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时下的报刊上常看到一些纪念性文章的标题多用到“诞生”或“诞辰”这两个词.如:“纪念×××诞生一百周年”“纪念×××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一百周年诞生”“纪念×××一百周年诞辰”等. “诞生”,一是指“出生”而言.如:《后汉书·梁统传》:“皇天授命,诞生圣明.”宋代王珪《赐参知政事欧阳修生日礼物诏》:“诞生贤德,来辅圣图.”鲁迅《集外集拾遗·哈谟生的几句话》:“又值这两个文豪的诞生百年纪念.”二是泛指事物的产生.如:廖仲恺《史坚如石像开幕演说》:“但这个观念之诞生,实比数十万军队的势力还为难能可贵.”现代作家秦牧《〈长河浪花集〉序》:“新中国诞生了,人民中国出现了!”  相似文献   

2.
周晨 《出版参考》2016,(8):21-23
2003年上海新闻出版局组织了“中国最美的书”评选,至今成功举办13届.271部中国图书送到莱比锡这个国际舞台交流,展示了中国书籍设计的风采,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当代图书出版的现状.通过这些图书能看到当代中国出版物在纸张、印制、装订等技术指标的长足进步,也能看到当代书籍设计在审美尺度把握上的多元探索.在2016年度“世界最美的书”的评选中,中国两书获奖:《方圆——订单故事》、《学而不厌》分获一金一铜,这是中国书籍设计界收获的特大惊喜!也是自2004年《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获得金奖之后,中国参加此项活动以来历年取得的最佳成绩.  相似文献   

3.
近期的编辑学研究:点与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辑学研究,也许并不能说是发轫于80年代,然而却不能不说是自80年代才兴盛起来。编辑学一词,虽然已初见于50年代的书籍,但编辑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地位,也是在80年代才奠定的。其主要标志有三: 一、不仅出现了大批编辑学论文,而且出版了一批以“编辑学”命名的书籍。如《实用编辑学》(1987)、《编辑学论稿》(1989)、《编辑学通论》(1989)、《书籍编辑学简论》(1989)、《科技编辑学概论》(1989)等。并成立了“中国书籍出版社”、“书海出版社”等以出版编辑、出版书籍为主要任务的专业出版社。还出版了一批专业杂志如《中国出版》、《出版发行研究》、《编辑学刊》、《编辑之友》、《出版科学》……多种。  相似文献   

4.
工人日报从今年3月17日开始,在三、四版开辟了《五讲四美一百题》专栏,到11月10日,发表了整整一百题,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开展“五讲”“四美”活动,是向广大职工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的很好形式。但是,只讲大道理,不会有多少人感兴趣;板着面孔说教,可能还会引起人反感。怎样联系职工实际,深入、持久、细致地进行宣传?我们想来想去,决定开辟《五讲四美一百题》这个栏目,采用一事一议的形式。每个题目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选问题,二是典型事例,三是议论。从群众生活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一百年前的一个愿望──写在《画说<资本论>》出版之后史俊一百多年以前,恩格斯希望做一件“很好的事情”,那就是用生动的形式,通俗地再现《资本论》。今天,他的这个愿望在中国这个国度上实现了。由21世纪出版社出版的《画说<资本论>》用绘画形式生动地再...  相似文献   

6.
《出版史料》2007,(4):82-85
刘杲著《出版笔记》自序 这是我1997年以来的文字。 1996年,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出版文集》。作为“中国出版论丛”中的一种,书名是统一规定的,不由我定。“中国出版论丛”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和新闻出版报联合“选编建国以来国家出版行政管理机关部分负责同志有关出版工作的讲话、报告和文章,一人一卷”,共十一卷。我承蒙错爱,滥竽其间。  相似文献   

7.
最近读了两本中国出版史,感到很亲切,如逢故人。一本是宋原放、李白坚著,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印行的《中国出版史》,另一本是吉少甫主编,曹予庭、杨震方、周元高、顾承甫四人执笔编纂的上海学林出版社印行的《中国出版简史》。如果只凭书名猜想两书的内容和篇幅,会以为后者单簿,而前者详备,其实不然。《中国出版史》从“雕版印刷术发明前的文字传播”到“中西文化冲突中的近代出版事业”,时间上只写到20世纪初叶。书后有一篇宋原放编的《中国出版大事年表》,也只  相似文献   

8.
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出版事业,一定要牢牢抓住提高出版物质量这个中心环节。图书出版物对社会发展、对人类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具体地说,一本好书或一本坏书,对社会、对时代、对人们的思想、工作、生产、生活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影响?由此便涉及图书质量问题的意义。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源泉”。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知识就是力量”,书籍是知识的载体,是知识的一种重  相似文献   

9.
“本”探     
刘向(前77—前6)以前,“本”字无书籍义。《文选·魏都赋》“校雠篆籀”句,李善注引《风俗通》云:“按刘向《别录》:‘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雠也”。这是“本”字有书义之始。刘向这一段文字(下简称“向文”),后世谈目录版本校勘的多加引用。对“向文”中的“本”(下简称“向本”),或称为“书”,或称为“底本”。但对于“向本”究竟缘何而来,很少着墨。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据《读者导报》9月11日刊出的《文化生活的苍白与亮色——青年藏书忧喜录》一文透露,青年业余文化生活中的最大阴影——书籍受到前所未有的冷落。据共青团上海市委的一项调查,青年对书籍热情的衰退,突出表现为:一是购书不旺。“基本不买”的人有9.77%,“偶而买点”的人达48.52%,“经常购买”的人只有29.20%,“列为固定支  相似文献   

11.
《香港概论》的作者将香港概括为是“珍珠与垃圾并存的社会”。这是比较准确、公允的。作者沿着这条主线论述了香港的过去和现在,也预测了它的未来。1997年香港将回归祖国,这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一百多年前,是一个极小的渔村,而现在被誉为东方的“明珠”,在经济上出现了人  相似文献   

12.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一本好书是人生最珍贵的礼物。 未来出版社最近推出的中国少年“五自”丛书《跨世纪的一代》,便是送给少年儿童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相似文献   

13.
复本数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什么是图书馆藏书中的复本呢?有一种意见认为,“同一书籍的第二部,谓之‘复本’。”这个定义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它把复本的范围限定在“书籍”一种,实际上,书籍以外的期刊和其他出版物也都有一个复本问题。因此,应把“书籍”一词换成“书刊资料”较为妥当,也符合实际。第二,它认为同一书籍的“第二部”才是复本。这似乎不太确切。实际上,在图书馆的藏书中,在大多数情况下,“同一书籍”除了“第二部”之外,尚有第三部、第四部乃至更多部。《现代汉语词典》上说;“同一种书刊收藏不止一部时,第一部之外的称为复本。”这个定义比上一个定义前进了一大步。第一,它的范围从“书籍”扩展到“书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书籍浩若烟海,“为人作嫁衣裳者”古已有之。然而古代书籍的演革,古人的编纂方法、经历,古籍的成书过程,往往鲜为人知。了解古籍的编纂历史,无疑可以更加细致地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源流;借鉴古籍的编纂过程,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从而“古为今用”,繁荣社会主义的出版事业。《中国书籍编纂史稿》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应时编著出版的,它把书籍的形式和内容、考古发掘的实物和文献资料中的有关记载相结合,系统地阐述了书籍从产生到发展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央党校副校长龚育之撰文呼吁《捍卫科学尊严》(刊10月5日《理论动态》)。文章说,中国科协所属“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盟委员会”召开了“捍卫科学尊严研讨会”。研讨会在会场门口办了一个展览,陈列了许多宣扬迷信愚昧的书籍。这个展览可以说是大街小巷众多书摊上遍布的这类书籍的一个总汇,也是现在许多书店的一个细部。这么许多宣扬迷信愚昧的书籍畅销,会给我们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地方志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代编纂潮州方志今有据可考者记录如下:(南宋)潮阳图经[考据]一、《舆地纪胜》卷一百“潮州”在“风俗”、“鸭湖”、“桑浦山”、“瘦牛山”等引录了《潮阳图经》资料。二、《永乐大典》卷五三四三“书籍”有“新修《潮阳图经(古瀛乙丙集)》三百五十版。”《《舆地纪胜》有“《古瀛集》帙三,凡著述之关于州,常侯■命编为集”。知《潮阳图经》载于常■所编的《古瀛集》中。(淳熙)潮州图经二卷王中行撰常■序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修(注:常■,邛州人,淳熙元年潮知州)。I…  相似文献   

17.
读书     
上上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位斯在1999年出了一本“世纪之书”,从1990到1999,每年一个故事,主人公不尽相同,但都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当年的个人经历。内容涉及过去一百年来德国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 书名叫《我的世纪》,这个“我字  相似文献   

18.
新近,我欣喜地读到了中国书籍出版社建立后出版的第一本新书:阙道隆主编的《实用编辑学》(为“出版知识丛书”之一)。中国书籍出版社是专门出版“书籍专业”方面的出版社,可以说是全出版行业同志们“自己”的出版社。这家出版社的成立,预示着新兴的出版学、编辑学、发行学、印刷学的研究正在方兴未艾地发展起来。这部近30万言的《实用编辑学》,是由京沪等地出版部门的一些社长、总编和老编辑分头撰写的。这本《实用编辑学》不但从理论上阐述了编辑领域的内部规律,而且对编辑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和具体方法也详加论述。不仅谈了图书编辑工作的一般  相似文献   

19.
1989年5月     
5月2日在莱比锡开幕的“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上,中国“朵云轩”出版的《十竹斋书画》获得“国家大奖”。此外,中国还获得3枚金牌,1枚银牌和2枚铜牌。在开幕式上,莱比锡市长还向中国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艺术系主任余秉楠教授颁发了国际上最重要的书籍艺术奖之一“谷腾堡奖”。 5月4日《邓颖超——一代伟大的女性》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20.
针对近年来很多公众人物在公众场合由于缺乏文化通识而引起的尴尬,中国书籍出版社组织了一批学者、专家围绕“纠错”这一视角推出“文化纠错”系列丛书,赢得读者欢迎。本届书博会上,中国书籍出版社特邀该丛书第一本《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的作者郭灿金教授举行“纠错”讲座,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对“跳槽”、“佳人”等一些我们身边的文史知识进行了一次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