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分析计算机专业发展的现状出发,阐述了"三特"教学模式在计算机专业中的应用和发展。同时,从独立学院、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提出了计算机特色专业建设的改革措施,总结了计算机特色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的大致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为计算机特色专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期避免计算机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的诸多弊端、加快计算机特色专业建设和实现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在大数据背景下,社会更加需要计算机专业人才,中职院校要积极推进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做好计算机专业教学,增强计算机专业人才实践探索的能力,培养综合实力过硬的学生。本文根据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优势,思考和阐述了在大数据背景下有效应用中职计算机专业项目教学的过程,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希望不断完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培养更多服务于社会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我校计算机部办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现状出发,针对当前企业对学生的需求情况,将社团与实践教学模块相结合,组建了计算机专业社团,并对这一新型的教学形式进行了创新实践。论文介绍了计算机专业社团的定义及操作流程,阐述了计算机社团教学实行以来,对计算机部办专业建设的实践成效,并指出了目前计算机专业社团的建设与管理需要完善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周秀芳 《林区教学》2013,(12):94-96
五年制师范小学教育专业是小学师资供给和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结合盐城高等师范学校实际,描述了小教专业计算机课程开设的现状,提出小教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的四点建议,指出小教专业计算机课程依据专业方向,实行层次化设置,并给出了各个专业方向课程规划层次表,进而完善小教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张远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0):122+124-122,124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与人才需求脱节的现状,分析了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及其教学特点,从如何培养计算机专业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我校计算机部办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现状出发,针对当前企业对学生的需求情况,将社团与实践教学模块相结合,组建了计算机专业社团,并对这一新型的教学形式进行了创新实践。论文介绍了计算机专业社团的定义及操作流程,阐述了计算机社团教学实行以来,对计算机部办专业建设的实践成效,并指出了目前计算机专业社团的建设与管理需要完善的方面。  相似文献   

7.
高职计算机专业俱乐部模式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阐明计算机专业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提出了计算机专业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建设意见,并分析了计算机专业俱乐部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相似文献   

8.
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够使高职高专毕业生顺利地就业,更好地适应社会,深入地研究了计算机专业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分析了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总结了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并对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执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设计了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执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教学的形势,结合计算机专业信息课程的特点,分析了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在进行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课程内容选取时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并将其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专业是近年来在各大高校增设的新兴专业,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内所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计算机专业也成为了诸多高校的宠儿。然而,由于是新生事物,自然要面临种种难题,为了避免和解决这些难题,各大高校都在针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活动进行着探索,近年来出现的校企合作办学给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活动指明了前进道路。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向人们揭示了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产学研结合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计算机专业必须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本文探讨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进行产学研结合所需要的外、内部保障机制,分析了在产学研道路上如何寻找合作企业以及寻求高效的合作模式,并且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计算机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 ,根据“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从 2l世纪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出发 ,提出了新世纪计算机教育专业 (专科 )的课程体系以及在执行新课程体系时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13.
Data taken from a questionnaire completed by 305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ere used to test a causal model for predicting intent to major in computer science. The model, derived from an expectation × value theory framework, provided an acceptable fit to the data for both female and male samples. However, when the model was tested independently for males and females, there were some quantitative differences in the strength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causal paths. Attitudes toward mathematics appeared to play a more complex and stronger role in men's than in women's plans to major in computer science, while experience with computer science played a stronger, more positive role in women's than in men's plans.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计算机焦虑及其对教育技术应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由计算机应用带来的教师焦虑问题日益引起注意。有研究表明教师对于计算机教学的焦虑是影响教育技术推广成效的重要原因。本文介绍了计算机焦虑的概念、教师计算机焦虑的相关因素及其影响的相关研究结果,并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提出了改善我国教师计算机焦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个性化人才培养是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文章分析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论述基于个性化教育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的必要性;设计分层分类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探讨在模块化课程设置、专业课教学、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专业改革和教学实践培育专业特色,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6.
对高职改两年制后计算机专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两年制教学改革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是专业教学体系的进一步探索与完善。本文结合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实际,以电脑营销方向为例,从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两年制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改革与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要,远程开放教育已经成为人们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而随着远程开放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开放教育主体的变化,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不规范,实践教学质量不高,在此形势下,如何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实施,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是开放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并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注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计算机专业人才,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针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特点,从交互式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教学方法改革的新思路,以利于提高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在不同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计算机公共基础已经不能"一刀切",而要以各个专业所对应的实际岗位需求为依据,确立不同的教学侧重点,以期达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以财经类会计电算化专业、公共事业大类文秘专业、文化教育大类师范专业等专业为例,阐述了在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中如何突出专业性。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der identity, social support for using computers and computer self-efficacy and value beliefs.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first yea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t a university near Bangkok (72.3 % females, mean age?=?18.52 years). The respondents in our survey did not intend to major in computer sciences. Results show parental and peer support for using computers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computer self-efficacy and value beliefs for both males and females. Gender typicality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level of computer self-efficacy for males and personal endorsement of gender-stereotypes wa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level of computer self-efficacy for females. Students who responded “yes” to whether they would pursue employment in a job that may require them to work with computers repor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uter self-efficacy and value for using computers than students who responded “no” or “undecided”. Gender role socialization and expectancy-value theories are used to interpret group differences in computer self-efficacy and value belief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