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农村基础教育关乎我国六亿多农村人口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报告着眼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提出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体现了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明确了基础教育的发展目标与方向。现阶段,我国出现了农村"空壳化""边缘化"现象冲击基础教育、政策执行不到位弱化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等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和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破解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村学校课改管理的专业性缺失与管理者成为研究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泡沫管理现象和课程改革的城市化、学科化、校本化等危险倾向,反映出农村教育管理存在专业性缺失。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管理者成为研究者,从而使行政化的课程管理深化为专业化的课程领导。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管理者的研究领域包括:课程改革政策和理论的本土性解读;农村教育资源与需求的调查研究;校本管理的建构与反思;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划与引领;农村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蓝图的描绘与修正。农村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农村课改专家”指导。  相似文献   

3.
课程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微观化、具体化。在罗尔斯正义原则的视野中,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课程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结果诸方面均存在着显性或隐性的不公平。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课程公平,对农村基础教育实行政策倾斜;发挥校本教研的引领作用;强化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高校长和教师的课程能力。  相似文献   

4.
课程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微观化、具体化。在罗尔斯正义原则的视野中,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课程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结果诸方面均存在着显性或隐性的不公平。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课程公平,对农村基础教育实行政策倾斜;发挥校本教研的引领作用;强化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高校长和教师的课程能力。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创新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对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具有绝对的导向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系统处于不断革新之中,有必要从定性分析的角度,由政策生态环境发展的基本特征、政策内容创新的突出特点、政策制定创新的主要特色、政策创新约束的具体表征四个层面深入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创新发展的具体特点.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农村基础教育政策变迁研究是上承清朝末期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研究和下启新中国时期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研究的关键性、重要性研究内容。民国时期农村基础教育政策变迁大致经历了民国前期发轫与渐进、民国中期发展与改革与民国后期调整与拓展三个阶段,并在政策制定、实施与变迁中体现和遵循着其特有的历史规律,回眸民国,以期总结得出符合当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变迁特征。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农村基础教育政策变迁上承清朝末期农村基础教育政策、下启新中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在民国风雨动荡的38年中,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的变迁大致经历了民国前期的发轫与渐进、民国中期的发展与改革与民国后期的调整与拓展3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并体现出以改革学制系统和重视义务教育为政策制定与选择的根本路径,同时遵循着农村基础教育政策框架体系日趋完善,始终把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放在首要战略地位,规范、法治的科学化发展过程,模仿、探索的本土化适应过程共4个方向的政策变迁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
1986~2006年从中央财政几乎没有专门针对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转移支付政策,对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少且资金规模小,到中央财政加大对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和资金投入规模,新增不少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并对西部农村地区实行政策倾斜,中央财政对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转移支付政策的变迁经历了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中央财政对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转移支付政策在实施中产生了相当的绩效,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政策的指引和保障,综观解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轨迹,无一不受党和国家政策的左右,改革开放前的农村基础教育最突出的是政治功能,为巩固政权服务;改革开放后到党的十六大召开这一时期的农村基础教育随党和国家政策的重视程度而摇摆起伏;十六大以后,党的工作重点迅速转向了农村、转向了农村教育,为农村基础教育的新一轮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一直是制约美国基础教育全面发展的瓶颈。为了消除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差距,美国联邦政府制定和颁布了许多优先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和差异性优先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美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中的新疆农村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基础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教育投入增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队伍得到加强;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新疆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经验是:增大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着力发展教师教育;发展农牧区寄宿学校。新疆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学校运行困难;办学成本过高,教育投资效益不高;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新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思路是:科学规划,完善体制,增加投入;因地制宜,制定特别政策。  相似文献   

12.
城乡儿童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都应该享受同等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长期以来,城市义务教育在办学条件、质量以及教学投入上都明显优于农村义务教育,近年来这种状况依然存在,导致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化状况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城市偏向型政策的存在以及义务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为了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保障教育公平,政府必须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并建立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监督制度等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调整农村教育的培养方向,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加大对农村科教的投入和支持,培养一代新型农民。因此,农村教育就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成为新农村建设必然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4.
推动职业教育面向农村发展是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改变我国职业教育现状,逐步缩小我国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差距、统筹利用职业教育资源,而且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推动职业教育面向农村发展主要依赖于各级政府的力量,要求各级政府在招生政策、办学政策、财政政策和教学政策等方面做出相关规定,从而为职业教育面向农村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是当下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普及中的基本语境。它影响农村的学前教育需求,对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应提出挑战,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出现;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人的"城镇化"是城镇化的核心,但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城乡二元割裂的制度,形成了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分立,二者在农村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知识基础、形式、内容等方面有不一样的诠释,成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普及中的文化难题。为此,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明确以促进儿童发展为宗旨的发展路向,立足乡村儿童教养习俗,创新机构形式,增加农村学前教育供给,在清晰农村发展语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创造农村学前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作为新课程改革突破口的校本课程开发已逐渐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焦点和热点问题。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对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剖析了影响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诸多因素,针对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提出六条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地区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屡禁不止”的政策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控制和防止初中学生辍学是农村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的实现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教育政策的执行过程。自我国实施“双基”评估验收政策以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多项旨在控制和防止初中学生辍学的教育政策,但时至今日农村地区初中学生辍学现象仍屡有发生。从政策学的视角分析,其根源在于相关政策制定、执行等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新的形势下有必要对政策作出多方面的调整,以完善政策过程,实现有效控制和防止辍学现象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8.
根据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师资力量短缺、教育经费不足、办学条件差以及辍学率高等问题,这是由于权利保障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大、城乡二元结构化、教育信息公开化程度不高以及政府对农村教育关注度不够等因素所造成。运用阿玛蒂亚·森的工具性自由理论探析,这些问题要通过提高农民的可行能力来解决。  相似文献   

19.
An important function of public policies is to distribute public resources rationally. But for a long time, our public policies have been so “city-oriented” that public resources are allocated unfairly and majority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are concentrated in cities. This has already led to a serious unbalanced development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to a tremendous gap in conditions in schools—running and enrollment chances for the school-age children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s, which tend to be enlarged.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has not only blocked the realization of public interest and equity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but also restricted the harmoniou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t is necessary to look into public policies that have influence on the division of public resources and criticize them rationally. These policies include land institutions, tax systems,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policies for the inpu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policies for teachers, etc. New policies should be made to distribute public resources fairly and rationally, narrowing the gap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2005: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