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从根本上解决了新时期中国"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如何发展"的问题,回答了"发展"与人、社会、自然的关系这一核心命题。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掀起新一轮思想解放,全方位地塑造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社会意识,抓住关键,全面深化改革,变科学发展观为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 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前不久,"南京高考之痛"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讨论和深思。讨论和思考的结果,更坚定了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信念和决心。因为,相对于教育系统内部来说,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坚持了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图书馆的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会敏 《考试周刊》2008,(12):232-233
科学发展观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体现了现代图书馆的价值取向.图书馆事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馆藏工作、外借工作及与读者的关系,实现自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从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来,"以人为本"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目前学术界对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研究主要涉及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缘由、科学内涵、实现路径和意义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的提法由来已久,它具有深层次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完整的新的发展理念,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是对发展观念的理论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是其本质和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其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统筹兼顾"和"五个统筹发展"是其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其精神实质和根本目标.科学发展现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贵在落实,关键在抓落实.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灵魂是科学.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但发展要依靠科学,离开科学讲发展,"发展"的结果会给人民带来灾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以人为本"必须作科学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必须讲科学,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做到"统筹兼顾"必须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不少困境,如"一乡一校"、"空巢学生"、辍学现象、教育质量等。破解这些难题,需要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揭示了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优先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主体地位和自我价值以及发展模式等问题,能够为我国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未来走向在现代化要求、培养目标、发展机制、经费保障、资源配置等方面提供对策支撑。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可以说,科学发展观这四个方面的内涵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首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决定了它要面对大学生这个群体。第二,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发展"要求大学生在珍贵的学生时代发展自己。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促进了大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最后,科学发展观和大学生全面发展均可以借鉴系统的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着眼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六个必须"的原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谋划和加快我市区域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思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促进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在全面部署经济建设篇章时强调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也明确指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  相似文献   

13.
关于科学发展观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建 《教学与研究》2004,12(12):63-69
我国理论界有关发展观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概念并展开全方位的研究,始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之后。在这次会议的公报中,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这不仅表明了我国政府对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关注,也标志着党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是一种需要人们尽快接受并实施的全新发展理念。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宣传、学习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热潮,本文拟对科学发展观提出前后,及一年来理论研究成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这是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的一个新亮点。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的论断表述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虽然只增加"立场"两字,但却是从核心是什么,到"核心立场"是怎么看、怎么办,这是对科学发展观核心认识的深化及对核心立场的宣示。它回答了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是以物为本还是以人为本的发展,以及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的路径选择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从科学发展观看语言文字工作 中共中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经济和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原则是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从科学发展观来看语言文字工作,得到以下三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几乎所有的"谁为"都属于"谁宾语+为"式,发展到唐代,绝大多数"谁为"都属于"谁主语+为"式。先秦时期,所有的"为谁"都属于"为系词+谁表语"式,发展到唐代,绝大多数"为谁"都属于"为+谁宾语"式。也就是说,从先秦到唐代,"谁宾语+为"式由盛转衰,几乎退出历史舞台,"为+谁宾语"式从无到有,成为常式。这种现象表明,发展到唐代,"为"的疑问代词宾语"谁",后置化历程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虽然我国的教育公平的整体状况在不断改善,但目前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师资和办学条件方面仍存在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必须突破城乡教育水平悬殊这一重要瓶颈,当前,"均衡教育""公平教育""和谐教育",已成为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的高频率"关键词";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新时期的重要任务。"谁赢得了今天的教师,谁就赢得了明天的学校教育"。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在推进"均衡教育"的过程中作用至关重  相似文献   

18.
在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的感悟颇深,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清晰明确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协调发展为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以统筹兼顾为基本要求,明确回答了中国的发展要为谁发展、怎样发展和发展动力等问题。作为学校,文化管理更是学校科学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为主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为行为导向,提出了关于教师教案的合理性存在:教学设计-学案-教学反思三位一体的理念,有利于避免传统教案中全面围绕教师的固定教学模式,为"教"、"学"协调,"师"、"生"兼顾的科学化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行性的理论方案.  相似文献   

20.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由此逐步形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从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需要我们系统全面地思考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协调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