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模仿,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手段,也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养育孩子,也应从培养模仿能力做起。一、早期模仿能力培养孩子出生几个月后就开始模仿各种动作。接近周岁,开始模仿成人的语音。周岁以后,则开始模仿成人的各种典型的动作和语言。1~3岁,是孩子模仿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这  相似文献   

2.
模仿是人类的天性,爱模仿是婴幼儿的学习特点。特别是宝宝到了两三岁,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往往超乎你的想象,而且好的、坏的他都会学。一旦发现他认为有趣儿的行为,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去模仿。宝宝的语言能力、待人处世的方式,都是从这些模仿中慢慢积累起来的。没有什么能逃得过宝宝那双探究世界的眼睛,他们学习小伙伴的行为,模仿周围人的行为,甚至学卡通  相似文献   

3.
邵洁  镜子 《家庭教育》2005,(1B):28-29
您知道吗?心理学家把婴儿从成长中获得好奇,愉快,惊奇,厌恶,痛苦,愤怒,惧怕,悲伤等10种情绪,称为基本情绪。基本情绪从宝宝出生至1岁时都已发生。比如1岁的宝宝已能察言观色,有人发怒,他会不安并想离开;妈妈对别人亲密,他会表现出嫉妒……这些神奇的能力虽说与生俱来,但需在后天的环境里发生发展,而情绪发展是宝福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你母善于察觉宝宝的情绪,并正确地引导宝宝的情绪向积极正向发展,便能让宝宝在快乐和信任中成长。  相似文献   

4.
李元宁 《母婴世界》2011,(11):16-17
同步性是指两个人交流时的动作和表情能形成互动。一个文化圈里的人共同使用的动作和表情就体现了同步性。生活中,宝宝可以通过模仿家里人的身体动作、表情以及说话的态度等,这样,宝宝长大以后的说话方式和表情就会越来越像家里人。这就是在相互影响中产生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5.
参考标准温馨提示语言能模仿成人的发音。能听成人讲话,理解成人说的话。愿意和成人一起说儿歌。会独自说4-5个字的句子,但不太流畅。能安静地听成人讲简短的故事,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喜欢唱歌,能随成人唱简短的歌曲。能随音乐的节奏随意表演。喜欢模仿成人的表演动作。能根据画面单一的图片,回答成人提出的问题。特别喜欢看画面清晰、颜色鲜艳的图画。这时的宝宝语言发展进入了加速期,因此,成人对宝宝的活动应多关注,并多和他说些与其活动相关的话。平时,成人要多和宝宝说话、唱歌、给他讲故事。在与宝宝沟通的过程中,成人要多使用活…  相似文献   

6.
nika 《母婴世界》2011,(12):89-91
宝宝出生后几个月模仿能力就开始萌芽并发展了,标志着他和周围的人有了一种关联,正是这种关联沟通了宝宝自我世界和外面世界。专家发现:越早懂得模仿的宝宝越聪明。也许模仿能力正是宝宝通往成长的魔杖呢!  相似文献   

7.
模仿是婴幼儿先天具有的一种学习方式,婴幼儿正是通过模仿融入世界,获得发展的。模仿是婴幼儿发展的起点,也是婴幼儿创造的开端。0-1岁:别以为我学不会成长阶梯1心理学家曾认为,出生几个月的婴儿还不具备模仿别人行为动作的能力。但近年来的许多研究发现,当婴儿呱呱落地时,他们就能模仿成人的行为了。人们发现,婴儿的智力水平和实际能力比我们先前想像的要大得多,婴儿的模仿能力超出我们的想像。点点的自画像经历了漫长的旅程,我终于到了这个陌生的世界。哎呀,那么多人围着我,个个都笑眯眯的。我也想笑,可是脸部的肌肉好像不听使唤,我不由得…  相似文献   

8.
<正>蒙台梭利认为,模仿成人的动作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模仿是儿童从语言到社会能力等各方面技能发展的必要途径,成人尊重儿童在这个时期自主模仿的欲望,才会有利于他的成长。而作为幼儿园教师的我们,是幼儿心智的启蒙者,自身的行为对幼儿来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幼儿教师才能正面地教育、影响幼儿。一、"以身立教"的重要性1.幼儿的模仿性决定了幼儿教师要以身立教。  相似文献   

9.
侯晓雁  嘉木 《父母必读》2011,(1):106-108
模仿是孩子的一种内驱力,是他自发性的一种学习认知的方式。宝宝对小动物有种天然的亲近感。而动物的运动和活动特征又是最能展现出来的。在模仿各种小动物的游戏中。孩子可以对语言、动作甚至情绪进行模仿.同时也是一种爱心培养。增强孩子的触觉.感观觉。  相似文献   

10.
模仿游戏     
游戏一:模仿他人适合年龄:1岁-2岁的宝宝游戏过程: 1哥哥、姐姐、爸爸、妈妈,或者邻居,都可以成为宝宝的模仿对象。2父母可以开发宝宝的模仿本能。宝宝并不完全能模仿某人的动作,但可以创造性的模仿。3如可以拍拍膝盖、敲敲地板、打大椅子面、蒙上眼睛、张大嘴或边唱歌边左右摇头等,这样宝宝能了解身体的各部位的名称及各自运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孩子的世界是模仿的世界。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模仿是他们最初认识世界的手段,也是他们掌握实际生活知识的基本形式。正是在模仿成人的行为过程中,儿童才从“生物人”发展成为“社会人”。儿童时期模仿心理的发展存在以下几个特征: ①从盲目的模仿到有理由的模仿五岁以前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会产生强烈的兴趣,见到别人干什么,就想学什么。例如,看见妈妈烧饭,就模仿妈妈烧饭的动作;看见民警叔叔指挥交通,也学样子指挥交通。  相似文献   

12.
在要求创新的今天,讨论“模仿”问题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但心理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模仿是动物界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手段,也是人类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它对于个体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提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曾指出,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好模仿,并强调应根据这一特点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为此,我们首先要了解幼儿模仿能力的发展特点。一、0岁~2岁对简单动作的“有样学样”近年来的众多研究证实,新生婴儿也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如有的研究发现,仅仅两三周大的婴儿能模仿成人的吐舌头和张嘴动作。6个月…  相似文献   

13.
宝宝的本事:一出生就具有抓握反射,他可以紧紧抓住东西不放,大约到第二个月时,这种先天的抓握反射消失,宝宝够物体的动作减少,抓握能力也不如以前,这预示着宝宝很快就能学会自主地用小手够物了。  相似文献   

14.
宝宝的成功之旅——走路、跳跃和跑步似乎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而对于精细动作的开发,比如手指抓握,腕部运动等能力,我们则要倾注更多的精力。精细动作能力的开发能为大动作能力的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开发宝宝的精细动作能力呢?首先,父母要有耐心的态度,不要因为宝宝的“笨拙”,而失去耐性,出手帮忙。你要做的是,给宝宝足够的时间和锻炼的空间,让他自己尝试各种新鲜的事物,比如穿衣服(看他把扣子塞进扣眼),吃早餐(给他一片面包,一瓶果酱和一个果酱匙,看他自己忙吧),让宝宝在稍许成就感中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5.
跑、跳是基本的运动能力。宝宝的智能发育与运动能力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让宝宝的各种能力能顺利发展,1~2岁开始就应该让他尽情地跑、跳。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像公园、运动场等,让他随心所欲地跑。只要不太危险,尽量别限制他和大家一起玩。利用亲子间的肌肤接触,帮助幼儿扩大运动能力。宝宝在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鼓励下会尽情地活动身体。加些变化,让全身活动,不要始终做同样的动作。以前流行的一些游戏,像骑马、飞天等,不但可以训练宝宝全身的平衡感,大人也能借此弥补不足的运动量。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婴幼儿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关注.家长早教意识的提高及其积极主动的参与早教机构相关活动,为婴幼儿的潜能开发及早教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我们该怎么理解宝宝的早期教育呢?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潘洁教授所说的那样,在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中,父母和亲情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尤其对于3岁以前的孩子来说.父母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悉心照料本身就渗透着许多教育因素,比如语言对话、情感交流、动作模仿、穿衣吃饭等.可以说,我们对宝宝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教育"活动.宝宝是在和我们的接触中,接收着各种生活和成长的基本信息,包括动作触摸、情绪情感、语言沟通、自主控制、人际交往和智力开发等.这些过程都需要家长有意识的约束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笔者主要从探讨0--3岁婴幼儿(宝宝、孩子)家庭早期教育的意义入手,从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提出自己粗浅的建议,以期为宝宝营造丰富多彩的成长氛围.  相似文献   

17.
<正>1共情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心理能力之一。为了理解周围的同伴,人类拥有了觉察和理解他人情绪并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这就是共情能力。它不仅是个体产生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动机,还是道德行为的基石。小朋友从小与父母等监护人进行真人互动,从中学习到如何理解他人的情绪。婴儿从出生起似乎就准备好与照料者进行联系,会做出一些吸引照料者的面部表情或动作,照料者的行为也会与婴儿的行为同步。比如,母亲会夸大自己的面部表情、减缓做表情的速度、与婴儿互动时保持更长的视觉接触等。  相似文献   

18.
季磊 《母婴世界》2008,(11):48-49
当宝宝逐步跨入人生的第四个月时,他在语言、动作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迅速的提高,特别是当爸爸妈妈和宝宝进行亲子交流时,宝宝的反应越来越明显。此时若增加和宝宝接触交流的机会,宝宝便可在模仿中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  相似文献   

19.
与成人一样,幼儿也能利用喜、怒、哀、乐等表现情绪的方式表达他们的需要和愿望,调节他们与其他人之间的社会距离。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通过对500名婴儿的观察研究提出:婴儿从出生到3个月末就有欲求、喜悦、厌恶、愤激、惊骇、烦闷等6种情绪反应,到2岁时,则有对人的亲热、尊敬、同情,对事物的好奇、羡慕,对评价的惭愧、失望,以及恐惧等20多种情绪反应。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情绪进一步分化和发展,由其基本的生理需要是否获得满足,逐渐地发展成为带有社会内容的情绪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很多新手妈妈觉得宝宝天生就会吮吸乳头,那么,使用杯子和吸管也应该是无师自通的事情。实际上,宝宝从出生时起就有吸吮母乳的反射本能,这种哺乳反射会随着宝宝大脑的发育而消失。而使用水杯和吸管的能力却是需要宝宝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通过接触勺子、杯子等,一点点习得的。专家解释,宝宝使用杯子和吸管的能力是随着舌头的动作以及口腔技能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如果父母忽视了让宝宝一步步地练习使用杯子的过程,那么可能会影响到宝宝"吸""喝"等口腔技能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