 《教师》2010,(1):125-126
偶然问看到这样一篇文章:美国小学生画苹果,老师拎来一筐苹果,由学生任挑一个去画;日本的小学生也是拿着一个苹果自己去画;而中国学生画苹果,往往是由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的苹果,规定先画轮廓、然后这边涂红、那边描绿。老师还要再三强调不要丽得不像……结果中国学生“克隆”的苹果最像!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上。我正在讲圆的知识.为了加深孩子们对圆的感性认识。我特意让孩子们从生活中举几个有关圆的例子。孩子们积极性很高。纷纷举手发言:太阳、镜子、车轮、苹果……我一一加以赞赏。正待深入。一个叫王伟的孩子高举着手发言:“老师。苹果可以是圆的.还可以是方的。”  相似文献   

10.
张俊 《青年教师》2005,(8):31-33
肖伯纳曾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相互交换苹果,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然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思想,那我们将同时拥有两种思想。”肖伯纳的话对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课堂交流”,尤其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1.
一 借助课文,切入主题 师:(出示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横切苹果可以看到里面的五角星。邻家的小男孩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相似文献   

12.
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8的分合”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8个苹果,在母亲节的时候,你准备怎样分这8个苹果呢?”  相似文献   

13.
莫让生成性资源悄悄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所滨 《江苏教育》2006,(3B):29-29
[案例1]一位教师教学工程问题.出示下题:一天,王大妈去水果市场批水果,苹果、梨一共买了8千克。她带去的钱如果只买梨可买15千克。如果只买苹果可买10千克。王大妈那天买梨、苹果各多少千克?学生解设苹果买来x千克,则梨买来(8-x)千克,列出下列方程解答:  相似文献   

14.
肖伯纳曾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相互交换苹果,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然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思想,那我们将同时拥有两种思想。”肖伯纳的话对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课堂交流,尤其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很大的启发。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5.
板块一:课前热身,图片导思 (出示:苹果落地的图片) 师:看到这张图片你会想到什么?  相似文献   

16.
1.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个苹果》,齐读课题。 2.师述:一个苹果对于我们来说再普通不过了,可是在抗美援朝的朝鲜战场上,在七天七夜没有一口水喝仍坚持作战的志愿军战士眼中,它却显得弥足可贵了。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思考:作者围绕一个苹果写了哪些内容?  相似文献   

17.
片段一 学习1/2--(两位同学分四个苹果,两瓶可乐,一只大蛋糕.) 师:你能帮他们分分苹果和可乐吗?  相似文献   

18.
肖伯纳曾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相互交换苹果,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然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思想,那我们将同时拥有两种思想。肖伯纳的话对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课堂交流”,尤其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很大的启发。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课堂交流,使学生真正能在交流中学会相互分享和赞赏。  相似文献   

19.
杜影 《江西教育》2004,(20):28-28
一位中国教师在美国看见孩子画出一个蓝色的苹果.美国教师只是对他笑笑.鼓励了一下便走开了.下课后这位教师问美国教师为什么不纠正他.美国教师很惊讶地说:“我为什么要纠正他?也许以后他会发明蓝色的苹果呢。而现在苹果是什么颜色,生活会告诉他的。”  相似文献   

20.
肖伯纳曾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相互交换苹果,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然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思想,那我们将同时拥有两种思想。”肖伯纳的话对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课堂对话”,尤其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