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驴和马本是同属,但禀性迥异。驴溺于拉磨,穷其一生,不离咫尺之地,被人呼为“蠢驴”;马则志存高远,但得时机便铁蹄踏清秋,以极千里之距,被人誉为“骏马”。驴、马同属而异性,何也?考其字形,自然得之。“驴”为“马”字旁缀一“户”字。“户”者,“家门”也。这就是说,“驴”本有  相似文献   

2.
教育并非自然存在物,而是一种“人为”的存在,人为的目的在于“为人”“。人为”和“为人”的统一程度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活动意义的实现程度。在现实的教育发展中,两者之间的分裂却始终难以愈合,且日益严重,教育的消极负面影响大多发源于此。在这分裂的背后,隐含着纠缠不清却又不容回避的问题:人为的教育为何会偏离为人的方向?教育如何才算是为人的?为人的标准是恒定的还是变动的、应然的还是实然的、普适性的还是个体性的?教育的“人为”和“为人”统一的基点在哪儿?……如果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教育的“人为”和“为人”之间的分裂程度就…  相似文献   

3.
近日读一健康,其中一提到“海湾综合征”一词,不由心生狐疑,人患疾病该用“症”才对,怎么会满篇都是这个“征”字?可是此一向比较严谨,不大可能犯如此明显的错误,那么,到底是“征”还是“症”呢?  相似文献   

4.
一个记者和一个辍学的放羊娃有过以下对话:“为什么不上学?”“放羊。“”放羊干什么?“”挣钱。“”挣钱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孩子。“”生孩子干什么?“”放羊。”这是一个“放羊娃”的圆形理想,更是愚者的象征!再看看我们众多教师的工作吧:上班匆匆、教案复制、上课苦讲、下班看电视、再上班匆匆……这与“放羊娃”何异?这是“教书匠”的缩影!新时代的教师是做一个“放羊娃”式的“教书匠”呢?还是做一个勇于创新的“科研人”?让我们来领略一下“科研人”绘出的生命之“园”吧!“科研人”每天用“乐”去感受生命。…  相似文献   

5.
在很多人眼里,“听话”一向是好学生的唯一标准,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讲究“个性化”和“人性化”的今天,“听话”还是好学生的标准吗?老师嘴里的“好学生”,是广义上的好,还是对老师来说单方面的好?作为教育工作者,在今天还要一味的教育和要求我们同学去“听话”吗?当同学们“不听话”时,又会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6.
历代均田令都规定:一个普通农户(一丁户)可受桑田(永业田)20亩,并被课种桑50株。但是,“桑田20亩”与“桑树50株”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到底是这50株桑树种在20亩桑田上,还是这20亩桑田每亩都种桑50株?迄今尚无定论。唐长孺、杨志  相似文献   

7.
在一些中小学生中,“有得”一词的用法越来越广泛,几乎与“没有”的用法等同无异。他们对这两词的区别不甚了解。例如,有的同学问:“你吃饭了吗?”答曰:“有得吃”。回答者的意思究竟是没有饭吃呢还是没有吃饭呢?回答者说是后面一种意思,但听的人却可理解为前一种意思。又如,问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初中语文第三册收录了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课本对“月色入户”一句的注释为“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显然,这里是把“户”训释为“窗户”。笔者翻阅了手边的几种选本,发现“户”字注释各本不一,时下也多有讨论。周裕锴等人编著的《三苏》对“月色人户”之“户”解释为“门户”;(中华书局,2010)任中敏选编的《宋词三百首》解释为:月光低低地照进华美的门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可见,“户”字有“窗户”、“门窗”、“门户”等多种注解。到底哪一种注释更为合理?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户”字及其相关词语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月色人户”中的“户”的意思应为“门窗”。  相似文献   

9.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大哲学家、雄辩家。当时,人们祟尚口才,学术辩论与政治辩论盛行。一次,苏格拉底遇上了同是雄辩家的欧西德,两人进行了如下一场辩沦:欧西德:我所做的事,没有不正当的。苏格拉底:那么,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正当”,什么是“不正当”吗?欧西德:能。苏格拉底:虚伪是“正当”还是“不正当”?欧西德:不正当。苏格拉底:偷盗呢?欧西德:不正当。苏格拉底:侮辱他人呢?欧西德:不正当。苏格拉底:克敌而侮辱敌人,是“正当”还是“不正当”?欧西德:正当。苏格拉底:诱敌而窃取敌物,是“正当”还是“不正当”?殴西德:正当。苏格拉底:你方才说…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有位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人问苏格拉底:“怎样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看,才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呢?”苏便问他:“你说一个干净人,一个脏人,他们谁需要洗澡呢?”那人说:“肯定是脏人.”苏说:“错了,是干净人要洗,脏人不习惯洗澡.而干净人习惯洗澡.现在你再说他们谁要洗澡呢?”那人说:“是干净人.”苏说:“也错了,是脏人要洗澡.他很脏,有必要洗,而干净人没有必要洗.现在你知道谁要洗澡了吧.”那人回答:“是脏人.”苏说:“你又错了,他们都要洗。干净人习惯洗澡.而脏人也该洗澡了.这下到底谁要洗澡呢?”那人说:“两人都要洗.”苏说:“你还是错了,他们都不需要洗澡.干净人根本不需要洗澡,而脏人又不习惯洗澡!”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普及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地球小得成了一个村寨。但是,总有自称“黑客”的人不遵守“村规民约”,他们个个身手不凡,常常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偷偷地打开别人家的庭院后门或者翻墙而过干坏事,有的甚至明火执仗地敲诈、勒索、搞得“地球村”鸡犬不宁,谈“黑”色变“村民”们常常怀念以前那些身披黑衣、武功高强、行侠仗义的“黑客”黑客是坏人、捣蛋鬼?还是真正的网络侠客?黑客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说“仿佛”     
不论是在口头语言还是在书面语言里,也不论是在文人笔下,还是在一般人的谈话或作品中,人们经常用到“仿佛”这个词。那么,“仿佛”是个什么词呢?如果要给它归类的  相似文献   

13.
午饭后,姜旦旦回到小书房,又翻开作文本,看他那已经看了几次的评语:“姜旦旦同学,你的‘说’字为什么都是秃着头?你要知道,大多数‘说’字是要戴‘帽子’的。”姜旦旦还是没有看懂那评语的意思。他想:“同学们都说作文老师写的评语很有意思,我怎么就看不懂呢?”然而,姜旦旦还是看了又看,想了又想,轻声地自言自语起来:“‘说’字秃着头?要戴‘帽子’?戴什么‘帽子’?……”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说”字不放。他看着看着,那“说”字一颠,闪动了几下,从作文本上站起了一个小小的秃头“说”字人!那“说”字人一站起来,就朝着姜旦旦哀求说:“旦…  相似文献   

14.
在一些学校,所谓的“校本教研”搞得人人疲惫,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感受到的都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原有的教师研究文化没有改变,却又增加了一种外在的行为评价尺度。问题出在哪?校本教研是先有“选题”还是先有“问题”?让人受累的“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期望在学校建立的一种研究制度与文化。对于一所学校,校本教研的起点是什么?有校长说,校本教研当然要有研究,但是研究什么选题呢?应该研究课程教学的专业问题,研究能够代表教师的素质已经达到了一定专业高度的问题,研究“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不同学校的课程结构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15.
成语“谦谦君子”究竟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按一般思维理解应是褒义词。可一查《现代汉语词典》,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原指谦虚、能严格要求自己的人,现多指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谦谦君子现在竟是贬义词。不禁让人匪夷所思。莫非我们所赞扬的谦恭有礼的君子都是“伪君子”?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第三册《木兰诗》一文中将“可汗大点兵”的“可汗”注释为“皇上,少数民族君主之称”,将下文中“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的“天子”顺释为“上文的可汗”。同样的注释也还可见诸其他一些版本。讲课时,有学生发问;这里的“可汗”与“天子”是两个人呢?还是一个人两  相似文献   

17.
校长和中层管理者:您是否经常为管理中“人文管理”和“制度管理”之间的平衡和把握而苦恼?例如,看到一个迟到的老师,你是很“人文”的视而不见,甚至是热情地招呼一下,还是很“制度”的“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抑或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亲爱的老师们:当您偶尔迟到、犯小“错误”时,如何对待校长或其他领导的或“人文”或“制度”的处理?您更希望遇到怎样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现如今绿色军营中,十万元户、数十万元户至百万元户已屡见不鲜。有的人在军营,家中却拥有上百人的工厂、庞大的公司和私人高级轿车。有人称他们是“小老板兵”、“军营大款”。驻上海某  相似文献   

19.
“杀鸡给猴看”这是中国人最常用的一个成语,不论是有文化的人还是没有文化的人,可以说人人皆知.这个成语所揭示出的是法律的社会作用,为什么不“杀猴给鸡看”呢?  相似文献   

20.
《核舟记》“船背稍夷”,课本注为“船的顶面稍平”。我们认为,似应释为“船底稍平”。首先,整个一只核舟,“船头坐三人”,“船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而“中轩敞者为舱,箬竹覆之”。如果将“船背”释为“船的顶面”,那么,这稍平的“顶面”应安置在何处呢?是在船头,还是在船尾?是在船舱,还是在船舷?我们总觉得不好给船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