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新趋向及心理成因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宗教信仰呈现以下新趋向:第一,自认为信教的学生人数比例逐渐上升:第二,信仰的盲目性;第三,宗教暧昧现象比较明显等。本文对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心理成因进行了探析,认为大学生求知欲较强、追求新事物等个性特点容易对宗教产生兴趣;宗教具有心理调节的功能,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在现实冲突下寻找心灵寄托的心理需求;宗教的接纳与包容,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心理需求是引致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三大心理成因。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和谐与自我接纳二者的关系。采用自我和谐量表、自我接纳量表对179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自我接纳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和谐与自我接纳水平整体上有待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总均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子在生源地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自我的刻板性因子在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接纳总均分及自我评价、自我接纳因子在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和谐与自我接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自我和谐得分越高,自我和谐水平越低),并且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和谐对自我接纳存在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和谐对自我接纳有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89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对同伴接纳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同伴接纳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存在着显著相关,高学业成绩水平、中学业成绩水平的大学生与低学业水平的大学生的同伴接纳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并结合访谈和文献资料整理等方法,通过对男女大学生自我接纳人格特质的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人格在自我接纳能力结构上分别表现为:自我性格接纳、自我性别接纳、自我社会性接纳和自我发展性接纳。其强度水平依次表现为:性别接纳、性格接纳、发展性接纳和社会性接纳,且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接纳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春阳 《职教论坛》2008,(12):44-46
采用自我接纳问卷(SAQ)对四川省三所高职院校32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1)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总SAQ、自我评价因子、自我接纳因子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性大学生在总SAQ、自我接纳因子、自我评价因子上均高于女性大学生,并且男女大学生在总SAQ与自我评价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是否独生、专业、来源地、年级等变量在总SAQ、自我接纳因子、自我评价因子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女大学生自我接纳和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运用问卷测验、深入访谈法二相结合,调查研究了大学生自我表现接纳的现状,自我接纳和人际关系之间的相关,并进行了性别和年级差异的比较,分析了影响女大学生自我接纳的因素。结果表明:1.在自我接纳各量表尺度上,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和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更接纳、同时更不排斥成功的、有优点的自己,更排斥失败的、有缺点的自己。从年级状况来看,一、四年级自我接纳程度相对较高,二、三年级相对较低,三年级是自我接纳的低谷。女大学生自我接纳的过程经过:自我夸大阶段、自我降值阶段和初步的自我接纳三个阶段。2.人际关系即一个人对人的态度及和父母、老师、朋友之间的关系,它是影响女大学生自我接纳的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3.影响女大学生自我接纳的主要因素有:成长路上成败的经历及对此的看法和行为上的反应;来自父母、老师、朋友的态度和评价;一个人精神上的独立性和主见。  相似文献   

7.
为使普通高校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的高等融合教育,笔者对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健听大学生对听障大学生的接纳态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健听大学生在与听障大学生的沟通交流方面和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接纳态度较消极;对听障大学生的能力、权利的态度是积极、肯定、乐观的;被调查者的专业、性别以及与听障大学生的交流程度对接纳态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静 《时代教育》2010,(9):293-293
自我接纳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接纳有利于更好地认识自我。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针对大学生自我认识水平有限,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从而促进大学生自我认识与接纳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自我接纳是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个体实现自我客观化的前提,也是获得健全人格的重要条件之一。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自我接纳关系到他们未来能否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本文从自我接纳的含义、阻碍大学生自我接纳的各方面因素以及大学生自我接纳的重要意义三个方面予以阐述,以期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自我接纳是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个体实现自我客观化的前提,也是获得健全人格的重要条件之一。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自我接纳关系到他们未来能否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本文从自我接纳的含义、阻碍大学生自我接纳的各方面因素以及大学生自我接纳的重要意义三个方面予以阐述,以期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法调查听障大学生自我接纳与人际信任的关系发现,听障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独生子女听障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听障大学生,城镇户籍听障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显著高于农村户籍听障大学生,家庭支持在各人口学变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自我接纳与家庭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支持与人际信任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接纳与人际信任呈正相关;家庭支持在自我接纳和人际信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基于此研究结论,建议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家庭及专业人员的支持作用,构建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支持体系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自我完美主义倾向与大学生自我接纳能力具有一定的联系,对其自身的发展也具有较大影响。本文采用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自我完美主义总体与自我接纳总体和自我接纳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自我完美主义倾向总体上与自身发展状况呈负相关,其中高标准的倾向与自身发展状况负相关达到了显著性水平;且低分组的自身发展状况得分优于高分组。  相似文献   

13.
从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实状况、大学生的宗教价值观切入,客观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特点以及宗教信仰带给大学生的影响,提出了对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实施正确引导的策略与方法,这对于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宗教信仰问题,抵制各种形式的宗教渗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我接纳问卷,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以某高校400名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来调查大学生人际关系及自我接纳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一、大四学生人际困扰程度较大二、大三学生严重,自我接纳与人际关系困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问卷法调查不同人格大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参观、心理游戏、项目实操的接纳程度。探讨如何采用更好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研究表明,大学生对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接纳程度受到学生人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儿女、是否学生干部等方面对高职学生自我接纳状况进行差异性研究,并对自我接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方法:采用自我接纳问卷(SAQ)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几所高职院校的551名学生进行测量。结果:高职学生总体自我接纳得分为41.58±5.38(M±SD)分,自我接纳因子得分为22.14±3.62(M±SD)分,自我评价因子得分19.44±3.33(M±SD)分;自我接纳总分与父亲拒绝、否认维度呈显著负相关(r=-0.42,p<0.01),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r=0.40,p<0.01)。结论:高职学生总体自我接纳情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农村生源、非独生子女和未担任学生干部的高职学生自我接纳水平偏低;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不利于高职生的自我接纳。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大学校园也出现了宗教的身影。大学生多以宗教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来理解宗教,而西方敌对势力也是利用宗教的文化属性来进行渗透。因此,从宗教的本质出发,对宗教进行分析,向大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宣传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能够使大学生正确地解释宗教现象和分析宗教文化,正确地认识宗教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位置,理性地看待宗教及其信徒,以促进校园和谐、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宗教信仰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大学生对宗教有了更多的了解机会,在宗教信仰上也呈现了一些新的态势。山西高校的统战工作应该将这一部分信仰宗教的学生纳入,作为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研究。本文所指的信仰宗教大学生是指少数民族学生、有宗教背景的学生以及在高校中开始信仰宗教的学生。这些青年大学生应该被纳入高校统战对象符合统一战线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群体是各种思想竞相争夺的重点人群,其中宗教的影响尤其值得我们高度重视。部分大学生对宗教态度暧昧甚至信仰宗教,其中的原因是多维复合的,学界的已有研究涉及到心理学、宗教学、教育学等多个视角。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宗教首先表现为一种传播行为,从传播学视角探析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我们发现:宗教文化传播内容的强吸引,宗教文化传播途径的全覆盖,宗教文化传播策略的高度灵活,共同营造了有利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环境和条件。基于此,有必要从规范宗教文化的传播内容,监管宗教文化的传播途径,加强对大学生参与宗教事务的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20.
回顾百年西方宗教心理学的研究历程,在科学主义研究理念的强势影响下,宗教心理学的研究始终呈现出一种"去宗教性"的研究倾向,即将宗教心理现象的研究化约为对世俗心理现象的探讨,并由此造成了宗教心理学研究的无序、纷乱、零星和琐碎。唯有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承认、接纳并尊重宗教心理现象所固有的"宗教性",宗教心理学研究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