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跑项目属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短跑项目的特点是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发挥机体体能,使机体产生最大的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短跑项目的特点决定了短跑运动员大腿屈伸肌群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高频率、高强度的快速交替收缩。大腿屈伸肌群的快速交替收缩,使大腿运动环节绕髋关节轴做快速的前后摆动。实践证明,这种快速摆动的结果是短跑运动员获得最大移动速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三级跳远对运动员下肢的超等长收缩能力,特别是退让收缩能力的要求相当高。已有的研究表明,提高运动员起跳腿工作肌群的超等长收缩能力,是使三级跳远成绩迅速提高的新的训练途径。最近,我们在不影响运动员正常运动水平发挥的实验条件下,对其起跳腿的超等长收缩能力进行测定和研究,找出不同水平运动员在这方面的差异,从而正确地进行专项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3.
分析比较不同级别男子跳高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离心收缩时峰力矩特点及差异。在首都体育学院生物力学实验室,采用德国ISOMED2000等速测试仪,对8名一级男子跳高运动员和8名二级男子跳高运动员膝关节肌群进行等速离心收缩测试,测试角速度60°/s、120°/s、240°/s,指标包括峰值力矩、相对峰力矩(峰值力矩/体重)、峰值力矩屈伸比。研究结果:(1)一级跳高运动员起跳腿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较二级跳高运动员有显著性差异(P<0.05);(2)平均功率随给定运动角速度的增大而增大(P<0.01);(3)离心收缩峰力矩随给定运动速度的增加无显著变化;(4)离心收缩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比值为0.60~0.63之间。结论:跳高运动员膝关节肌群等速测试结果的差异是造成一、二级跳高运动员成绩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部分青少年朋友为不能找到发展腹肌快速收缩能力的有效方法而苦恼,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和训练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练习方法,在此简单介绍给同行。一、动力性练习(等张练习)1.屈腿仰卧起坐仰卧在体操垫上,双手交叉抱头,肘关节稍外展,两腿、两脚并拢,大小腿呈90度,两踝固定(亦可由同伴协助),连续快速收腹起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摔跤运动是一项需要力量较强的项目。而力量是肢体的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克服阻力或肌肉缩短牵拉自身肢体发生运动的能力,不同的项目对力量素质有不同的要求,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爆发力量,力量耐力。一个摔跤运动员如想在跤坛界叱咤风云,关键取决于是否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因此,力量素质在摔跤运动项目中中起着决定性因素。本文就摔跤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粗略地谈一些训练经验和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阿英嘎 《体育学刊》2007,14(1):130-133
通过比较连续3届进入全运会决赛运动员的项群分布,发现我国不同项群的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有所不同,技能类项群的运动员运动寿命长于体能类项群运动员。在技能类项群中,运动寿命较长的是球类运动员,而格斗类项目的运动员运动寿命较短。而在体能类项群中,速度性项目运动员的运动寿命长于耐力性和快速力量性项目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相似文献   

7.
利用Con-Trex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以180°/s、120°/s、60°/s的3种角速度对13名男子优秀自行车运动员和13名女子优秀自行车运动员左腿髋关节进行等速向心收缩测试。获得了相应的等速向心收缩的伸屈肌峰值力矩、伸屈肌总功、伸屈肌平均功率等指标,并结合项目特点分析各角速度下指标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利用离心向心训练法发展投掷运动员爆发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肌肉不同收缩类型(离心收缩、向心收缩)的固有特性出发,在发展投掷运动员爆发力训练手段中,侧重安排了肌肉的离心收缩训练,经过9个月的训练实践,结果证明:这样的安排是可行的,有效的,运动员的各项素质指标及专项成绩均有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9.
短跑是田径运动历史发展最悠久的竞赛项目之一,在现代奥运会发展史上,短跑的角逐历来是最引人注目的项目之一。它是在人体大量缺氧状况下持续高速度跑的极限强度运动。对于一个短跑运动员而言,最为显著的要求是速度。短跑中的速度是肌肉快速、爆发性收缩的结果,这种收缩转化为快速跑进所需要的平稳高效的身体运动。在整个短跑比赛过程中技术对成绩起关键性作用,步长和步频决定跑速,为了跑得更快,运动员必须在保持两者最佳组合的同时,设法提高两者或者其一。  相似文献   

10.
心力储备与运动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二倍登台阶运动试验法,运用重庆大学肖守中研制的心力监护仪分别对国家1、2、3级运动员和高校普通系科学生进行了1/4运动量和全运动量心肌收缩能力变化趋势的对照研究。发现体育系学生比普通系科学生的心肌收缩能力与心肌的储备能力要高,高水平运动员比一般运动员的心力储备能力也要高,然而不同项目的运动员之间的心肌储备能力没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田径运动中肌肉收缩速度力量分析及其训练原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田径运动中肌肉收缩速度力量分析,提出了提高运动员专项速度力量的训练原理。力量训练时,必须根据各个专项运动的肌肉收缩速度与力量特性、肌肉收缩的力学规律、肌肉不同收缩速度的神经肌肉特点等规律,对运动员采用适度提高肌肉大力量能力,以提高肌肉抗中等负荷速度力量能力和快速能力等力量训练,最终实现肌肉的最快速度收缩所产生的力量提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的快速发展及国际运动成绩的快速提升,我国运动员在训练方面遇到了很多问题,如运动员在完成高难度的空中技术动作后,在落地时总是出现失误,直接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成绩.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录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优秀运动员的落地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具体涉及运动员成套动作落点分析、滑行路线分析和运动员平衡能力,研究结果认为,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差和落点区域的不同选择是导致落地稳定性差的主要原因.为帮助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备战2018年平昌冬奥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相信很多运动员都有这样的经历:运动过后不仅满头大汗,而且汗湿的衣服晾干后都结有盐晶。于是很多运动员就会问:身体丢失这么多盐分,需要额外补充吗?有的运动员认为日常的饮食已经能满足身体运动中丢失的盐分,额外补充是多此一举,而且还会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然而另外有一些运动员,特别是进行长时间运动的项目的运动员,比如马拉松、铁人三项等,因为对运动中失盐过多导致低钠血症而丧命有所了解或是亲眼看到过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一直很慎重地对待补盐。  相似文献   

14.
篮、排球运动员下肢3关节肌等速测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虞重干  郭权 《体育科学》2000,20(1):73-75,88
用Cybex等速测力系统对篮排球运动员进行了下肢3关节力量测试,结果表明两项目运动员下肢3关节肌力的主要差别在于膝关节伸肌离心收缩能力和膝关节屈肌向心收缩能力,在运动实践中可能表现为在起跳过程中的缓冲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掷标枪是一项技术复杂、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特别是对运动员的速度、力量、柔韧等素质要求更为突出。 1、发展青少年标枪运动员专项爆发力的练习人们把掷枪时快而猛的用力称为“爆发力”,它是经过“超越器械”使肌肉群预先拉长其初长度, 通过快速的收缩而产生的瞬间功率而完成的,主要的练习方法有:  相似文献   

16.
爆发力是运动员在单位时间内肌肉输出功率的大小,从外观上看就是运动员在单位时间内表现出来的跑、跳的速度和幅度。这一能力取决于运动员肌肉的力量、肌肉的收缩速度,肌肉功率输出能力以及身体协调运动的具体表现。这里所说的肌肉力量主要包括肌肉的最大抗负荷能力、肌肉力量的最大输出速率等;速度是指运动员快速完成动作的速度;而动作速度的配合则需要身体协调运动,身体协调运动指  相似文献   

17.
男子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腰背肌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摔跤运动项目是一项个人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力量素质在激烈对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受仪器条件的限制,人们对摔跤运动员主要肌群力量发展情况的认识还十分模糊,涉及这方面的专题研究也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该项目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以及生物力学测试等方法,通过对不同水平的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腰背等速肌力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对不同速度状态下运动员腰背伸屈肌群等速向心收缩能力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一级运动员在腰背伸、屈肌群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及力量耐力上都要优于二级运动员;运动员腰背屈、伸肌群平均峰力矩之比(F/E)都随着速度的加快而增大;随着速度的增加,一级运动员腰背伸肌群力量下降的幅度要小于二级运动员.  相似文献   

18.
王敬泽 《新体育》2013,(11):32-34
体育舞蹈的一招一式体现了很多运动项目的特性,舞者事实上也是运动员。  相似文献   

19.
一、运动性疲劳的主要表现。 1、肌肉疲劳。主要表现为肌力下降,肌肉收缩和放松速度减慢,严重影响肌肉的快速、协调动作。运动时出现动作迟缓不协调、技术动作变形,运动后出现肌肉僵硬、肿胀和疼痛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田径运动中,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技术动作的速度、幅度,甚至运动耐力,因此对运动成绩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肌肉最大力量收缩训练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