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学界在分析孟子"不动心"思想时,多强调其与北宫黝、孟施舍、告子的区别,而忽略了他们的内在相关性。其实,孟子的"不动心"最初表现为心理层面的胆略和勇气,故有"养勇"说;继之表现为对道德根据的内在反思,故有"仁义内在"说;最终表现为修养功夫上的"养气"说,以及"上下与天地同流"的精神境界。这与北宫黝、孟施舍、曾子、告子等人的思想不仅有别,也有关联。  相似文献   

2.
孙思邈和司马承祯是中国养生史上的两位著名人物。他们一个从医学角度研究养生,一个从道教角度研究养生。角度的不同,导致了他们思想的差异性:比如对于养生的目的,孙思邈认为在于长寿,司马承祯认为在于做神仙;又如对于实现目的的手段,孙思邈认为在于养性,司马承祯认为在于得道。然而,他们毕竟都是以“养生”为其研究对象的,因此这又决定了他们在某些方面具有同一性:比如在如何以静养生的问题上,孙思邈主张“安神练气”,提出了“五对七候”的修炼理论,司马承祯主张“安心养气”提出了“五渐门七阶次”的修炼理论;又如在如何以动养生的问题上,孙思邈提出了熔导引、行气、按摩于一炉的主张,司马承祯提出了要配合梳头、叩齿等进行导引活动。  相似文献   

3.
试论孔子“孝”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孔子学说的“仁”“礼”思想研究极多.而于孔子之“孝”则论及甚少.事实上.“孝”与“仁”“礼”一样.也是孔子学说的重要概念,知“仁”知“礼”也应知“孝”;而且,经过长期的嬗变、发展和积淀,“孝”已成为中国文化的稳定因素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和影响.深入探讨这一思想,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孝之涵义何谓孝?善于因材施教和启发教学的孔子,很少径直界定其义,而总是随机指点孝的丰富内涵.总而观之,孔子之孝是对父母生前延及死后的一贯之道.其主要涵义为:(一)生前之孝:在物质生活上赡养父母,在精神生活上敬爱父母.把对父母的物质生活之养和精神生活之养结合起来.这是孔子之孝的基本合义.  相似文献   

4.
哲学·哲学史·伦理学文化“公共性”的诠释视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合法性”问题袁祖社(3,5)现象学之惑:对“纯粹与不纯粹”之争的解绎张再林,李重(3,11)罗蒂的进步与儒家的真理[美]黄勇(3,18)论早期先秦儒学的养气说与养性说丁四新(4,23)以普遍诠释超越还是以超越架构普遍———朱子哲学理路的再反思丁为祥(4,30)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本位”特质与民众“公共精神”的缺失———立足于现代普遍主义的公共性社会信念的反思袁祖社(5,31)传统伦理与和谐社会中国公民人格建构邵龙宝(5,43)儒家伦理中“仁”的模式与现代公民意识周国文(5,50…  相似文献   

5.
高深 《职大学报》2014,(6):20-23
学术界对于墨子“尚同”说一般持两种对立的观点,即一派主张“尚同”专制说,另一派主张“尚同”民主说。我们认为,这一论争主要源于对“专制”概念的抽象化理解和墨子“尚同”说的复杂性。墨子“尚同”说既有“专制”又有“民主”,然而这两者皆非“尚同”说的本质所在,其本质是超越人治的神本主义,即“尚同”说的本质在“尚同于天”,其价值也就在于此。另外,通过与基督教“合一”理论进行比较,指出墨子“尚同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二十多年前,梁东汉先生曾根据形符的表义功能,把形声字的形符分成两大类:一是“表示类属”的;二是“表示意义”的。这样分,显得太宽泛了,特别是第一类。梁先生本人也说:“第一类所表示的类属只是一个粗疏的范围,它只能表示总类属的性质。”可是,近三十年来,人们对形符表义功能的分类,基本上还束缚在梁先生那个“粗疏的范围”内。笔者有感于这种现状,参考前贤成说,根据形符在形声字中表义功能,试着将形符分成四个大类:一是“标类形符”,二是“相关形符”,三是“比况形符”,四是“标义形符”。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就佛家养生思想关于人体健康的观点进行了解读,结果表明:佛家先哲的养生思想与现代人追寻的健康理念有很多相同点,它主张的养心、养形、养气与现代体育主张的自我身心调节、和谐自然、适度体育运动相一致。将佛家特有养生思想批判地吸收到现代体育养生实践中对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公民的个体素质提高和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语·周语》:“景王二十一年,将铸大钱。单穆公曰:‘不可’。”“今王废轻而作重,民失其资,能无匮乎?若匮,王用将有所乏,乏则将厚取于民。民不给,将有远志,是离民也。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有至而后救之,是不相入也。可先而不备,谓之怠;可后而先之,谓之召灾。周固赢国也,天未厌祸焉,而又离民以佐灾,无乃不可乎?”单穆公主张“民患轻,则为作重币以行之,于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若不堪重,则多  相似文献   

9.
思辩逻辑认为逻辑的研究对象是思维或语言;而客体逻辑则主张逻辑科学研究独立于人的认识的客观世界原本具有的客观的逻辑结构和规律。剖析“说谎悖论”的关键是鉴别“命题”及其“真假”的标准:思辩逻辑认同语言标准;而客体逻辑则坚持客体标准。“说谎悖论”的真相是:向壁虚构的构造们不要物证、不顾时空地将几个同音同形然而不同义的语句叠合在一起,从而将语句的“虚”与“真假”根本不同的值纯思辩地混沌杂揉。从实事求是的客体逻辑出发,任何人构造不出任何一个在事实上满足“自我悖反”的“悖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无真史说”是西方的一个偏见,主要盛行于18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前半期。它是西方人在中国相关知识不足的背景下,以西方传统历史观和思维方式理解中国历史的产物。西方传统历史观的主流,是以特殊性、变化性作为历史的属性,而将一般性、稳定性排斥于历史认知的范围之外。16、17世纪之后,西方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并以充满活力的面貌迈入近代,中国社会则进入一个相当长的缓慢发展阶段。中西方不同的历史发展状态给当时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影响下,这种印象扩大为对立的两个极端,而中国历史的零星片段知识为西方人将中国描述为与其自身有别的“他者”形象提供了依据。19世纪在西方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在以历史感见长的西方学者心目中,中国作为“没有真历史的国家”的形象最终定型。“中国无真史说”根源于西方的文化偏见,本质则是欧洲中心主义。只有从中华文明内在的发展逻辑入手,深刻揭示和阐释中国历史的独特道路、丰富内涵以及鲜明特质,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话语体系,掌握讲好中国故事的主动权,才能摆脱欧洲中心主义的陷阱。  相似文献   

11.
军人血性的培养是保持军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实战格斗对抗为出发点,通过在实战格斗训练中对勇气、杀气、豪气、风气等军人血性的培养,来提升我军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的生态美思想--孟子、庄子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时期,孟子以生态美比喻人性善,认为生态美是自然界的本来面目,生态丑是人为破坏的结果.生态美的特征是绿色,其本质是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要保护生态美,就必须制止人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庄子力图摆脱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局限,强调"无用之用"和生态美的超功利性质,主张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并无意中揭示了审美活动的个性化和自由的本质属性.同时,庄子否定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天生万物,本无贵贱,都有同样的生存发展权利.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与道德建设是内在联系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能有效地促进道德建设。探索培育民族精神加强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期培育民族精神加强道德建设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民族力量,弘扬创新精神把握时代脉搏,发展先进文化营造美好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孟子继承孔子的“仁者寿”理论并有所发展,他所创立的养“浩然之气”养生观,从伦理养生的角度,为我们揭示了道德行为健康有益于长寿的奥秘,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养生的内涵,还将养生文化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对现代学校道德健康教育起到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老子的和谐思想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老子>文本里,老子对和谐精神有着深刻的体悟.这体现在老子对万物的生成发展、人生的修身立命、社会的安定公正以及失去和争取"和谐"等问题的思考上,尤其是在"道法自然"思想里,这一精神蕴涵最为深刻.和谐是老子哲学追求的最终价值和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日本五山时期著名诗僧虎关师炼在其所著《济北诗话》中,批评渊明之诗非“尽善尽美”,“不可言全才”,责备渊明之行“是为傲吏,岂大贤之举乎”。其论陶诗求全责备,已失之偏颇;论陶行“是为傲吏”、“非大贤矣”,尤为偏激之论。虎关之渊明“傲吏说”与中国儒家的出处进退观、中国传统的“傲吏”观乃至中国人的陶渊明观皆大相径庭。渊明“是为傲吏”与其自身“固穷节”的人生定位及其耿介傲然的性格特质有关。渊明诗文早在千余年前就已流传东瀛,深受日本人民爱敬,也曾给予日本汉诗以独特营养,虎关此说在日本学术史上只是偶见的一例。然而,因为民族性格、文化底蕴等方面的诸多差异,日本汉学者、汉诗人对渊明其人其诗的体悟与中国人相比有时终不免有一点儿“隔”。  相似文献   

17.
正如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一样,中华传统体育精神同样既有积极的元素,也有消极的成分。纵向来看,由于战国百家争鸣成就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传统的体育精神的基本框架也就随之而酝酿出来了。就传统体育精神在这一时期的剖面情状看,"和"是基本的主干,至于积极的身心修养观、积极的养生观,或崇"道",或重"仁",或痴于阴阳五行变化,无不都是在变化过程中寻找人的身心运动的制衡点。"和"才是中华传统体育精神的基本主干,中华传统体育精神体系正是以这样的主干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魏晋时期的玄学,由老子"自然"思想产生并发展而来。此时的玄学家将老子"自然"的最初本意内化,形成自身的主观精神;同时也将其外化,在这一审美思想的统摄下,玄学"贵无"派和"崇有"派的大量山水诗歌达到了人与自然山水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当代武术文化传承困境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武术文化的传承遭遇困境。表现为传承方式产生路径依赖,整体上缺乏改革魄力与创新精神;世家传承、师徒传承以及馆校传承等重要的传承阵营面l临窘境,传承链系中后继乏人;且传承主体间缺乏良陛互动,甚至存在部分的误读现象;原本为一有机整体的武术文化在不经意间被分解,传承内容亦日益碎化。此困境突破之路径在于:力挺传承主体,提升传承意识;拓展宣传路径,兼修自身内功;加强平等交流,深解武术文化;注重整体传承,拒绝过度碎化。  相似文献   

20.
论先秦人地关系的和谐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先秦人地关系的和谐观萌芽于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中后期其内容更加丰富完善;它主张把人类视为生物圈的一分子,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它主张以人与人的和谐以及社会系统内部各种人类活动彼此间的和谐来获致人与自然的和谐,它蕴含了今天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这些思想和主张对于解决今天的环境和发展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