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体育赞助赛事是体育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企业自我宣传的一种方法。随着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体育赞助赛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及系统理论等方法,根据体系的原理,将体育赞助赛事视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对我国体育赞助赛事进行分析研究,并基于此论述体育赞助赛事体系的各个子系统及其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提出了建立共赢的体育赞助赛事的体系。  相似文献   

2.
赞助跟随是指在竞争对手(被跟随企业)采取赞助行为后,作为应对,跟随企业采取的相对应的赞助行为。运用实验法,以体育赞助为具体研究背景,针对跟随企业,研究如何运用赞助跟随策略,以较小的赞助投入获取较大的赞助效果,为后发赞助企业和品牌劣势企业等无法短时间获取稀缺赞助资源的企业提供了赞助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2010年~2016年浙、沪、苏3地承办国际和国内大型赛事的高等院校中筛选出28所高校以及12家赞助企业.结论:影响企业对高校体育赛事赞助的主要因素是:赛事等级、学校影响力、传统关系、上级行政指令、公司营销策略、收益预期;高校在选择企业赞助时,应寻求能够达成双赢的企业获取赞助合作;在当前企业对赞助效果不明晰的情况下,要努力提高赛事的组织能力和运作效率,给予赞助企业优惠政策,以期提高企业的赞助收益率.  相似文献   

4.
主要使用实验法分析竞争赞助行为对赛事赞助效果的影响,重点研究对于企业品牌形象的影响.通过对研究变量进行解构,对赛事赞助、品牌形象进行清晰界定,指出竞争赞助行为对于企业赛事赞助的影响作用.进而以品牌资产的高、低为研究切入点构建模型,提出假设和研究方法,并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分析数据.重点探讨两个问题:一是,赛事赞助对于企业品牌形象的影响;二是,分析不同品牌资产企业的竞争赞助行为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赛事赞助有助于对企业的品牌形象提升、低品牌资产企业间的竞争赞助行为有助于品牌个性的提升、企业间的竞争赞助行为降低感知价值的认知、低品牌资产企业的赛事赞助对于企业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企业的奥运会赞助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企业作为奥运会赞助商的起源及发展进程,介绍奥运TOP计划和企业赞助奥运的赞助策略。提出中国企业的奥运赞助,必须根据自身的品牌地位、经济实力、目标市场范围,选择最佳的层次和对象进行赞助。  相似文献   

6.
以管理学中的矩阵分析法和体育学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针对如何改进我国企业体育赞助策略展开研究.首先简要介绍了矩阵分析法,并指出我国企业体育赞助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针对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阐述了基于矩阵分析法的企业体育赞助改进策略,以使企业体育赞助运作更为科学和规范,帮助企业实现赞助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回顾体育赞助的起源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体育赞助的现状及赞助北京奥运会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指出国内企业成为赞助商所要面临的主要风险,探讨参与北京奥运赞助的国内企业如何规避赞助营销风险,最后提出提高奥运赞助效益的一些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1.体育赞助提案决策的定义体育赞助提案决策就是搜集有关信息,对所有的提案进行评估审查,最终决定符合自身利益的赞助活动的过程。2.体育赞助提案决策所应考虑的几个问题(1)是否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内因是决定体育赞助的基础,外因则是决定体育赞助的条件。因此,首先对企业本身的内部环境和条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了解企业的发展史、企业文化和形象特征,当前发展的经济实力、生产能力、销售状况、市场占有率、技术水平、企业文化和形象特征等。外部环境是企业外部诸因素的总称,主要指政治、经济、体育、市场、消费群体和竞争对手等与企业特别是体育赞助有关的环境,应据此来选择适合的赞助机会。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企业赞助奥运为研究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层次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就消费者感知的企业赞助动机与品牌忠诚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赞助利他动机对消费者态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品牌忠诚没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赞助利己动机对消费者态度不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品牌忠诚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消费者对赞助品牌所持有的总体态度越好,对赞助品牌的忠诚度就越高;消费者态度在赞助动机影响赞助品牌忠诚的过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赞助企业只有深入了解和掌握赞助营销中的这些特征与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赞助营销进行品牌忠诚建设.  相似文献   

10.
体育赞助已成为企业进行市场推广的有效工具之一,它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品牌知名度,直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首先分析了体育赞助会对我国企业的全面竞争带来利益,然后针对我国企业目前在体育赞助中存在的一些薄弱问题,提出了如何使我国企业有效进行体育赞助的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体育理念"之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对“体育理念”一词的用法比较混乱,究其原因是对这一概念及其内涵没有搞清楚。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学的方法对“体育理念”的概念及内涵进行辨析,认为体育理念是指人们对体育活动及其现象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体系,它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受前苏联竞技运动训练理论的影响,我国从引入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到现在为止,竞技体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现代体育赛制的变革,板块训练理论一段时间以来较为流行。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两种运动训练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板块理论是对分期理论的补充与完善。两种训练理论针对的对象不同,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运动训练的科学安排问题,对运动训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举国体制"基本理论之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我国的竞技体育在“举国体制”的影响下取得了丰厚硕果,但其计划经济的弊端也暴露无遗。因此,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对“举国体制”的讨论再次升温。重新认识“举国体制”,希望能对“举国体制”的再认识和改革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高校参加三选型和传统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行为进行比较研究。三选型教学模式在体育认识、体育价值观、情感体验、体育意志、体育活动频率、参与体育观赏、体育消费等方面均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长时间以来我国体育界对学校体育的作用和目标存在着很大争议。有名学以“吃饭”为例,详细地阐述了“吃饭”的功能和目标,并引申到体育,引起了体育界的较大反响。在该问题上作从另一角度谈了“吃饭”与体育目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阳光体育”运行机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光体育"运行机制以社会体育为依托、以学校体育教育为主体、以家庭健身为辅助手段。活动开展过程中,与高等院校相比,中小学存在宣传不够广泛深入、锻炼时间缺乏保障、锻炼方式缺乏趣味性与创新性等问题。问题的解决则需要抓住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即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分工、学校的重视程度、家庭的教育观念等,剖析其内涵及重要性,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我国"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创新体系与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我国的体育格局正发生着重大变化,以“学校、家庭、社区”为一体的体育活动正在逐步形成。从“学校、家庭、社区”体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创新体系与构建思路,为全民健身铺路,为体育决策者提供可操作性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社会体育专业"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方向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子众 《体育学刊》2006,13(2):95-97
对广东海洋大学在全国率先增设的社会体育专业“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方向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思考。“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方向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巨大的体育休闲市场,我国体育休闲经营管理人才缺乏;“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方向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主要是依据国家政策给予体育产业的导向,生源供应充足和完善的专业筹备;“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方向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广东海洋大学不仅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而且还拥有自己的学科优势与海洋特色。  相似文献   

19.
对高校贫困生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消费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面访座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考察分析了高校贫困生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消费的现状。结果发现,贫困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投入程度明显偏低;贫困生普遍缺乏“健康投资”的课外体育活动观念,但却存在追赶时尚的体育消费意识。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关心、督导贫困生课外体育活动和尊重、引导贫困生体育消费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地区竞技体育观赏资源整合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长三角”地区竞技体育观赏资源的结构特征。研究认为区域规模经济和资源禀赋差异是资源整合的客观需要,地区利益、体制及制度障碍、文化与观念差异等是影响资源整合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实现资源整合的策略:促进竞技体育人才流动,重视竞技体育场所整体规划、建设与利用,加强竞技体育观赏市场的制度建设。旨在为盘活竞技体育观赏资源,推动“长三角”地区竞技体育观赏业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