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河东盐池神话传说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在河东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论是盐池形成的传说、还是盐业技术演进、盐工反抗斗争的故事,都反映了盐在政权更替、社会进步、人类生活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对其进行挖掘研究,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2.
盐池神庙是河东池盐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兴起、发展与变迁无不与河东盐池的生产发展息息相关。盐池早在安邑建有盛宗庙,唐代开始兴建盐池神庙,以后各朝代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修建。并对池神加号封爵,遣官祭祀。民国以来,盐业生产地位下降,祀神活动消亡。盐池神庙诸神封赐的变化,祭祀活动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独特的形象对旅游景区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旅游形象理念、旅游形象行为和旅游形象视觉三方面,对河东盐池旅游形象进行了设计。研究指出,河东盐池旅游形象理念设计为打造独一无二的河东盐文化;旅游形象行为设计在于规范管理、引导公众环境和完善外部支撑系统;而旅游形象视觉设计是打造良好的第一印象和醒目的标识符号。在此基础上,从形象品牌、新闻传媒、活动营销、新媒体传播和口碑营销等方面提出旅游形象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4.
河南之所以率先跨入文明时代,与中州人独特的政治智慧有关,河南在夏商周文明及华夏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与重要资源地。  相似文献   

5.
作为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而又延续至今的唯一文明,中华文明在其漫长的形成与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以农耕文明与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文明圈,对东亚乃至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中华文明结构1.农耕社会与宗法制度的形成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在中国存在了几  相似文献   

6.
炎帝族兴起后,一部分先民傍渭水向东移动,进入冀、鲁、豫交界地带,成为黄河流域几个著名部落的集团之一。黄帝族兴起后,沿黄河向东移动,也发展成中原地区的一个强大部落集团。当时还有活动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他地区的蛮族及东夷族。这几个集团的交流融合是华夏族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次融合。炎黄、“苗蛮”、东夷三大集团除了和平共处外,还有激烈的兼并战争。这些集团之问的战争,加速了他们的整合。夏、商、周三代的部族来源不同,夏是黄帝后裔,商是东夷人,周则是西戎的一支羌人,均活动于中原地区,同时这里还有其他少数民族。到了战国时期,少数民族与华夏族融合,形成了新的华夏族。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史传说时代“五大民族集团”中的华夏族团,是由炎帝、黄帝部族(含东夷少昊族)组成的。历三代至战国末,在融合北狄、西戎、东夷、南蛮一部分人后,形成主体民族集团,称诸华或诸夏。至秦朝,少数民族大多与“诸华”相融合,称秦人(罗马等国称其为支那)。汉王刘邦政权建立后,又改称汉人,为多民族(以华夏族人口居多)的通称。因此说,汉民族及其文化是由炎黄族及其文化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8.
大禹是我国远古时期一位部落酋长,封地在大夏,即陶唐氏的鬷川,今为运城市姚暹渠流域。尧舜禹同都冀方,冀方即河东盐池及冀氏封地苦城安邑。大禹治水即治盐,其核心工程,就是开凿晋水。鬷川的下、中、上游都有晋水的踪迹。刘海即鬷夷氏(冯夷氏),图腾或族徽为蛙鳖(W)纹,习称大禹。大禹治水是尧舜时代的一场科技革命,它以冀州为中心,治水、治军、治政、治赋、治役,同时掀起了一场社会革命,使华夏告别了原始社会,跨入文明王国的门槛。  相似文献   

9.
运城池神庙是河东盐池文化的重要载体。河东盐池在古代占据重要地位,从唐代开始建设池神庙,以后历代都进行不同程度的翻修、封神和祭祀,且每一次扩建和封神都与盐池生产紧密相关,都是为了盐业生产顺利进行。各种灾害造成生产损失后人们祀神祈祷,盐池获得大丰收后人们祭拜酬神,均体现了古人的信仰及其信仰背后的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10.
自然地理环境与文明有着密切的关联,自然地理环境本身并不是文明,但它却是文明赖以产生的基石,对文明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物质上的制约力。因此,华夏文明人口规模特性所必需的经济模式、政治制度和价值体系这三个条件的形成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并且这个制约作用是贯穿始终的。人口规模在小农经济和宗法制的基础上,在中央集权制度的保障下,以及在儒家思想的维护下得以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1.
生态智慧城建设是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其建设核心是把生态特征和智慧特征融为一体,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并利用综合手段,构筑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生活空间。运城生态智慧城建设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提出了"文化为魂"的建设理念,提倡发展智慧旅游产业,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但目前建设中还存在盐文化主旨表达不足,盐池山水格局体现不够,盐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性不强等问题。今后,运城生态智慧城应注重从盐文化挖掘、盐池环境再现和盐文化再生三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先秦文其实是部夷夏形成史或由夷变夏史。构成华夏族的主体民族正是羌族。由羌族先民创造的华夏文化,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完成起到不可替代的绝对性的贡献。汉族是在不断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整合各个民族的过程中,由最早的极少数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人口最多,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主体民族。岷州是古羌族的发祥地之一。古羌族由盛到衰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史中的发展阶级,它是研究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3.
从华夏民族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明进步两条线出发,讨论了汉字这一语言的书写符号在历史流程中形体流变的内在意义。汉字形体流变的历史就是汉民族物质明和精神明进步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我致力将华夏传播学从一个研究领域跃升为一个学科的进程。为此,我从"三大体系"入手来规划自己的学术研究路径,形成自己的学术特色。就学科体系建设而言,我努力基于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自身的教学体系,积极构建系统的、面向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教材体系,同时与企业联合培养"华夏文明传播"方向博士后,探索中华文明传播理论与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学术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5.
文化既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强大推动力量,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主要内容之一。“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是一个崭新的命题,其概念、内涵、外延,以及与其相关联的中原与华夏、中原文化与华夏历史文明、华夏族与中华民族、传承与创新等问题,都亟待从学理上予以梳理。  相似文献   

16.
清代晋商在政府的许可下,纷纷进入解州盐池,投资经营制盐业。他们每年组织大批雇用工人雀全封闭的高墙内进行生产活动:及时开辟池旁土地,设置畦池,放入大池卤水并调配淡水,利用天日晒制。所产食盐,按照场官指定位置,储存于固定的盐亭,以待经户部备案的专职运销商人前采购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和现实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思想、道德及心理综合教育实践。它经历了雏形、形成、成熟及没落几个阶段。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教育原则、内容、途径、方法上都有其鲜明的特色,对于形成中国人的民族心理及价值取向,维护华夏文明永生不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研究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作为华夏文明象征的凤凰,在漫长的历史演进历程中所经历的由专属阳性到阴阳两性共存,最终定型为专属阴性这样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追寻了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凤凰意象在各个朝代所留下的足迹,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不同的文学作品中凤凰属性的不同。从凤凰的装扮作用、形象的演变以及帝王对凤凰阴性属性确立的推动三个方面探讨了凤凰阴阳属性变迁的历史缘由。  相似文献   

19.
盐城有着两千多年的产盐历史,聪慧勤奋的盐城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海盐文化。底蕴丰厚的海盐文化遣存是中国海盐业发展的历史缩影。璀灿的海盐文化是盐城沟通世界的桥梁。多元的海盐文化符号融入城市建设是重塑名实相符的现代化“盐”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精盐工业作为一种新兴工业,带动了近代制盐行业产运销制度的变革,推动了中国制盐技术的进步和盐业近代化的进程。然而,在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下,由于精盐工业无法得到政府的有力扶持和鼓励,享受不到优惠的服务和税收政策,甚至会遭到政府当局的打压和歧视,致使这一新兴工业的发展之路步履蹒跚,充满坎坷。久大精盐公司作为当时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精盐企业,无疑最具代表性,以其为例,既可探究北洋政府对精盐工业的管理政策,亦可窥视当时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