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在当代,社会对人的规范与监控不断加强,个体本性不断被压制,个人与社会的张力关系不断扩张.面对这一问题,笔者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得出,要立足现状,结合当代社会的现代性特征,破除它们二元对立的尴尬局面,使二者处于平稳的状态,保证社会的稳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既是社会学的元问题也是基本问题,它的展开构成了社会学的理论元层面,是社会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也是表征现代性过程“问题性”的符码,构成了对现代社会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视角与方法。这一问题展现了社会学的一种独特质性:知识和理论的逻辑与历史和现实的路径的相互交叠。这也是社会学思维与哲学思维的实质性界分。个人与社会提供了社会学的具体研究得以展开的轨道.使社会学建立了与现代性的牢固的知识连结,从而对人类历史上这一空前的变迁过程给予了宏大而细致、广阔而深入、普遍而精微的刻画和反省。当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在经历更为深刻的变化,这就使社会学的这一理论和实践的前沿问题.具有了新的时代性涵义。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构建的理论大厦中,“社会”都被赋予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旨趣不仅仅在于解释社会,更重要的是改变社会,自然、社会与人的关系始终作为其理论主线而存在;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更是旗帜鲜明地声称“社会”即其理论建构与公共实践的根本立场和价值旨归。以“社会观”为核心视角,围绕“社会”的涵义、价值、变迁、解放四个维度,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做出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比较,并从现实层面解释两者差异的生产,最后指出两者的理论共性。  相似文献   

4.
制度与个人行为之间的关系是新制度主义的核心问题,在西方历史上二者之关系曾出现过整体主义、神秘主义、自由主义和行为主义特征。新制度主义通过算计途径和文化途径解决二者关系,前者发展成为结果性逻辑和理性选择新制度主义,主张个人理性和集合制度;后者发展成为适合性逻辑和社会学制度主义,主张集体理性和整合制度。社会学制度主义者认为适合性逻辑是政治行动的基本逻辑,制度既适应环境和集体行为,也改造着环境和个人行为,是消极制度和积极制度的统一。社会秩序是制度分析中的突出主题。从适合性逻辑出发,培养有知识的公民和促进合作及发展社会资本是维持秩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教育与人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来看杜威的教育社会学思想,可以发现,个人与社会是一种有机关联的关系,社会是个人发展的环境与条件,个人应对社会负责并作出自己的贡献;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是人的一种民主生活活动;教育是联系社会与个人之间的纽带与桥梁;社会应为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教育是实现社会民主生活方式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现代社会一切问题的根源,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权益自主与权力规范既是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具体化,又是它的实质与焦点。社会生活过程本质上就是个人“自主”与社会的“规范”不断进行相应地自我调适的过程。权益自主与权力规范所表现的个人与社会关系,可以也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考察。  相似文献   

7.
王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独到创见的思想家,他的思想特别是格物论在今天有重新解读的必要.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格物论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重新界定,承认个人权利与尊严的优先性,强调为保障个人权利而改造社会组织,颠覆了程朱理学的旧有传统,为中国社会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路.  相似文献   

8.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在现代社会,人们享受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为现代社会所产生的一些社会病所困扰。一些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对这些社会病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做了深刻的描述。他们的阐述揭示了现代社会对人的规制,能给我们很多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9.
文艺与社会生活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中一对基本范畴。关于二者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生活是文艺的源泉;文艺高于普通生活。在音乐创作中同样体现了二者这最基本的关系,笔者将结合音乐创作实际简要分析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费孝通教授晚年的重大学术贡献是:在回答"社会是什么"这个社会学以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元问题"上,破解了西方社会学的迷思,建立起了"生活论"的解释框架和研究范式,从而确立了生活本体论的社会学信仰,明确了社会学既是社会科学又是人文学科的学科属性,建立了从生活逻辑出发和符合中国文化特点的研究方法。费孝通所确立的"生活论"研究范式为求解个人与社会、行动与结构、实体与价值、理性与情感、实证与非实证研究等基本理论关系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1.
相茹 《运城学院学报》2012,30(3):9-12,21
社群主义把社群作为分析和解释问题的核心理念,强调个人离不开社群,社群对于个人具有优先性。社群主义以社会本原取代新自由主义的个体本原,这对批评个人主义起到一定作用,然而对于社群的抽象化理解,使其在解决西方现代性危机的问题上陷入了理论和现实的困境。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出发,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作出了科学的解释,这对于我们辩证地分析社群主义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回应来自阶级正当性与科学必要性两方面的质疑与限制是20世纪70年代末刚剐得以重建与恢复的中国社会学在理论构建中面临的两大学术任务.强调社会学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学的指导关系;强调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坚持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体系中的独立地位,成为当时学界的共同选择.社会运行论的理论构建过程,并没有脱离上述背景,是学界关于社会学的正当性与必要性研讨的深化与总结.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陶孟和与廖泰初先后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讲授"教育社会学"课程。作为两个时代的学者代表,他们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折射了民国时期教育社会学发展的内在理路:国人对教育社会学的认知从对"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认知开始,继而转变成对"教育与社会学"关系的认知,最后才到达对"教育学与社会学二者之互动"理解层面。陶孟和的《社会与教育》开启了国人对"教育与社会学"的认知,廖泰初的《动变中的中国农村教育——山东省汶上县教育研究》揭示了民国时期学人对"教育学与社会学二者之互动"理解的深入程度。  相似文献   

14.
卢卡奇的社会理论是以社会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并以否认自然界的真实存在前提来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深度阐发.对于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社会理论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的.一重维度是以人与人交往所形成的现实社会来看待人以外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另一重维度是以无产阶级辩证性理论看待资产阶级直接性的社会理论.但是这种社会理论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存在对其认识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5.
"社会角色"是社会学中的术语,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用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解读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安娜最终的死亡是因为安娜在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中无法协调个人与角色的关系,使个人对爱情的内在需要与妻子角色、母亲角色、贵妇角色和情人角色产生矛盾冲突,而导致角色的崩溃。在文化转型期如何调整自己的内在需求与角色期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安娜悲剧留给我们的思考之一。  相似文献   

16.
职业定位与技术定位及其关系是高职教育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职业定位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职业生涯定位,而是基于校园文化、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方法方面的职业化原则的体现,属于高职教育的战略问题;技术定位包括技术岗位及其层次定位,属于高职教育的技术问题.二者是辩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社群主义认为,社群才具有对个人的优先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人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从相互映照、相互追问中理解个人和社会,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做出了新的、科学的理解。因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社群主义进行批判地分析,既可以加深我们对社群主义的深刻理解,又可以吸纳社群思想的合理内核于自身,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将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存在决定人们道德意识,这是马克思义道德观的本质。道德作为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所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在物质利益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对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重视物质利益又鼓励人们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中物质利益问题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教育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解决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和教育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坚持教育的本体性和功能性统一;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辩证分析和处理教育领域各种矛盾和关系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是中国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20.
从根本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哲学范畴,应对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指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心问题是人的问题;共同理想指明了人民是社会主体,以及共同理想对人民的意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指明了在个人与祖国、民族关系上,个人永远是客体,强调了处理个人与祖国、民族的基本原则,以及对国家、民族具有的责任和承担责任的方式。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结,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