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实质和起跳垂直速度获得途径进行分析,提出了背越式跳高是"双动力"起跳,起跳"速度-幅度"五种不同组合形式构成了起跳垂直速度的获得途径.背越式跳高"速度-幅度"训练思路是以速度为中心,在不同训练时期,在保证助跑起跳速度不断增长的前提下,不断加大起跳幅度,使起跳速度、幅度与个人技术特点有机结合,表现出最佳的起跳效果和个人技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对当代男子跳高技术主要特征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男子跳高技术演变历史,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分析跳高技术,认为现代跳高技术的主要特征是快速助跑快速起跳,据此提出当前跳高训练中应突出速度、完善技术、为跳高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1968年第19届奥运会上,美国跳高运动员福斯伯里采用背越式技术越过2.24米的横杆获得了金牌,从此这种与俯卧式技术完全不同的新颖跳高技术逐渐被世界各国跳高运动员采用,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更喜欢它。我国大概从1971年起才开始在青少年运动员中采用这种技术。十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背越式跳高技术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技术。目前男子跳高世界纪录2.39米是我国年轻的运动员朱建华用背越式跳高技术创造的;女子跳高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背越式跳高技术中专项体能的训练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背越式跳高技术中专项体能练习符合项目特点,可以作为提高背越式跳高技术的练习手段,对背越式跳高技术有良性的影响价值;背越式跳高技术练习中专项体能手段可以使练习者深刻认识项目特点,更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和学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罗马尼亚跳高运动员马蒂的过杆技术分析,阐述“抱膝滚翻”的过杆技术在背越式跳高中运用的可行性,为背越式跳高在技术上突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男子跳高运动技术发展的"症结"与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中外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效果进行运动学比较,通过分析影响男子跳高运动起跳效果的运动学指标,诊断出目前制约我国男子跳高运动技术发展的 "症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男子跳高运动技术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当前背越式跳高技术发展趋势,运用多媒体技术研制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CAI课件并运用于教学进行教学实验研究,以期对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做出积极的贡献,并对田径技术教学CAI课件的制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多年来跳高教学的体会,对跳高教学中跳高垫应放在什么阶段更为恰当以及跳高垫的步骤和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认为运用跳高垫练习应安排在学习过竿技术之前更好。  相似文献   

9.
依据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教学与训练的循序渐进等原则,研究通过渐增跳高高度改变传统的教学条件对跳高技术教学的影响,研究通过高度的变化调节跳高的难度,提高学生对跳高技术的掌握程度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从而丰富现有的跳高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以指导跳高的教学与训练。  相似文献   

10.
背越式跳高助跑最后两步的技术动作对跳高起跳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跳高运动员试跳中最好成绩高度和最终失败高度是两种极限高度。运用三维摄影解析和运动学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最好成绩高度和最终失败高度最后两步助跑技术进行研究,并参照国际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技术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存在助跑速度过低、失败高度倒1步步长偏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年的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经验,对目前背越式跳高的起跳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依据背越式跳高需要弧线助跑的要求和原理,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结果表明:目前在背越式跳高技术中教科书对起跳技术的解释和说明不够详细和深入,导致师生对起跳技术的理解不够,造成教学水平低,错误动作多等情况.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等研究方法,建构了跳高运动员比赛能力结构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对其各构成因素的测试,验证了比赛能力结构理论模型的合理性。通过对跳高运动员比赛能力的结构及其各构成因素对比赛能力的影响的分析,以期为我国跳高运动员比赛能力的深入研究以及跳高训练与比赛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现代跳高技术中人体腾跃重心高与横杆高差值的变化趋势刘小湘(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湘潭411100)1前言有跳高历史以来,跳高要求人体从横杆上越过而不触落横杆。人们一直认为,跳高时人体重心必然要高于横杆,否则,过不了横杆。笔者通过对人类跳高技术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运用结构——定向教学设计理论,结合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的实践,革新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在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实践中应重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技术心理结构,进行定向化教学。  相似文献   

15.
1.研究目的助跑节奏是背越式跳高的重要技术环节。少年背式跳高运动员早期确立的助跑节奏,对日后形成良好技术有特殊意义。目前国内对背越式跳高助跑节奏的研究,只局限在成年优秀选手的范围之内。本文研究,旨在探讨少年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适宜助跑节奏模式——即助跑  相似文献   

16.
今年10月22号至27号,国家体委在田径之乡佛山市召开了“葛萍、蔡舒跳高训练现场会。”这是继去年在上海召开的“朱建华跳高训练现场会”的又一次全国性的跳高训练工作会议。会议内容主要是介绍蔡舒、葛萍训练经验,回顾我国跳高发展史,总结了背越式跳高训练经验,并对背越式起跳技术的速度型和力量型作了较详细的讨论,景后达到思想上、理论上的统一。从朱建华(大个子)和蔡舒(小个子)训练的成功,到这次会议上的理论统一,对形成我国自己的背越式跳高训练体系,提高跳高训练水平,保持我国跳高运动技术的世界先进水平,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越式跳高是现代跳高技术中比较合理的技术.它的主要优点是技术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掌握。自己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些认识,本文仅就85级女生班教学的收获,谈一点意见。85级女生班有57名学生,除一人在教学前曾学过背越式跳高技术外,其余同学均未学过,甚至有不少人在中学时连其他跳高技术都未学过.按教学大纲规定,仅仅用12学  相似文献   

18.
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技术理论和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越式跳高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和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起跳效果,由于受传统跳高直线助跑理论的影响,对弧线助跑技术还存在模糊认识。通过对有关运动员技术进行三维解析得出:起跳效果与弧线助跑段步速并无直接关系,与起跳时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呈现正相关;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从弧线助跑到起跳变化值越大,起跳离地时所获垂直速度也就越大;身体重心在不断加速上升而使垂直速度不断增大。并据此采用步格和俯角15°斜板等手段,改善背越式弧线助跑技术,为提高运动成绩和进一步加深对技术动作特点的理解,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世界跳高运动发展特点及其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跳高运动技术变革与成绩提高过程的系统分析 ,从运动员的形态及年龄特征 ,项目的技术发展特点和训练特点中 ,揭示跳高运动发展的内在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对背越式跳高中摆动腿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较独特的观点,并以近阶段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摆动动作的各技术环节,旨在为进一步认识背越式跳高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