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设计思维”在国外公共图书馆的运用已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国内公共图书馆也逐步尝试运用和推广“设计思维”,其中,开展“设计思维”培训是在国内大范围推广“设计思维”的有效手段。文章以“图书馆中的设计思维”研修班为例,从培训的难点入手,提出国内开展“设计思维”培训应注重培养本土导师、循序渐进地将培训常态化、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模式以及注重对优秀案例的总结和分享。  相似文献   

2.
文章集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于一体,通过思维重塑、组织变革、效能提升、跨界融合、功能拓展等若干维度,分析公共图书馆在"互联网+"理念引领下创新发展的新探索、新思考。  相似文献   

3.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千禧一代与公共图书馆"报告在综合2012-2014年累积调研资料的基础上,以16-29岁较年轻人群为研究对象,集中分析了千禧一代的公共图书馆使用模式,及公共图书馆在其生活、社区中扮演的角色,该报告对国内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数字化高度发展的大背景下,公众对于文献资源获取的成本和难度正在逐渐降低,对于图书馆的依赖正日趋减弱,公共图书馆利用新技术,对传统服务实施转型升级已成为大势所趋。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国内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的一个典范。本文基于对"创·新空间"馆员的调研访谈,对"创·新空间"的缘起、起步、发展等多个阶段进行了全貌展示,并对"创·新空间"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思考以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揭示,为公共图书馆服务转型升级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材料。  相似文献   

5.
对“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现状做出深入分析,从创新理念和创新途径两个方面对现阶段公共图书馆的创新转型做出分析,最后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进行展望。“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创新服务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努力使“互联网+”成为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创新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湿"在本质上就是存在于社会网络中的一种爱,公共图书馆建筑的"湿"性是指公共图书馆建筑的人性,"湿"性化也就是人性化。在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建筑的"湿"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建筑设计的"湿"化主要体现在公共图书馆的选址、外部造型、内部装饰、功能设计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公共图书馆在文旅深度融合的环境下,如何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做到以文养旅,以旅兴文,这势必成为公共图书馆今后发展的思路。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公共图书馆+民宿"模式的时代价值,并以桐庐县图书馆与民宿合作为例,论述了该模式在建设过程中,运营模式、实施成效以及存在问题,并从"统一规范管理、开展阅读活动、挖掘地方文化底蕴与加大政府扶持力度"4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为文旅融合的创新发展提供可鉴经验。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各地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的大背景下,以宝鸡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制度创新历程为例,探讨了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道路选择和制度设计问题.研究发现:推进制度创新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馆点线制”是符合宝鸡市等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际的一个综合性制度设计方案;我国区域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制度设计应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整体创新、简易可行的理念.参考文献20.  相似文献   

9.
"第三文化空间"概念是在"第三空间"理论基础上的延伸与创新,并且更能表达公共图书馆的文化特质,营造公共图书馆"第三文化空间"很有必要。探讨了营造公共图书馆"第三文化空间"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公共图书馆的性质、服务功能和核心价值三个方面论述公共图书馆的"第三空间"属性,并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发挥好"第三空间"功能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苏州图书馆及苏州各区、市公共图书馆的讲座活动为中心,分析了公共图书馆讲坛设立以来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探讨了改革、创新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的若干可能途径,提出了积极打造公共图书馆讲座活动"新时代版"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公共图书馆"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及所坚持的原则,并结合沈阳市图书馆探索服务供给创新模式的具体实践,诠释了公共图书馆的"供给侧"改革是建立在普惠化、精准化、常态化服务基础上的以读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读者提供更多精神文化产品的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13.
公共图书馆“用地”与“建设”主要指标解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和<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顺应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体现了"以人为本"、"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原则,确立了以"服务人口"为基本依据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四类指标: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分级指标;公共图书馆设置、布局和用地指标;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和藏书量、阅览座位数量指标;公共图书馆用房项目设置和分区面积指标.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4.
我国"模拟联合国"活动存在发展不均衡、功利化趋势严重等问题。公共图书馆开展"模拟联合国"活动具有以下现实意义:开启"全民教育"、"公民外交"新纪元;提供交友平台并促进图书馆实践其第三空间功能;以创新型"体验式阅读"促进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公共图书馆开展"模拟联合国"活动,可从以下路径入手:注重馆校、馆社多元合作;深挖馆藏资源并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寻求自主与公益相结合的资金支持;搭建反馈与交互机制相融合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5.
张铁 《图书馆》2015,(3):13-16,55
中国专门的图书馆基金会缺乏,不利于公共图书馆争取社会资源。建议成立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基金会这一全国性公募基金会,打破乡村公共图书馆经费投入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机制,为形成"乡镇政府+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基金会"的建设模式创造条件;通过搭建平台、设计项目的方式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与发展。其发起人可以是文化部,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国家中心,全国各省级图书馆联合,具有明确的公益使命。  相似文献   

16.
张军  李波  洪瑶 《图书馆》2023,(12):97-1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提出,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任务[1]。在“双减”背景下,开展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文教合作”研究既是对新制度的响应,也是实现公共图书馆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的基础。文章以长沙市“青苗计划——阅读,一个都不能少”馆校共建活动为实践模型,介绍了公共图书馆创新利用阵地服务资源、开展阅读推广服务、推进全民阅读良好生态建设的情况,并给出了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时期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时期,业界和学界围绕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理论和实践展开诸多讨论。本文从四个方面回顾“十一五”时期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成果:(1)服务理念的研究和践行;(2)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创新;(3)新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4)公共图书馆法规、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18.
"青番茄"网络图书馆的发展给传统的公共图书馆带来了全新的观念冲击与现实的影响,本文对青番茄网络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各自的优劣势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应对网络图书馆的冲击,公共图书馆必须更新理念、创新服务,完善图书资源共享的总分馆制度以及推广网络化的配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9.
4月1日至4日,2005年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理论研讨会在云南省腾冲县召开,来自全国16个省市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的代表共80多人。围绕“服务、创新”这一主题,就促进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的改革、发展与深化服务,促进中西部地区图书馆之间的不断交流与合作,以及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共同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的深度信息化阶段已经开启,这不仅让人工智能技术再次兴起,正在创造一个智慧时代,也正在深刻改变甚至颠覆人类的阅读行为,一个大阅读时代正在到来。在这样的大阅读时代,面临着创新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公共图书馆可以用设计思维进行建设,从硬件到软件都可以用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来建设;公共图书馆还可以用连接战略不断发展,把人与人、人与知识、人-空间-知识以及图书馆的实体空间与网络空间连接起来,公共图书馆可以实施阅读+和图书馆+战略的本质原因是阅读具有无所不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