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减负"以来,对作业量的多少,老师、家长、学生的看法不一,就像陈老师,一直认为自己是"根据班级大多数学生的水平设计和布置作业的",也遭到了家长投诉.但不管怎样,家长投诉,说明他关注孩子的教育,老师应欣慰.陈老师遇到这样的投诉,我认为可以这样解决:  相似文献   

2.
陈老师是一所幼儿园里的中班老师,近来有件事情让她很苦恼:这几天她连续接到几位家长的投诉,说他们小孩的一些诸如铅笔、手帕等小物品不见了。一开始陈老师对此没有太在意,认为是小朋友自己不小心弄丢了,但是为了给这些投诉的家长一个交待,陈老师还是留心现察了一下班里小朋友的情况。可是观察的结果却让陈老师十分震惊,那就是在她任教的班里确实有小朋友而且不止一个小朋友有这种“偷窃”行为。这一状况让陈老师很困惑,她不明白为什么小朋友会出现这种行为,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向家长们交待,她更担心的是这种“偷窃”行为是否会在班里面流行开…  相似文献   

3.
韩迎春 《教育导刊》2004,(16):22-25
陈老师是一所幼儿园里的中班老师,近来有件事情让她很苦恼:这几天她连续接到几位家长的投诉,说他们小孩的一些诸如铅笔、手帕等小物品不见了。一开始陈老师对此没有太在意,认为是小朋友自己不小心弄丢了,但是为了给这些投诉的家长一个交待,陈老师还是留心现察了一下班里小朋友的情况。可是观察的结果却让陈老师十分震惊,  相似文献   

4.
一天,校长打电话给陈老师,告诉他“有几位家长打电话向校长反映,陈老师布置的数学回家作业太多,学生每天很晚才完成作业”。听到校长的话,陈老师有点想不通,自己教书十几年了,第一次受到家长的投诉,在学生的回家作业上一直是根据班级大多数学生的水平设计和布置  相似文献   

5.
一天,校长打电话给陈老师,告诉他"有几位家长打电话向校长反映,陈老师布置的数学回家作业太多,学生每天很晚才完成作业".听到校长的话,陈老师有点想不通,自己教书十几年了,第一次受到家长的投诉,在学生的回家作业上一直是根据班级大多数学生的水平设计和布置的,怎么会有家长的投诉呢.冷静思考后,陈老师决定着手解决这个问题.最终,给了家长一个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去年,复旦实验中学陈老师给班上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为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完成的学生仅23%!此题始创于日本一家著名的公司,而后渐成经典。陈老师基于部分学生厌学情绪重,花钱大手大脚,方有此举。并为此专门召开家长会作“战前总动员”,如此这般苦口婆心地分析了该项活动的种种好处:便于沟通孩子和父母的感情,让孩子体验父母养育的辛劳,同时也让家庭营造民主气氛。用心良苦自不必说。然而,当天学生就议论纷纷。有抱怨老师没有“人性”的,有认为老师在“作秀”的,有调侃老师不懂现在家里都是洗淋浴的;更可悲的是一些家长不仅不配合,也认…  相似文献   

7.
打赌     
李发胜 《湖南教育》2005,(15):45-45
芙蓉中学是一所偏远的水乡中学。陈老师是这所学校九年级甲班班主任,吴老师是九年级乙班班主任。陈老师任教甲乙两班语文,吴老师任教甲乙两班数学。他俩的爱人也分别教这两个班的物理和化学。一天,两位班主任在一起闲聊,各自估计本班可以升重点高中的学生。吴老师谈完后,陈老师说:我看你们班李明大有潜力,升重点高中有把握。”吴老师问:何以见得?”陈老师说:“从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出,这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特强。”吴老师听了朗声大笑:“陈老师,你真看得起李明是不?”陈老师胸有成竹:我对李明充满信心。”吴老师:“那好,我打赌他考不起重点高中…  相似文献   

8.
上学期末,在家长会结束后,我翻阅了我校各教师给家长们的汇报材料,大都是汇报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班里的好人好事及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做法、需要家长配合等内容。其中,陈老师写的一封《为课外阅读致家长的信》引起了我的注意。信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首先老师很感谢家长在班级开展课外阅读中给予的支持。现在,孩子们生活在书香班级中,尝到了读书的乐趣和成功,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喜人的变化。无数专家、学者、教师的成功经验说明,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生。正因为有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做依托,孩子们能轻松快乐地学习语文,从而坚定了家长对教师开展课外阅读的信心。最后,期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孩子们都能拥有迷人的“书卷气”。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机会很多。但真正懂得与家长沟通的,懂得沟通艺术的老师,如陈老师一样的老师,可能比较少。相反,我们经常看到老师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与家长沟通。学生出了什么问题,老师给家长打电话,这时的沟通成了告状。家长会时,老师免不了提一通对学习的要求、管理的要求、成绩的要求、家长辅导的要求等,班主任说完了,到任课老师说。说来说去,除了要求就是任务甚至告状。家长们把老师奉若神明,他们虔诚地做着记...  相似文献   

9.
特写六:思维敏捷,能言善辩,具有良好的口才在我熟悉的众多老师中,陈老师的口才堪称一流,所有认识陈老师的人提起他的口才,也都众口一词。陈老师的课之所以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参政议政中之所以受到各方高度重视,报告、演讲之所以受到热烈称赞,可以说与他的口才是密不可分的。正像有人形容的那样:“他的语言,或出言有序,如更壶滴漏;或滔滔不绝,似江河奔波;或旁敲侧击,如曲径通幽;或不掩不遮,似单刀直入;或妙语连篇,如吐珠唾玉;或句无单出,如芙蓉并蒂;或信口出之,似草木共生。”与陈老师共事多年的张春钺老师曾这样评价陈老师:“陈泰田老师…  相似文献   

10.
赵冬 《班主任》2009,(6):43-44
一忌动不动就请家长。有些班主任把“请家长”当作处理犯错学生的法宝,只要学生犯了错,就请家长,其实这样做极不明智。请家长要把握一个原则——“必要”时才请。如果动不动就请家长,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请家长”麻木不仁,或记恨老师;家长也会有怨言,认为班主任无能。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上学期,笔者接到家长对一个老师的电话投诉,随即对该班学生调查了解原委,该教师遭遇家长投诉是因为他经常占课、拖堂,还给学生留大量作业。这引起了我们的高度警觉。于是对学校各班开展了问卷调查、召开班干部座谈会,还走访了周边一些学校,结果发现类似于遭投诉老师这种违背教学规律,以时间加汗水的“辛勤劳动”来提高教学成绩的现象并非个案。  相似文献   

12.
午餐时,一个孩子用手抓菜,我制止,他却说:“陈老师说可以用手拿的。”原来陈老师曾看见另一位小朋友的毛栗子掉在桌上用筷子怎么也夹不起来,就让她“用手拿”。还有一个孩子每天早上都要在老师面前展示她的漂亮衣裙,连老师都觉得这孩子太注意穿着,家长也有些反映。再细想,问题还是出在老师身  相似文献   

13.
现在老师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一定要家长检查后签名.我常在孩子的书本上写明:“已念五遍、家长×××,已会背,家长×××”;在考卷上写明:“考卷已阅,家长×××”.老师认为,给学生布置的作业,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在城里和农村采访,了解到有的小学教师布置学生家庭作业,要求家长当天批改。城里的家长说:“我们要上班,哪来时间天天当家庭教师啊!”农村里文化程度低的家长更为难,拿着自己娃娃的作业本干着急。我们认为,学生家庭作业不应由家长批改。因为家长不熟悉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无法达到老师的要求。我建议采取这样三种办法解决。一是布置家庭作业要少而精。这样,学生  相似文献   

15.
活动背景 现代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是百依百顺,这就导致一些孩子经不起批评,受不了挫折。有时候由于迟到、和同学闹矛盾等,被老师批评一两句,他们就会想不通,片面地认为老师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给自己找麻烦,进而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抗老师的教育,甚至让家长到学校帮自己“理论”、无端投诉老师,严重地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批评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狠”老师     
精彩点评: 全文主题突出,形象鲜活,语言平实而不乏功力。文章较好地刻画了班主任陈老师的“狠”。体现了对我们的“爱”。全文无处不在写老师对我们的“狠”.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外出游玩”;无论是对陈老师外貌的描写还是对老师神态变化的描写(“像个孩子”、“满脸严肃”、“温和”)。正是这样一位“狠”老师让我们拥有了扎实的成绩.引领我们走进了知识的大门.让我们茁壮成长.这可是对学生最好的爱呀。  相似文献   

17.
日前一个家长向我反映:某班老师长期以来对不完成家庭作业或马马虎虎完成的学生,总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骂,甚至骂学生的家长,学生回家告诉家长后,家长们都忍无可忍,准备向教育局投诉这位老师.  相似文献   

18.
特级教师陈义鑫要在市作文教学研讨会上对我的课作点评。陈老师的认真是出了名的,每一个细节他都能注意到。活动前两天,他传话过来要看我的教案,我急忙将教案发到了他的邮箱。晚上到家,刚吃完晚饭,就迫不及待地打电话给陈老师,征询他的意见。陈老师开口就问:“在你的教案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当你播放完一段秋天的风光后,你给学生准备了一个问题,你是这样问的,你们觉得秋天美吗?我想问你,你认为学生会怎样回答?”我毫不犹豫地告诉陈老师:“学生会回答‘美’的,因为我准备的影片非常美。”陈老师笑了,他说:“不要说影片美了,就是影片不美,学生也…  相似文献   

19.
黄解放 《湖北教育》2003,(23):24-26
四、谁是班上的第一名 我在报刊上读了这样一则故事:一名学生转到一所新学校上学,数学成绩很不好,第一次测验只得了20分。家长找到老师,希望让自己的孩子留级,老师建议家长不要对孩子失去信心。老师找这名学生谈了一次话。老师问学生:“你想不想学好数学?”“想。”“老师帮你学习好不好?”“好!”“那老师给你定一个目标,下次测验增加20  相似文献   

20.
某班班主任陈老师积劳成疾,需住院治疗。陈老师曾连续两年担任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目中有较高的威信。班主任住院治疗的消息传到班上,全班好像没了主心骨,仅两天时间,人心大乱,多数学生惶惶不安,班风随之急剧变化。A 老师“临危受命”,担任该班班主任。虽然A老师担任本班语文教学,但由于接班时间不长,平时与学生交流机会较少。A老师接任时发表了如下“就职演说”:今天我们听到了一个非常不愿意听到的消息,陈老师因平时劳累过度积劳成疾,需要住院治疗。我相信大家和我的心情一样,不仅为陈老师的病情担忧,更为我们这个班集体的前途感到忧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